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騰訊聯合清華大學共同發布《國人養老準備報告》。報告顯示,超過7成的受訪者對養老沒有清晰規劃,未做好養老財務準備。
從何時著手存“養老錢”才能安度晚年?面對撲面而來的老齡化社會,建設銀行珠海分行私人銀行團隊認為,財富需要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人生步入老年階段時除了退休工資外,養老儲備金、不動產等都會給晚年生活帶來堅實的物質保障,因此老齡化不只是老年人的事,年輕人也應盡早做好養老準備。
“養老錢”該怎么攢?建設銀行珠海分行私人銀行團隊認為,人生不同階段應該有不同的理財規劃和配置。處于人生“起步期”的“90后”大多數都有相對穩定的收入來源,但收入一般都不高,而且生活狀態多是單身或享受兩人世界。這個時期,最需要投資的是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為成立家庭做準備,理財預算除了“投資自己”外,最簡易可行且容易收獲的是進行基金定投。同時要做到理性消費,可持有1-2張信用卡,但不宜長期大額透支消費。從理財配置上看,“信用卡+基金定投+小投入的年金類保險+不超過半年工資收入的股票投資”是推薦參考的組合。
處于“積極進取期”的“80后”人群,家庭結構通常是1-2-4“倒金字塔形”或1-2-2“梯形”。這個時期的家庭收入穩定且較為可觀,主要經濟壓力在于房貸以及子女教育、父母養老和對生活品質的進一步追求等需要。理財規劃重點是在保障家庭固定支出如房貸車貸、子女教育、生活開支、緊急備用金等基礎上,適當加大對高風險、高回報項目的投入,但切忌舉債或通過高杠桿操作進行理財投資。同時,對家庭核心成員不可知風險防范也要到位,重疾、健康保險型保險應足額覆蓋家庭核心成員。從投資組合上看,家庭可投資產應按“高風險資產類+固定收益類+分期分批投保(夫妻、子女)+高額銀行授信額度”來配置。
對于處于人生“成熟期”的“70后”人群,步入這一階段多數人負債逐步減少,積存逐步增加,建議可在投資風險方面更加積極些,為退休期累積資本。理財配置方面,在預留家庭6-10個月開支的基礎上,投資風格上可適度激進,投資組合建議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以股票、期貨等風險收益較高的產品為主,同時可考慮購買一些回報周期較長、收益穩定的年金型保險產品或其它代替產品,為晚年獲取穩定的現金回報積累養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