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業板注冊制一系列改革中,交易制度的重大變化無疑也是廣受矚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首批注冊制新股上市,800多只創業板存量個股及相關基金,同步執行新的交易制度,比如日漲跌幅限制從此前的10%放寬至20%。
市場人士表示,創業板注冊制改革是我國資本市場存量改革邁出的重要一步,其發行、交易等制度的重大變革,為股市其他板塊的改革樹立了樣本。本次創業板交易制度改革,有利于提高創業板整體定價效率,可以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多項交易制度迎重大變化
8月24日,A股市場開盤后,創業板多只存量個股漲跌幅超過10%。截至當日上午收盤,創業板存量個股中的天山生物、堅瑞沃能等達到20%漲幅限制,另有超頻三、中潛股份等10余只個股漲幅超過10%;同時,存量個股中的金力泰跌幅超過10%。
漲跌幅限制提高至20%,是創業板交易制度變化中最受關注的一項。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交易特別規定》,創業板股票競價交易實行價格漲跌幅限制,漲幅限制比例為20%。同時,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上市的股票,上市后的前5個交易日不設價格漲跌幅限制,5個交易日后漲跌幅限制比例為20%。這一交易規則與科創板一致。
除了創業板上市的股票外,存托憑證以及相關基金的交易,同樣適用創業板交易特別規定。深交所官網顯示,對首批上市的22只創業板基金漲跌幅限制調整為20%,涉及18只ETF基金、1只LOF基金及3只分級基金的B份額。公開信息顯示,這批公募基金主要投資創業板,其投資創業板股票占比達到基金非現金資產的80%。
除了漲跌幅限制變化外,創業板交易機制還有一系列創新和變化。比如新股上市首日即可納入融資融券標的、優化臨時停牌機制、新增盤后定價交易、增加價格籠子機制等。
值得注意的是,創業板交易制度中新增了盤后定價交易機制,這一規則與當前科創板盤后固定價格交易機制基本一致。根據深交所發布創業板特別交易規定,投資者在交易日的15時05分至15時30分可以參與盤后收盤價買賣股票。盡管這一盤后定價交易時間段只有25分鐘,交易價格也只有一個收盤價,但投資者可以在交易日的9時15分至11時30分和13時00分至15時30分這兩個時間段提交盤后定價委托指令。
對于創業板交易機制的一系列變化,證監會有關負責人近日在答記者問時表示,新的交易機制將于創業板試點注冊制首批首發企業上市之日起施行。廣大投資者在參與交易前,應當充分了解創業板交易規則的具體要求,充分了解新老交易機制的差異化安排。嚴格遵守交易相關法律法規和業務規則,依法依規參與交易。同時,密切關注創業板上市公司基本面,綜合考慮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科學決策,理性投資。
不會對市場形成沖擊
創業板交易機制的一系列變化,尤其是這些變化對存量股票、基金等同樣適用,這對當前股市運行將有怎樣的影響?
創業板交易機制的變化,在很多方面延續了科創板相關交易制度,因此,市場機構普遍預計,這一機制變化在提高市場活躍度和定價效率的同時,不會對市場造成沖擊。實際上,從8月24日首日創業板運行看,存量個股表現基本平穩。
國盛證券分析表示,一方面,通過參考科創板的情況,創業板交易機制變化有望小幅提升創業板交易流動性,但很難帶來系統性的變化;另一方面,針對近期市場部分投資者對于創業板漲跌幅放寬后市場波動加劇進而引發恐慌式下跌的擔憂,通過對比科創50指數和創業板50指數,可見振幅大致相當,因此,預計漲跌幅放寬也很難導致創業板波動率出現明顯的提升。總的來看,創業板注冊制全面落地、創業板漲跌幅限制放寬后,短期或有情緒擾動,但中長期影響不大。
國泰君安研究所的一份研究顯示,科創板除了2019年7月22日上市首日,板塊運行有些明顯波動以外,平均每日漲幅超過20%的個股占比為5%,跌幅超過20%的個股占比為6.92%,累計只有12%不到的個股波動較大,而且是在全部為新股的考量體系之下。
上述研究稱,如果考慮到創業板本身的存量800多家企業,體量有9萬億元,是目前科創板企業體量的3倍,我們認為20%漲跌幅的放開對市場整體波動作用相對有限,但漲跌幅的放開有利于提升股票換手率,同時,引導投資者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對于交易制度變革帶來的變化,監管方也將密切跟蹤監測。深交所此前表示,將基于創業板市場特點,持續優化交易監管,著力增強監管針對性和有效性,筑牢市場交易風險防線,保障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平穩實施。深交所還表示,將強化重點監控賬戶管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快速定位異動賬戶,有效挖掘證券違法違規線索。
交易制度改革仍將深化
交易制度的優化創新,是A股市場制度變革的重要內容,影響著億萬投資者的日常交易行為。從科創板交易制度創新,到創業板交易制度變革,我國股票市場在交易制度改革優化方面,不斷邁出新的步伐,相關改革也有望不斷深化。
實際上,進一步推進股票市場交易制度改革,廣受期待。今年4月召開的金融委第二十五次會議提出,要發揮好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不斷強化基礎性制度建設,堅決打擊各種造假和欺詐行為,放松和取消不適應發展需要的管制,提升市場活躍度。與此同時,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在“完善股票市場基礎制度”中提出,要改革完善股票市場發行、交易、退市等制度。
從具體交易制度看,做市商制度、T+0交易等均一度受到市場熱議。在今年上海陸家嘴論壇上,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演講中表示,證監會將繼續推進科創板建設,加快推出將科創板股票納入滬股通標的、引入做市商制度、研究允許IPO老股轉讓等創新制度。而上交所就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的建議進行回應時稱,將適時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單次T+0交易。
業內專家表示,交易制度是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發揮提升市場活躍度、激發市場活力的作用,但相關改革推進將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穩步引入,不會一蹴而就。特別是一些容易誘發投資炒作、市場暴跌暴漲的交易制度,將會審慎分步推進。在深化相關制度變革的同時,完善投資者保護制度、加大中小投資者保護力度,始終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