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在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期間正式簽署。經過8年談判,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自貿區就此誕生。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RCEP的簽署將帶來包括貨物貿易最終零關稅產品數整體上將超90%等多重利好,這是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重大里程碑,為推動區域乃至世界經濟復蘇注入了新動力。
RCEP由東盟于2012年發起,成員國包括東盟10國與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協定簽署,意味著全球約三分之一的經濟體量形成一體化大市場。
“總體看,RCEP不僅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自貿協定,而且是一個全面、現代、高質量和互惠的自貿協定。”王受文表示,RCEP涵蓋20個章節,既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等市場準入,也包括貿易便利化、知識產權、電子商務、競爭政策、政府采購等大量規則內容,涵蓋了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的方方面面。
據了解,各成員之間關稅減讓以立即降至零關稅、十年內降至零關稅的承諾為主。其中,貨物貿易零關稅產品數整體上超過90%,服務貿易和投資開放水平顯著高于原有的“10+1”自貿協定。另外,中國和日本首次達成了雙邊關稅減讓安排,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財政部關稅司有關負責人15日表示,協定的優惠成果直接惠及消費者和行業企業,將為豐富消費市場選擇、降低企業貿易成本發揮重要作用。下一步,財政部將積極做好協定關稅減讓相關工作。
王受文說,RCEP的達成將有助于擴大中國出口市場空間,滿足國內進口消費需要,加強區域產業鏈供應鏈,有利于穩外貿、穩外資,為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有效支撐。
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對《經濟參考報》記者指出,對中國而言,RCEP生效之后,我國進口成本將顯著降低,進口產品的數量和種類將大幅增加;區域生產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我國企業更好地參與國際分工,發揮比較優勢;RCEP涉及的市場準入和相關貿易投資規則,將倒逼我國國內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有助于我國加快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