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接近尾聲,這一整年IPO市場表現如何?今(19)日,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發布報告,根據分析,今年A股市場共有436只新股上市,融資金額約2304億元人民幣,在申請上市的企業中,被否家數比去年明顯增加,重慶有5家被否或暫緩上市。
“堰塞湖”現象緩解 今年新股共融資2304億元
據德勤中國統計,A股市場2017年新股上市數量為436只,融資金額約為2304億元人民幣,相較于去年227只新股、融資金額1504億元人民幣增加兩倍。2017年A股發行穩步邁進、大幅上升,這樣的市場表現主要受惠于新股發行數量穩定,增加發行節奏和價格趨于穩定。
今年,在A股新股市場沒有50億元人民幣以上的極大規模新股發行,但其他各類融資規模的融資金額較去年都有所增加。其中,制造行業表現搶眼,從融資金額到上市數量均獨占鰲頭,融資金額從去年的394億增加到了今年的828億。
此外,新股上市“堰塞湖”現象也得到了改善,據統計,截至12月15日,等候上市的正常審核狀態企業數量為446家,較2016年同期等候上市的681家減少了235家,另有65家企業因申請文件不齊備導致中止審核。德勤中國全國上巿業務組華西區領導合伙人彭金勇先生表示: “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穩定的新股審批數量、更快的新股審批進度,以及穩定的新股發行價格。”
監管趨嚴 78家企業被否
2017年11月,中國證監會第十七屆發行審核委員會就任,整個IPO監管趨勢趨向更為嚴格,對于A股市場總體要求提高。根據德勤中國分析,截至12月15日,今年以來在發審會上被否的企業已達到78家,否決率為16.77%,加上待表決、暫緩表決、取消審核等情況,發審會通過率約為八成,而這一比例在2016年為2.21%。
就重慶地區來說,今年有11家渝企申請申請上市,其中6家過會,5家被否,“其中包括我們之前看好的成長性較高的博拉網絡。”彭金勇告訴記者,這些企業被否原因主要有:繼續獲利能力存疑、過度依賴關聯交易、業務運行不規范、財務會計不規范、商業模式合法性、同業競爭問題、募集資金的運用、歷史沿革等重大問題的合法合規。
“很多企業在發展初期不重視財務規范,為了規避稅負,往往存在隱瞞收入或利潤等情況,這些都會反映在財報中,若因為這方面的原因導致被否,對企業的形象也有較大損害。”彭金勇建議,想上市的企業,需尤為注重財務規范。
今年港股上市數量大幅增加
此外,據德勤中國分析,今年香港共發行161只新股,總融資金額為1282億港元,相較2016年120只新股、1953億港元融資金額,新股上市數量大幅度增加,但融資額度減少。
德勤中國全國上巿業務組華西區香港資本巿場合伙人劉洋表示:“港股市場仍是全球第三大新股融資地,由于估值增長的緣故,今年海外公司來港上市數量創新高,這主要是因為符合市場預期的美國加息時間表等種種因素推動巿場利好的情緒,令上巿更加活躍。”
預計明年監管將更加嚴格
2017年被金融業稱為“史上最嚴”監管年,監管令密集發布,大額罰單不斷開出。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金融監管部門今年共出臺重要監管文件超過20個,行政處罰超過2700件,罰沒金額超過80億元人民幣。
在此背景下,德勤中國預計,2018年金融業預計將繼續將主動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首位,監管將更加嚴格,標準更高,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也將更大。
在A股市場,截至12月15日,已經過會尚未發行的企業共計有27家,其中傳統與高端制造行業占到了48%,消費行業占到了18%。德勤中國預計A股發行會保持平穩,預計約有320至380只新股上市,融資約1700億至2000億元人民幣。
對于港股市場,德勤持樂觀態度。據劉洋透露,接近160家企業已經遞交港股上巿申請,其中至少有5家來自科技、金融、生命科學及醫療行業的企業可能會在香港進行大規模融資發行,因此,預計截至2018年底,香港會有大約150到160只新股上市,融資規模達到1600億至1900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