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英國正在考慮再次實行全國封鎖,以阻止冠狀病毒病例的增加,這點燃了市場的恐慌情緒。(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瓦倫斯爵士說,新冠病毒感染數量正“大約每隔7天”就翻一番,他稱政府的模型表明,到10月中旬,每天將大約新增50,000例病例。到11月中旬,每天將有200人死亡。)此外,美國圍繞進一步推出財政刺激舉措的不確定性也令交易員焦慮不安。有分析稱,在美國大法官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去世后,有關第二項刺激法案的談判可能會變得更加復雜。
因投資者尋求避險,全球股市受新冠病例激增和11月美國大選的不確定性拖累大跌;現貨黃金一度重挫近70美元,創近五周最大跌幅;現貨白銀跌超11%。追隨股市和其他大宗商品市場的避險情緒。黃金近幾周來漲勢顯示出停滯跡象,因美元表現堅挺,而且美國是否會推出新一輪刺激措施仍存懸念。
Merk Investments總裁兼Merk Hard Currency Fund投資組合經理Axel Merk表示,今日是典型的避險環境,資金流向避險資產,目前的背景是選舉的不確定性增加,在最高法院提名即將公布之際,存在多種可能性。Exchange Bank of Canada外匯策略主管Erik Bregar稱,導致避險意愿增強和美元走強的關鍵因素是,對英國再次因新冠疫情而實施封鎖的擔憂加劇。這是可怕的事情,讓你想起了今年3月。
外資這一資金匯出限制被取消 人民幣資產吸引力再獲提升
9月21日,央行、國家外匯局發布《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資金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統一債券市場資金管理和外匯風險管理,取消單幣種投資的匯出比例限制,取消即期結售匯限制,將銀行間債券市場外匯風險管理政策擴展至涵蓋交易所債券市場,以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
隨著我國債券市場制度性對外開放的深化,外資投資人民幣債券的便利度不斷提升,人民幣債券的投資價值得以進一步凸顯,使得外資持續加碼投資人民幣債券。8月,境外投資者凈增持境內債券210億美元,規模高于歷史平均水平。根據中債登的數據則顯示,8月境外機構債券托管面額為24619.55億元,同比上漲42.82%,境外機構投資者已連續21個月增持中國債券。
業內人士提醒,國內利率比國外高2個百分點以上,同時,人民幣匯率又在升值的過程中,所以要高度關注短期資金對國內金融市場的沖擊,不能一放了之。很可能大量進入的資金恰恰是短期資金,甚至是投機的資金,而不是直接投資到我國的實體經濟當中。如果直接投資到我們的實體經濟當中,我們當然是歡迎的,但是如果是短期資金的流動,就容易造成金融市場波動、通貨膨脹和資產價格上升。
張斌:本輪人民幣升值由基本面因素驅動 看美元指數(93.6111, 0.0577, 0.06%)不如看PMI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資深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張斌表示,推動本輪人民幣上漲的核心因素在于中國經濟的復蘇表現優于其他經濟體,人民幣在年內有望繼續走強。但從歷史表現來看,人民幣匯率波動的規律性不強,并不具備明顯的周期特征。他指出,即使美元進入貶值周期,也并不意味著人民幣一定能保持強勢,對人民幣進入所謂升值周期的判斷應當謹慎。“如果非要找一個跟人民幣匯率聯系更緊密的指標,我覺得反倒不是美元指數怎么樣,而更多是中國的PMI(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他說,PMI代表了國內經濟景氣程度,這個對資金流動和匯率更重要。
今年以來,我國出口增速顯著優于進口,凈出口對中國經濟的貢獻超出預期。在人民幣匯率顯著升值的背景下,市場擔心出口部門會受到沖擊,但張斌表示,外需是決定出口的更關鍵因素,匯率的影響程度可能有限。“市場基本面供求平衡決定的匯率最好地平衡了各方的利益,最具可持續性,對宏觀經濟而言最有利。現在為什么人民幣會升值,它就是一個市場平衡的結果,是由經濟基本面、市場供求造成的,升值本身就對應著各方利益的再調整和再平衡,是最優的結果。”他說。此外,張斌強調,貨幣當局不要輕易干涉外匯市場。“只要人民幣匯率年波幅在15%以內,央行可以不去干預。資本流入的壓力即便是有,也會通過匯率價格調整化解掉。在此過程中,人民幣匯率會有一些上升,但貨幣政策獨立性不會受到影響。”
鮑威爾重申將不惜一切代價支持復蘇
據外媒報道,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定于周二向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提交的證詞中表示,美國經濟正在改善,但要從新冠病毒大流行中全面復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表示,多項指標顯示出明顯改善,但就業和整體經濟活動仍遠低于疫情前的水平,未來道路仍充滿不確定性;并重申將不惜一切代價支持經濟復蘇。鮑威爾本周將在國會進行為期三天的證詞陳述,分析師Eamonn Sheridan預計其將會強烈呼吁國會提供進一步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