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禽肉消費量下滑,2020年白羽肉雞產能釋放,市場隨即開啟下滑通道。當前市場現狀如何?行業后期發展趨勢怎樣,龍頭企業未來布局如何?本文將對以下關注度較高問題展開解讀及分析。
問題1:目前我國肉雞、雞蛋的整體價格情況如何?處于一個什么位置?同比、環比漲跌幅如何?有無回暖跡象?這一價格,企業的盈利是否可以保證?
9月上旬國內白羽肉雞均價3.54元/斤,環比跌幅4.84%,同比跌幅25.16%。近期國內終端市場需求弱勢,產品走貨不快,企業收購積極性欠佳,毛雞出欄稍增,交投放緩,白羽肉雞跌至肉雞養殖成本線附近,部分養殖戶養殖虧損在0.50-1.00元/只。從屠宰企業盈利情況來看,產品走貨不佳,銷售價格下滑,企業屠宰保本價格由前期3.70-3.80元/斤跌至3.50-3.60元/斤,屠宰理論盈利值雖有縮減,但多數企業處于屠宰微利狀態。
從國內市場需求來看,產品走貨暫無轉好趨勢,企業收購積極性欠佳,加之毛雞出欄總量稍增,預計短期雞價或延續弱勢;長期來看臨近中秋及國慶,市場需求或有轉好,企業收購積極性或提升,屆時毛雞出欄稍減,預計雞價不乏觸底回彈可能。
目前全國雞蛋主流出廠價3.50-3.80元/斤,有少數的高低價,9月9日全國雞蛋均價3.66元/斤,環比漲幅5.78%,同比跌幅29.62%。近期全國雞蛋價格有小幅上漲趨勢,但漲價幅度不大、時間不長。目前的蛋價略高于養殖成本線,養殖企業處于微利狀態。
問題2:有文章提到,雞肉價格不由雞,在于豬肉價格。這種言論是否有一定的道理?在2019年,作為豬肉替代品的身份,雞肉背后的養雞行業獲得較快發展。從供給端來講,這是不是使得雞肉當下價格低迷的主要原因?
影響肉雞價格主要因素由有市場供求情況決定,即毛雞出欄量及肉雞市場需求情況。發生豬瘟以后,由于生豬價格高漲,生豬從替代品角度,提振國內禽肉市場需求,從而一定程度影響到了國內肉雞價格,可以說生豬價格對肉雞價格有拉漲,但并不是影響雞價主要因素。2020年白羽肉雞價格下行主要因素,其一是由于2019年肉雞市場行情交投向好,企業擴產積極性,2020年白羽肉雞供應量持續增加;從需求端來看,受新冠影響影響,國內雞肉市場需求同比去年下滑,消費量縮減,供大于求情況下,使得白羽肉雞市場承壓回落。
問題3:家庭消費是雞肉消費的主要人群么?餐飲企業的雞肉消費是不是占比更大?從消費端來講,影響雞肉價格的因素有哪些?
白羽肉雞的消費渠道與豬肉有著較大差異。2018年集團消費、快餐食用、家庭消費、食品加工分別占雞肉消費量的比重達到34%、29%、20%和15%。其中集團消費的最終消費者包括工廠團膳和學校團膳,學校團膳消費相對比較穩定,而工廠團膳工業屬性較強,與經濟景氣周期相關性高。(上述分析在未發生新冠疫情之前,新冠疫情之后學校食堂關閉,企業分餐等情況對集團消費起到一定程度利空影響)
問題4:某企業計劃投入70億養雞。整體來看,目前養雞企業是否還有擴產計劃?當下的價格是否影響了養雞企業的擴張節奏?
白羽肉雞企業未來發展趨勢是集團化,規模化,一體化發展。2020年受新冠影響,國內肉雞市場需求縮減,交投放緩,各環節的盈利情況較去年相比落差較大,擴張速度或有放緩情況存在,但未來發展趨勢及方向大概率不會發生變化。
問題5:白羽肉雞行業供應量主要由祖代肉種雞引種量決定。而種雞更多依賴進口。請問,我國白羽雞祖代肉種雞的進口國主要有哪些?疫情是否影響了進口的節奏?這是否會影響到未來我國白羽雞的產能情況?
我國祖代種雞長期以來依靠進口,美國、荷蘭、英國、西班牙以及新西蘭、波蘭和法國都是我國的可引種國,但由于多國爆發禽流感,現在我們僅能從新西蘭引種,祖代種雞引種渠道單一。近幾年這種情況有所好轉,前期益生從波蘭引進曾祖代種雞,現在益生可向市場提供部分哈伯德祖代種雞。經過多年的自主研發,2019年圣農開始自產祖代雞,這樣我國祖代種雞引種渠道就增加到3個。
上半年受國際公共衛生事件影響,我國祖代種雞企業需包機引種,引種成本提升顯著。新引種祖代種雞海關檢疫流程繁瑣,需完成統一隔離期限,一季度祖代更新量僅9.45萬套。隨著疫情的緩和,二季度祖代種雞更新量才得以恢復。就當前來看2020年上半年的祖代種雞更新量低于去年同期。單純從種雞更新量角度出發,結合白羽肉雞祖代到商品代繁育周期計算,預計2021年下半年至2022年國內商品白羽肉雞出欄量或較前期有一定程度縮減,國內白羽肉雞市場或迎來回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