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向澎湃新聞表示,銀監會此舉是一個非常大的創新,對村鎮銀行的一些痛點以及現實發展中的難點進行了有意識的政策優化,在一定程度上會給村鎮銀行發展帶來不小的幫助。
《通知》明確,已投資一定數量村鎮銀行且所設村鎮銀行經營管理服務良好的商業銀行,可以新設1家或者選擇1家已設立的村鎮銀行作為村鎮銀行的投資管理行(簡稱投資管理型村鎮銀行)。投資管理型村鎮銀行受讓其主發起人已持有的全部村鎮銀行股權。
而“多縣一行”試點政策則是為了平衡金融服務覆蓋和機構商業可持續問題,在中西部和老少邊窮地區經濟總量小、人口少、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基礎薄弱的相關區域,特別是國定貧困縣相對集中的地區和深度貧困地區實施。
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9月末,全國共組建村鎮銀行1567家,中西部地區組建1018家,占比65%;村鎮銀行縣(市、旗)覆蓋率達到67%,其中覆蓋了411個國定貧困縣和連片特困地區縣。已開業的村鎮銀行資產總額1.3萬億元,已累計向474萬農戶和小微企業發放貸款3.6萬億元,農戶和小微企業貸款合計占比92.1%,戶均貸款38萬元,支農支小特色顯著。
管理更加專業化集約化,還有上市可能性
就目前來看,村鎮銀行的管理模式既不專業也不集約。
曾剛表示,現在有些商業銀行發起設立的村鎮銀行不少,但是在管理上卻并沒有十分到位。不同銀行的管理模式不一樣,但基本上都是通過總行的某個部門或者托某個分行對村鎮銀行進行管理。雖然在這一管理模式下,村鎮銀行可以享受到發起行的一些資金支持等優勢,但發起行往往實力較強,其戰略發展略的目標和理念未必能把重心放到村鎮銀行上。從風險角度和業務創新角度來說,恐怕都不能夠形成資源上的傾斜。
以近期加入A股上市排隊銀行名單的重慶農村商業銀行(3618.HK)為例,該銀行在云南、江蘇、四川、福建等地區設立了12家控股村鎮銀行。不過,2017年前三季度,12家村鎮銀行中有7家盈利,5家出現虧損,盈虧相抵后累計虧損5931.52萬元。可以明確的是,作為全國最大的農商行,重慶農商行的管理重心絕非12家村鎮銀行。
而投資管理型村鎮銀行則相當于從發起行手中接過了管理權,作為子公司專心打理村鎮銀行的各項工作。曾剛指出,投資管理行能夠使村鎮銀行在發展思維上跳出發起行的約束,真正意義上進入到村鎮銀行的發展軌跡中。“這樣和銀行設立資管子公司或者直銷銀行子公司的意義差不多,子公司的目的就是想讓他的管理更加的專業化集約化,而且更加的符合他本身發展的需要,所以在我看來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創新。”曾剛說。
根據《通知》,作為受讓其主發起人已持有的全部村鎮銀行股權的投資管理型村鎮銀行,其可以繼續投資設立或者收購村鎮銀行,并對所投資的村鎮銀行履行主發起人職責,還能夠投資和收購村鎮銀行,為村鎮銀行提供代理支付清算、政策咨詢、信息科技、產品研發、運營支持、培訓等中后臺服務,以及受村鎮銀行委托申請統一信用卡品牌等業務。
除此之外,曾剛還認為,把投資管理行剝離成單獨的子公司,那意味著他未來是可以有上市的可能性,或者和他們發起行進行分離定價的這種可能性。“就好比銀行把直銷銀行子公司剝離出來,就為了他有可能獨立上市的可能性,那么他的估值和傳統銀行可能會有所不同,但這個想象空間比它放到銀行內部去當一個電子銀行部的意義要大的多。”
產生風險隔離,發起行可規避一定的監管問題
對于發起行而言,開展投資管理型村鎮銀行的意義遠非管理層面的。
一家上市農商行副行長告訴澎湃新聞,開展投資管理型村鎮銀行除了能夠有更專業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人才,對村鎮銀行實行更專業化的管理,還能產生風險隔離,或者說是監管隔離。“原來如果村鎮銀行有什么事情的話,就會直接找到發起行,而發起行也很多其他的事情,那么對這一塊有時候不一定能管得好,或者說很難產生一種風險隔離。”
2017年7月,江陰銀行(002807.SZ)便受到其下屬的村鎮銀行拖累。江陰銀行當時正計劃發行可轉債進行資本補充,但因下屬村鎮銀行存在金額較大的票據案未決訴訟,在推出“補血”計劃后被監管部門要求對此進行情況說明。
江陰銀行披露顯示,其發起成立的四川宣漢誠民村鎮銀行,注冊資金僅為2000萬元,卻在恒豐銀行、興業銀行等股份銀行分行的票據業務間頻頻現身,涉訴金額更是高達數億元。
前述上市農商行副行長還表示,有投資管理行之后,過去的發起行就不用直接對村鎮銀行了,那么發起行只是行使一個投資者的角色,也就是說他投資這個投資管理行,再由投資管理行來管理下面這個城鎮銀行。從公司治理機制方面來說,會更完善。
解決長期存在的單一區域經營局限
銀監會此次《通知》明確,中西部和老少邊窮地區經濟總量小、人口少、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基礎薄弱的相關區域,特別是國定貧困縣相對集中的地區和深度貧困地區,可以實施“多縣一行”,即在同一省內相鄰的的多個縣(市、旗)中,選擇1個縣(市、旗)設立1家村鎮銀行,并在其鄰近的縣(市、旗)設立支行。
一位村鎮銀行人士向澎湃新聞表示,“多縣一行”的試點,則意味著村鎮銀行能跨區域經營了,可以加大競爭,優勝劣汰。
前述上市農商行副行長談到,村鎮銀行過去只能夠局限于在一個縣的,或者說一個區的方面來做。那么它會出現一個矛盾:如果說是經濟非常發達的區和縣,他的這個金融機構競爭非常厲害,那么村鎮銀行在當地銀行中屬于弱勢群體,競爭不過其他銀行,業務不好發展;如果是在一個經濟比較差的地方,其經濟種類不夠,很難把這個村鎮銀行做起來。
曾剛認為,現在很多縣尤其是貧困地區可能還是沒有村鎮銀行,單獨再成立一個村鎮銀行恐怕就沒有什么太大的意義。在這種情況下,鼓勵離他很近的縣或者區的村鎮銀行到這些地區去設立支行的話,一方面可以解決這些地區沒有村鎮銀行支持的這么一個空白,另一方面對已經設立這個村鎮銀行而言則能拓展他的發展的空間。
“現在整個銀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小銀行的生存空間也確實是比較艱難。所以說,通過一些管理制度上的創新,為村鎮銀行的發展去贏得更多的空間,同時讓他們更好地發揮對普惠金融、扶貧等領域的支持,也是一個比較現實的選擇。”曾剛談到。
對于“多縣一行”模式,前述上市農商行副行長表示,這個類似于過去的總分制模式。村鎮銀行也有過一些總分制的形式,總行在地級市,分行的在縣區,這些總分制的村鎮銀行相對來說發展比較好也比較穩健,實力比較強。如果說一行多縣或是多區的話,他能夠達到這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