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升項目一期已建成20萬平方米,走進現代智能玻璃溫室,新鮮果蔬的清香迎面撲來,一串串紅色的番茄密密實實。這里,電腦自動操控所需水肥,調節溫度濕度和作物所需要的二氧化碳含量,模擬植物最佳的生長環境;溫室引進了授粉的熊蜂,還投放瓢蟲等防治病蟲害,不使用農藥,節水量可達90%。
“以前在外面打工,花費多,積蓄少,兩個孩子也不在身邊。”溫室內,民樂縣六壩鎮北灘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白樂善認真地查看番茄長勢。戈壁農業項目建設之前,白樂善到處找活干,因為腿腳有病,也干不了重活。2019年,海升項目的扶貧車間吸納他就近務工,“現在在家門口工作,賺的還多,日子過得美著哩。”
白樂善從沒接觸過生態農業,在溫室工作有一定技術要求,剛開始他也犯難。但當地政府及時對務工人員進行培訓,踏實肯干的白樂善邊學邊干,不到一年便成了一名熟練工。
“我現在每月收入在6000元左右。”白樂善很滿意,“工作強度適合我,沒有重活。”白樂善的妻子張香蘭也來到這里務工,每月有近4000元工資。“現在我們能互相關照,也能照顧孩子,日子越來越好了。”張香蘭說。
“張掖有黑河水的滋潤,有大片廣袤的戈壁,日照時間充足,發展戈壁農業優勢得天獨厚。”海升現代農業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總監楊白樺介紹,目前公司日均產量10噸左右,產品銷往華南、華北、東北等地的高端市場。目前正在建設二期項目,再加上未來要建的三期項目,預計能吸納周邊5000人穩定就業。
白樂善生活的改善并不是個例。近年來,民樂縣利用當地戈壁灘多、地域寬廣的優勢,大力發展戈壁生態農業,建起海升現代農業示范園、食用菌產業園等用工量較大的現代農業企業,并將發展戈壁農業與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結合起來,引導企業就近吸納搬遷貧困戶務工就業,帶動他們穩定致富。
圓夢苑小區是民樂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2017年,來自祁連山淺山區豐樂鎮、永固鎮等鄉鎮的易地扶貧搬遷戶搬到這里,大多數搬遷戶還在附近的戈壁生態農業項目上找到了工作。
走進搬遷戶張虎成家,電視、冰箱、洗衣機等家用電器一應俱全,家里收拾得干干凈凈。“搬遷前,沒想到能過上這么好的日子。”張虎成的妻子單愛蘭說。
張虎成老家在民樂縣洪水鎮紅石灣村,環境惡劣,條件艱苦。張虎成患病不能干重活,他和父親及兩個孫子都需要人照顧,家里的重擔壓在兒子兒媳身上。
2018年,一家人搬遷到圓夢苑小區。“我們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花了不到1萬元錢,就住上了90平方米的新樓房。房子是裝修好的,簡單置辦點家具就能入住。”單愛蘭邊收拾屋子邊介紹。
現在,張虎成夫婦在附近的戈壁農業項目——食用菌扶貧車間分揀蘑菇,老兩口一個月有約3000元收入,孫子在社區新建的學校上學,兒媳婦樊曉琴在海升現代農業示范園上班,一個月也有4000元左右收入。“離家近,還可以照顧老人、孩子,我很知足。”樊曉琴說。
截至今年8月底,民樂縣戈壁生態農業面積達3500畝。2019年實現年產值1.8億元,累計帶動946戶1100多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促進了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