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資本市場監管“零容忍”繼續重拳出擊。根據滬深交易所市場監管動態顯示,新年首周(1月4日至1月8日),滬深交易所對108起證券異常交易行為采取了自律監管措施,涉及盤中拉抬打壓、虛假申報等異常交易情形;對30起上市公司重大事項進行專項核查;向證監會上報2起涉嫌違法違規案件線索。另據證監會網站統計,2020年證監會和各地證監局合計開出314份行政處罰決定書。
筆者認為,不管是交易所的監管措施還是證監會開出的罰單,背后透露出的都是證券監管部門對資本市場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的態度。對各類證券違法犯罪活動保持“零容忍”高壓態勢,是順利推進資本市場注冊制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必然要求。
首先,“零容忍”是對注冊制改革順利擴圍的法治保障。
當前,資本市場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改革,特別是注冊制改革的穩步推進,已經進入到改革的深水區。而對資本市場信息披露造假、欺詐等違法違規行為的“零容忍”也是順利推進改革的關鍵所在。
注冊制改革最主要的問題之一,就是信息披露的真實性。近年來,在證監會立案調查的案件中,很多重大案件都與信息披露不真實、不準確、不及時有關。
“零容忍”還體現在對資本市場法治建設的不斷升級上,新證券法加大了對資本市場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將于今年3月1日實施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則大幅提高了欺詐發行、信息披露造假等證券期貨犯罪的刑事懲戒力度。
其次,“零容忍”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促進資本市場良性循環的重要抓手。
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基石,是促進金融和實體經濟良性循環的微觀基礎。沒有好的上市公司,就不可能有好的資本市場。2020年10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在提高上市公司及相關主體違法違規成本方面,《意見》提出,加大對欺詐發行、信息披露違法、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
“對任何一家企業而言,守法經營、合規經營都是不可逾越的底線。上市公司尤其應該在守法合規上作出表率。”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2019年年會上強調說,一切與市場規律和法律法規對抗、不敬畏風險、損害投資者的行為,最終必然會受到市場和法律的懲罰,付出沉重代價。
第三,“零容忍”是對投資者權益的有效保護。
對于資本市場中的違法違規行為,投資者是最直接的受害者,因此,近年來,保護投資者權益一直都是監管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2019年,證監會成立了投資者保護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加強對資本市場投資者保護工作的組織領導。
而新證券法則創設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證券集體訴訟制度,這是顯著提高資本市場違法成本,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的有力武器,也是全面落實對資本市場違法犯罪行為“零容忍”要求的重要舉措。
筆者認為,2021年,“零容忍”政策將繼續升級,多維度清理整治市場中存在的各種違法違規亂象,開啟新發展格局下的資本市場發展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