混裝生活垃圾,現場污水滿溢……這樣的事,竟發生在杭州一個知名餐飲店內。
由于垃圾分類做不好,昨天,下城區城管局文暉執法中隊對杭州海底撈餐飲有限公司紹興路分公司開出“垃圾拒運單”,從當天開始,連續4天,這家“海底撈”餐飲店將面臨垃圾無處清運的困境。
其實,對這家“海底撈”實施垃圾拒運,城管部門已給足了緩沖期。6月1日,直運下城分公司在清運生活垃圾時發現,位于現代之星大廈的海底撈火鍋餐飲店混裝生活垃圾,且其他垃圾桶(黃桶)內存在生活污水,導致傾倒時污水從桶內溢出,對周邊市容環境造成污染。清運人員當面指出其不規范行為,并將情況上報至區“三化四分”辦、文暉執法中隊。
6月6日,下城區“三化四分”辦、文暉執法中隊及朝暉環衛所聯合上門,檢查紹興路海底撈火鍋餐飲店垃圾分類設置配置及收集、收運情況。檢查發現,店內垃圾收集容器配置不規范,仍存在混裝現象。執法人員隨即對其不規范行為進行指正,開具《接受調查處理通知書》,要求其負責人于6月10日到文暉執法中隊接受詢問,并再次告誡店家要依照《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規范設置生活垃圾收集容器,嚴禁混裝、混運。店家負責人承諾將盡快整改。
怎樣算整改到位?城管部門給出了3條標準,一是垃圾要分類,可回收垃圾、餐廚垃圾等要分開投放;二是垃圾要入桶,不能出現垃圾隨意亂丟、污水橫流的現象;三是垃圾桶要及時清潔,做好垃圾房周邊的日常保潔工作。“垃圾拒運其實是一種督促市場規范垃圾分類的手段。希望這家餐飲店能在4天時間內,拿出切實可行的整改舉措,做好垃圾分類。6月11日,城管部門將再次上門復查,如果這家單位在拒運期內仍沒有整改到位,西湖區城管局將繼續對其垃圾進行拒運,并介入執法手段。”
延伸閱讀
按中國烹飪協會發布數據,2018年全國餐飲實現42760億元的商品零售總額,首次超過4萬億元,同比增長9.5%,同樣比上一年回落了1.2個百分點。其中,以上單位的餐飲收入9236億元,同比增長2.4%。然而,隨著餐飲行業的銷售額的增長,餐廚垃圾也在不斷增加,預計去年我國餐廚垃圾約一億噸。
大量餐廚垃圾帶來巨大污染,在此情況下,上海市率先行動,于近期出臺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根據相關規定,上海將推動旅館、餐飲業 限制或減少使用一次性產品,不得向消費者主動提供包括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日用品在內的一次性產品。政策能否推動行業變革?
更多閱讀
安徽合肥利用微生物技術處理廚余垃圾 盤點各國垃圾處理方式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在我國目前廚余垃圾的處理還有很多待完善的空間,安徽合肥利用微生物處理技術對餐廚垃圾進行無害化與資源化處理,處理后的餐廚垃圾用作有機肥料,目前斬斷泔水油源頭,已經將13萬余噸餐廚垃圾變有機肥。
每天上午9點,在合肥市繁華大道與泰山路交口附近,一輛輛裝滿泔水的垃圾運輸車緩緩開進合肥市非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廠區。這個企業名稱和招牌并不顯眼,但這里是合肥市的餐廚垃圾處理廠,每天全市有超過200噸的餐廚垃圾運到這里進行資源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試運行至今,已有超過13萬噸餐廚垃圾在這里變廢為寶,成為有機肥料。目前合肥餐飲單位有近萬家,每天產生餐廚垃圾約400-500噸。根據規劃,合肥市餐廚垃圾處理工作項目總規模為日處理400噸,分兩期實施,一期建成日處理能力200噸。合肥市城市管理局環境衛生管理處處長李大勇介紹,經過認真研究,合肥市確定對大飯店、大排檔、單位大食堂等“三大”餐飲單位進行先行收運。
截至目前,合肥市“三大”餐飲單位簽訂收運協議約1200多家,目前餐廚垃圾日均進廠量約200噸,己經達到預期目標,收運餐廚垃圾13萬多噸,廢棄油脂734.941噸。李大勇說,這等于已經斬斷了泔水豬、泔水油的大部分源頭。餐廚垃圾的規范收運、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產生了一定的經濟效益,而更多的是社會效益,影響深遠。徐勇介紹,經過技術處理,餐廚垃圾最終會轉化成為有機肥料。他們已經正式獲得了安徽省農委的肥料生產許可。
回收之后用于生產肥料,這是國內一些地方正在探索的讓廚余垃圾“變廢為寶”的主要路徑之一。國外如何處理和利用廚余垃圾?
