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了‘信財銀保’平臺雪中送炭。這500萬元,不光讓我們企業正常運轉起來,還能讓我們加大馬力再生產。”山東蕓祥繡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曉燕說,“我們也沒想到,信用竟然這么‘值錢’,能讓銀行無抵押貸款。”
位于威海市文登區的蕓祥繡品是一家以生產工藝家用紡織品為主的企業,產品以出口為主。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本正常運轉的蕓祥繡品出現了回款慢的問題,資金周轉出現困難。“以往,國外客戶一個月就能回款,疫情期間變成了兩個月甚至更長時間,以至于我們連工資發放、原材料采購的資金都緊張。”張曉燕說,而蕓祥繡品用以銀行貸款的抵押物已經用完。
就在蕓祥繡品舉步維艱之際,威海市“信財銀保”企業融資服務平臺牽線搭橋,找來交通銀行,于7月份給他們提供了500萬元的無抵押貸款。
“蕓祥繡品的信用等級為A。信用就是他們最寶貴的東西。”威海市財政局信息中心主任馬文杰說,“憑他們的信用,再加上有我們的信用保證基金提供擔保增信,銀行就可以放開手腳給他們放貸了。”
一邊是輕資產、無抵押物導致的融資難、融資貴的企業,一邊是手里有錢但需要承擔無抵押貸款風險的銀行,威海市“信財銀保”企業融資服務平臺就像一個撮合雙方對接的“媒婆”。馬文杰說:“平臺破解了銀行、企業間信息不對稱難題,搭建起了互信橋梁。”
2019年5月份試運行并于今年1月份正式運行的“信財銀保”企業融資服務平臺,是全國首個政府與銀行互聯互通、數據共享的服務平臺。平臺共享了稅務部門的納稅信用評級信息、工商部門的企業登記信息及變更信息、法院的失信被執行人信息、發改部門的公共信用信息等12個部門的2.3億條信息,對全市10萬多家企業進行了政務大數據信用評級,形成每家企業的信用報告,并得到了相關金融機構的認可。
“企業信用評級與融資扶持掛鉤,我們和銀行依據企業的信用等級提供差異化服務。”馬文杰解釋,信用等級高的企業,就可獲得無抵押信用貸款;信用等級較低的企業,也可通過提供部分抵押或引入擔保等機構共同參與獲得相應貸款,“這樣做,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和貸款門檻。”
為給“信財銀保”企業融資服務平臺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威海市于今年1月份設立了初始規模為2億元的信用保證基金,作為專門為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設立的政策性基金,免費為中小微企業融資提供擔保增信和風險補償等各類服務。“如果發生不良貸款導致銀行本金損失,由信保基金與合作銀行按照相應比例分擔損失。”馬文杰解釋,“對于信保基金業務評級為A級的企業,對實際發生的不良貸款本金損失,由信保基金與合作銀行按照8:2的比例分擔;評級為B級、C級的企業,本金損失分擔比例分別為6:4、4:6。”
“信財銀保”企業融資服務平臺實現了政策申報、審批、辦理一站式網上流轉,企業足不出戶、零跑腿即可享受政府惠企政策。在平臺上,企業自主發布資金需求,金融機構主動對接服務對象,政府部門有針對性地提供融資扶持。對有融資需求的企業,銀行可以根據企業信用等級“搶單”提供服務,企業也可以根據銀行提供的優惠條件,反向選擇服務銀行,實現銀企雙向互選。平臺還可以依據企業大數據信用評級結果,自動判定企業是否符合政策申報條件。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經政府相關部門在線審核后,可直接推送相關金融機構進行業務辦理;對不符合條件的企業,平臺也可自動篩選推薦其他政策或產品。
匯集多部門海量數據作為信用評級支撐、憑借真金白銀的財政投入建立風險分擔機制、以統一平臺為載體向企業機構提供便捷優質的線上中介服務,威海市“信財銀保”企業融資服務平臺實現了數聚融合、數聚賦能。截至9月8日,該平臺已有22家銀行、1038家企業在線注冊登記,協助銀行實際發放融資貸款572筆,涉及金額35.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