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三季度落下帷幕,一大波新鮮熱辣的基金季報也出爐了。對于一只公募基金來說,基金季報那可是太重要了。要知道,公募基金之所以被稱為公募基金,就是因為它會定!期!披!露!公!開!報!告!
在赤裸裸的公開信息披露前,公募基金真的是一點秘密都藏不住,業績怎么樣?買了哪些重倉股?相比市場表現如何…全部都會一覽無余。
簡直就是挖掘基金八卦,哦不,投資成果的利器!
不過,小廣相信,即使基金季報里面藏了很多小秘密,也很少會有投資者去專門找出來一一仔細研讀,報告那么長,還有一堆極其嚴肅的套話,開玩笑,這跟下班了還要讀論文有什么兩樣?
沒關系,趁著基金季報即將發布的這段時間,小廣也為大家總結了一些值得重點關注的地方,如果你想深入地了解一下你持倉基金的相關信息,那么季報上寫的這些信息千萬不能錯過哦!
Step1:看看買的是個啥基金
指路季報:基金產品概況
有的時候基金買的太久,經常會忘了自己買的是什么基金,鑒于我們最終的目標是“基金鑒診”,即看看這個基金表現咋樣,因此,我們適當溫習一下我們手里買的究竟是什么基金,也是很有必要的!
關注項目:投資策略、業績比較基準、風險收益特征
以某基金的季報為例,它的投資策略、業績比較基準以及風險收益特征如圖所示:
從這張小表中我們可以快速提煉出關鍵信息:
1、買的是股票債券,股票30%-65%,剩下的是債券;
2、產品風格就是穩健!穩健!再穩健!股票要買大盤績優股、龍頭股,債券要穩健投資;
所以,綜合來看,這只基金就是一只以穩健風格為主、一半投資股票(大藍籌和龍頭)。另一半投資債券的混合型基金。
Step2:業績表現一圖看
買了基金的人都會有一個千古疑問:我的基金業績到底表現咋樣?
在這里,季報就給了我們一個全面、公正、客觀的評價。
以某基金二季度的季報為例,可以看見他從成立以來到現在相對于業績比較基準的表現:
我們通常習慣把基金業績的表現跟各種指標比,但其實最客觀、最公正能夠評價一個基金表現的,就是跟他的業績比較基準來比,因為他買的就是這些資產,而作為業績比較基準的指數,則是跟他買的這些資產最接近的。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藍色的線是該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紫色的是該基金的業績表現,而成立以來它顯著跑贏業績比較基準,證明這只基金的業績還是不錯滴!
總的來說,業績比較基準是一只基金表現是否良好的及格線,能比業績比較基準高多少,則是這只基金的優秀程度啦,超越業績比較基準收益越多,表明這只基金的基金經理主動管理能力就越強!
Step3:持倉情況一覽
基金經理的持倉還有重倉股通常是最神秘的,但即使是這樣,也逃不過季報的“披露”,在季報中,你可以看到這些信息:
A:倉位情況,買了多少股,買了多少債和其他資產
B:行業配置,主要重倉了哪些行業?
C:重倉個股!原來TA都精挑細選了這些個股!
以某基金的2020年二季度公開報告為例,在季報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這只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一般來講,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不會出現較為頻繁的變動,而是會根據基金經理當下的市場觀點,不斷進行調整。
可以說,基金經理投資的行業偏好、優質個股,都是基金超額收益的來源,也是基金經理主動管理能力的體現。不得不說還是相當具有參考意義的!
最后一步:看看基金經理怎么說
這個部分其實屬于基金經理自由發揮的了,主要會站在自己的角度回顧一下基金的運作表現,有的也會說一些市場看法,這個報告期內做的怎么樣?未來有什么看法?投資者們都能夠在這里找到答案。
比如這段,就是某醫藥基金在季報中描述的總結及未來回顧。
這部分相當于是基金經理針對自己當季的業績,對于投資者的一個書面的交代。
業績好、業績不好都會在這里解釋原因,看了基金經理的書面表述,相信許多投資者也會更加了解基金經理的想法和運作策略。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雖然說季報本質上來講還是一份報告,但是作為普通投資者,我們還是可以從中挖掘出很多有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