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湖南省湘潭市在長江禁捕退捕工作中有效幫扶上岸漁民轉產就業,推出“六個一批”舉措(培育技能提升一批、幫助務工鞏固一批、主體帶動發展一批、優化服務創業一批、公益崗位援助一批、特困救助兜底一批),實行領導聯點、干部結對制度,強化組織調度,嚴格考核標準,通過一戶一策,確保了“禁得住、退得出、能小康”。
自2020年1月1日起,長江干流湖南段、洞庭湖、湘資沅澧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永久性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湘江湘潭市段及其支流漣水、涓水,湘潭縣、湘鄉市、雨湖區、岳塘區、湘潭經開區、高新區和昭山示范區均列入退捕禁捕范圍,223戶374名漁民須拆船上岸。湘潭市圍繞上級有關湘江禁捕退捕的指示精神以及“河長制”工作要求,明確各市、縣、區職責,通過多種渠道宣傳引導,強化措施,排查、摸清底數,科學決策,終于打開局面。其間,市委副書記何俊峰、副市長劉永珍和市經開區黨工委書記胡海軍、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劉良豐等多次到禁捕退捕一線調研、督查。
湘江湘潭市經開區九華段全長18.9公里,流經響水鄉湘江村、桂花村、九華街道合山社區,轄區共有53戶專業漁民。九華街道原漁業村村民肖可是職業漁民,14歲開始駕船捕魚,到去年已從業20余年。過慣了船上生活,熟悉捕魚、賣魚的生財之道且收入頗豐。但從今年1月起,湘江湘潭段實行永久性禁漁,他家與周邊40多戶漁民的職業生涯宣告結束,必須另謀生路。
“上岸以后干什么?”這是肖可面臨的現實問題。在湘潭市經開區及九華街道有關創業帶動就業的利好政策引導下,他與一位朋友共同投資,購置了10多輛渣土車、挖掘機、推土機等,開辦了一家渣土運輸公司,目前業務量足,運轉良好,街道在業務信息等方面給予了應有的支持。
到目前為止,九華街道原漁業村、銀蓋村等涉漁村的住戶因園區開發而征地拆遷,分別落戶在本街道其他社區或市內其他地方,原漁民養老保險資格登記確定工作也已完成;所有失業、失地且有勞動能力的原漁民,都有創業或就業渠道(崗位)。
湘潭市畜牧水產事務中心主任粟澤雄認為,九華街道漁民“上岸”善后工作取得典型經驗和豐碩成果,是全市各地扎實開展禁捕退捕工作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