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2020年外資私募已登記備案的有8家,包括羅素投資、弘收投資、威廉歐奈爾投資、鮑爾賽嘉投資、邁德瑞投資、柏基投資、上海首奕投資等。而目前外資私募機構的總量已達31家,注冊在上海的最多,管理的資產總規模已超百億,是資管行業不可忽略的一股力量。在基金數量方面,目前外資私募總共備案的私募基金有86只,其中,最為積極的是瑞銀資管,今年已備案7只產品。
外資私募逐漸壯大對國內市場有何影響?外資私募在投資方面有什么可以借鑒的地方?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外資私募基金紛紛進入A股市場,一方面和A股市場對外開放有關,另一方面也是因為A股現在具備比較大的投資吸引力,外資紛紛流入A股進行淘金。
楊德龍表示,近兩年隨著A股納入MSCI等國際指數,外資每年流入的金額達到3000億左右,其中外資私募也看到了 A股市場的機會,紛紛進入到中國市場發行產品。如今我國居民儲蓄正在向資本市場大轉移,今年以來新基金的發行量已經突破了2.3萬億,創出歷史新高,超過2015年大牛市的全年發行量。而外資基金進入中國市場,也是看好居民儲蓄向資本市場大轉移的趨勢,同時看好A股市場的機會。
“外資基金的進入,加大了國內資管行業的競爭力度,有可能會導致國內的基金競爭更加激烈。但是外資基金本身具有比較好的投資能力和投資經驗,進入中國市場也會帶來鯰魚效應,讓國內的基金更加注重投資業績,從而獲得更好的發展。”楊德龍表示,“當然分化會比較嚴重,業績優良的基金受到追捧,而業績比較差或者管理能力較差,品牌較弱的基金,則很難發出去。這種分化越來越嚴重,外資基金的進入也無疑會加大這一分化的趨勢。”
楊德龍表示,對于投資者來說,無論是外資基金還是內資基金,都是為投資者提供的專業的投資工具,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來選擇合適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