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包興安:目前廣西、遼寧、河北等地相繼出臺改善營商環境的政策措施,以促進民間投資進一步增長。專家表示,進一步激活民間投資,重點還在于從根本上解決民間投資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近期,天津、河北、遼寧、廣西、甘肅等地紛紛出臺措施,聚焦改善營商環境,促進民間投資快速增長。
從數據看,2017年民間投資呈向好態勢,去年前11個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75057億元,同比增長7.2%,增速比1月份至10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其中,國有控股投資211295億元,增長11.0%;民間投資348143億元,增長5.7%,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0.5%。
國新未來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徐光瑞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整體來看,2017年民間投資整體回暖,但在二季度達到相對高點后整體開始回落,2017年前11個月累計同比增長5.7%,較2016年同期加快2.6個百分點,但較2017年上半年回落1.6個百分點。2017年民間投資增速呈現先升后降的走勢,一方面源于新舊動能轉換和環保壓力,導致民間投資受到一定限制,另一方面民營資本更加關注國家定調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向。
“從區域來看,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均呈現與全國相同的走勢,東北地區受2016年基數較低影響,與上半年和上年同期相比均實現了明顯增長,2017年前11個月東北地區的民間投資累計增速自2015年以來首次回正,顯示出良好的態勢。東部地區民間投資占全國的比例近50%,且保持四大區域的最高增速,充分表明民間資本十分看重良好的發展環境、充裕的產業資金和優質的技術人才,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民間投資分別占全國的28%、19%和6%,增速也依次遞減,再次證明環境與稟賦是經濟活力的根基。”徐光瑞表示。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當前此類投資來說,本質上其實是給予企業家更好的投資環境,所以創造一個更為開放和公開透明的投資環境,是很關鍵的。對于當前類似企業來說,后續民間投資的機會會更好。另外從投資方面看,基建投資是一個較大的切入點,后續結合PPP模式,一些民營資本介入的機會大大增加。同時在房地產投資領域,包括住房保障、租賃住房以及棚改等領域,都是投資的重點,類似的投資預計后續會增加,對于帶動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等指標都有積極的作用。
嚴躍進表示,2017年開發投資的指標表現是不錯的,介于5%至10%區間,而到了2018年受房地產金融調控等影響,實際上這都會對開發投資帶來影響,所以增速或放緩,進入到0%至5%區間。當然對于此類區間來說,實際上依然是正增長,所以開發投資將表現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