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沈明:昨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7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經濟穩中向好態勢持續發展。同時,國際機構頻頻上調增速預期,顯示出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空前樂觀。哪些因素支撐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年我國經濟運行穩的格局更加鞏固,經濟發展的包容性和獲得感明顯增強,為全年完成目標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記者 蘇詩鈺
10月19日,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邢志宏介紹了2017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他表示,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9%,增速與上半年持平,比上年同期加快0.2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國民經濟穩中向好態勢持續發展。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長3.7%;第二產業增長6.3%;第三產業增長7.8%。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8%,經濟連續9個季度運行在6.7%至6.9%的區間,保持中高速增長。
邢志宏表示,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新舊動能加快轉換,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增強,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在持續發展。一是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穩的格局更加鞏固;二是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發展的協調性增強;三是新舊動能加快轉換,活力潛力持續釋放;四是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發展的可持續性增強。
邢志宏表示,從宏觀經濟主要指標來看,前三季度我國經濟運行呈現了增長平穩、就業擴大、物價穩定、國際收支改善的良好運行的格局。從產業結構來看,服務業的主導作用進一步增強,工業向中高端邁進,服務業在2012年就成為了我國國民經濟的第一大產業,今年以來繼續保持全面快速的發展態勢。
有關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7.8%,比第二產業快1.5個百分點,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58.8%,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3個百分點。工業向中高端邁進,工業領域當中,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呈現加快增長的態勢,目前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已經達到了12%以上,裝備制造業占工業比重達到了32%以上,可以說工業技術含量和發展水平在進一步提升。
從需求結構來看,消費的貢獻更加突出,投資結構持續優化。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64.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8個百分點,比資本形成的貢獻率高出了31.7個百分點,繼續保持第一驅動力的作用。投資結構繼續優化,投資著力增強經濟發展后勁,補短板、調結構、強弱項,對經濟增長的關鍵性作用也得到了有效的發揮。
同時,新產業、新產品在快速成長。前三季度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比增長11.3%,增速快于規模以上工業4.6個百分點。在服務業當中,信息服務業和商務服務業指數增長速度分別達到了29.4%和11.4%。前三季度新的產品在高速增長,工業當中,民用無人機產量同比增長了一倍,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69.4%,新能源汽車增長30.8%,集成電路、太陽能電池等產品的產量增長幅度也都在20%以上。
從居民收入來看,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同比增長7.5%,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了1.2個百分點,繼續快于GDP和人均GDP的增長速度。企業利潤增長也比較快,今年以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1月份至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同比增長了21.6%,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了13.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的利潤增長也達到了22.8%,比上半年加快了6.8個百分點。財政收入的增長態勢也好于上年,前三季度全國一般預算收入增長了9.7%,比上年同期加快了3.8個百分點。企業、居民收入還有政府的財政增長都在加快。今年是整個經濟發展當中,各類經濟主體獲得感比較強的一年。
邢志宏表示,總的來看,可以說今年我國經濟運行穩的格局更加鞏固,新的動能更加有力,好的態勢更加明顯,經濟發展的包容性和獲得感明顯增強,為全年完成目標奠定了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