日本約60%的地方政府制定鼓勵使用垃圾處理機器的政策
在日本,嚴格的垃圾分類已經深入人們的生活。在可燃垃圾中,廚余垃圾占了近40%。燃燒這些垃圾,需要耗費大量的能源,因此,日本大約60%的地方政府制定了鼓勵使用垃圾處理機器的政策。
《全球華語廣播網》日本觀察員蔣偉介紹,廚余垃圾處理機器也被稱作垃圾減量機,主要分為分解型和干燥型。分解型是利用微生物將廚余垃圾進行分解,干燥型是通過電動方式將廚余垃圾干燥、去除水分,減少容量,不論哪種最終都可以實現減量。購買這樣機器的家庭憑單據可由政府報銷1/2到2/3的費用。地方政府提供補貼的原因主要是可以降低垃圾回收和焚燒的成本,也能減少焚燒后填埋垃圾的成本。產生的堆肥可以有幾種處理方式,最多的是當做肥料,與土混合在一起,過一兩個月之后會成為很好的堆肥,用于改善田地或菜園的土壤狀況,可以用于城市的花壇中。但如果是安裝在廚房洗碗池的垃圾粉碎機則不在報銷范圍內。因為廚余垃圾粉碎機是將垃圾粉碎后由下水道沖走,盡管減少了垃圾焚燒的負擔,但沒有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
德國實施嚴格的垃圾分類制度
在德國,同樣有嚴格的垃圾分類回收再利用制度。通常所說的“廚余垃圾”,大多屬于生物垃圾的范疇,可以收集起來制造肥料,不過煎炸產生的廢油屬于例外。
《全球華語廣播網》德國觀察員薛成俊介紹,德國實施嚴格的垃圾分類制度。按照不同的種類和用途將垃圾分為生物垃圾、紙類垃圾、塑料垃圾和剩余垃圾。日常生活中的食用油在德國屬于剩余垃圾,嚴禁直接倒入下水道,因為不但會加重污水的污染程度,而且油脂遇冷會凝固,日積月累會堵塞下水道。廚房中的剩余的食用油必須將其倒入玻璃瓶內,擰緊瓶蓋放入剩余垃圾桶中。德國的廚房多以烤、煮和涼拌為主。炒、煎、炸的東西比較少,一般不存在大量剩油的問題。不過餐廳飯店不一樣,如炸薯條需要很多油,德國相關法律規定餐館和飯店的下水道必須要安裝油污過濾系統,對水中的廢油進行分離收集,由專門的公司定期來將收集到的廢油拉走,送入專門的處理機構實施無害化集中處理。如將其制成生物柴油,最終變廢為寶,實現循環再利用。這一切都在相關部門的嚴格監管之下進行。
澳大利亞政府鼓勵居民自行處理廚余垃圾
澳大利亞政府鼓勵人們自行處理廚余垃圾,而處理的方式則顯得十分生態自然:養一桶蚯蚓可以把廚余垃圾變成人們花園中的肥料。
《全球華語廣播網》澳大利亞觀察員胡方介紹,很多城市議會的垃圾處理分類中鼓勵和提倡大家建立蠕蟲農場的專欄非常多。根據統計,包括廚房食物殘渣在內的50%的生活垃圾都可以放入蠕蟲農場。所謂“蠕蟲農場”是一個裝著蚯蚓處理垃圾的桶,款式各異,有放在自己家后院的大桶,也有較小的可以放在廚房里的桶,大多數的蚯蚓桶價格在幾十澳幣左右。立志環保的制造商往往用100%的回收塑料制造這種蚯蚓桶。買來桶之后,只需要再購買幾百條蚯蚓,大概價格在10澳幣左右,這樣蠕蟲農場基本建立。平時在吃完飯、切完菜之后食物的殘渣可以直接倒在桶里。蚯蚓消耗這些食物殘渣的過程當中所排放出來的液體可以通過蚯蚓桶上的小龍頭流出來,作為液態肥料澆灌花園。再過一段時間,所有的食物殘渣會變成非常松散和肥沃的渣子,這是蚯蚓的糞便。這些糞便可以堆在家中花園里植物附近,或加水澆灌在植物的根部。在家里邊飼養蚯蚓來處理廚房垃圾并制造肥料在澳大利亞的一些媒體被稱之為“家庭堆肥革命”。很多家庭,特別是家中有后院的家庭特別熱衷于這種既環保又省下了購買肥料、澆灌花園費用的一舉兩得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