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個月結束,A股市場逾2395家上市公司披露2020年報預告,占上市公司總數的約57.40%。羊城晚報記者梳理發現,截至1月31日截稿時,在兩千多家發布業績預告的上市公司中,業績預增、續盈、略增、扭虧、減虧的企業共有1467家,即業績預喜的企業數量共占總數約61.25%,而預減、首虧、略減、續虧、增虧的企業共有906家,占總數的約37.83%。此外,還有22家企業業績預告不確定。
預計年報業績將整體改善
據招商證券研報統計,截至1月30日上午,主板、創業板、中小板、科創板發布業績預告/快報/報告披露比例分別為51.9%、68.7%、64.4%和51.6%。從業績預告類型來看,目前已經披露預告的上市公司相比三季度預告向好率再次明顯提升。
該研報分析,根據一致可比口徑測算,全部A股和非金融A股2020年報凈利潤累計同比增速測算值為26.4%和54.0%,預計A股2020年報盈利將延續中報以來持續修復的態勢。去年四季度末以來,A股去年一致盈利預期增速出現持續較大幅度上調,這與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啟利潤修復有較大的關系。
羊城晚報記者據同花順iFind數據庫統計發現,從已經發布業績預告的上市公司情況看,國防軍工、電氣設備、公用事業、電子、鋼鐵、農林牧漁、機械設備、家用電器等行業的業績預喜率比較高,機械設備、化工、醫藥生物、電子、電氣設備、計算機、汽車行業業績預喜的企業數量較多。
國防軍工、電氣設備、公用事業三個行業的業績預喜率都超過70%,37家披露業績預告的國防軍工上市公司中,28家業績預喜,預喜率超過75%。比如,北斗龍頭振芯科技披露其2020年業績預告,預計實現凈利7500萬元—9000萬元,凈利潤增幅預計超過15倍。電氣設備行業發布業績預告的147家企業中,103家業績預喜,公用事業行業發布業績預告的80家企業中,56家業績預喜,預喜率都超過七成。而從數量上看,機械設備、化工、醫藥生物、電子、電氣設備分別貢獻了165、150、140、134、103家業績預喜的上市公司,上述排在前五的行業貢獻了約76%的預喜企業。
粵開證券研報分析,從業績改善的角度來看,與三季度相比,休閑服務、交通運輸、紡織服裝、機械設備較三季度的業績改善情況較為明顯,變化幅度在50個百分點之上,農林牧漁、電氣設備、電子行業業績有所下滑。
醫藥生物貢獻較多“增長王”
在已經披露業績預告的兩千余家上市公司中,不少公司的營收和凈利潤增幅都十分亮眼。數據顯示,寧波東力、圣湘生物、恒通股份、晶華新材、江蘇索普、天賜材料、英科醫療、欣龍控股、ST永泰、天邦股份等30余家上市公司的預計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10倍以上,銀禧科技、陜西黑貓、碩世生物、華友鈷業、南方軸承等62只個股在預告中實現了凈利潤增幅超過500%。此外,還有587家企業在預告中預計凈利潤將實現翻倍。
根據預告凈利潤同比增長最低值計算,排在業績預告增速榜第一位的是寧波東力,其預告稱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4.5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574.29%,是去年同期2186萬元的近67倍。寧波東力表示業績預增的原因為主要受非經常性損益的影響,其中司法機關追回股票和現金產生凈利潤13.59億元。
排在第二位的是圣湘生物,其預計2020年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5.56億元到28.06億元,同比增加6375%到7008%。預告顯示,圣湘生物新冠核酸檢測試劑、核酸檢測儀器、相關耗材等產品銷售大幅度增長。同時,公司儀器銷售及裝機增長進一步帶動公司全線試劑的增量銷售,去年公司全年儀器累計發貨6122臺,對公司2020年年度業績產生了積極影響。
像圣湘生物這樣預計大幅增長的醫藥生物類上市公司不在少數,記者梳理發現,預告凈利潤增幅前20的上市公司中,有7家都來自醫藥生物行業,貢獻了最多“增長王”。比如,手套行業的英科醫療預計去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8億元–7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713.45%—3993.85%。公告稱,報告期內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全球一次性防護手套需求激增,英科醫療一次性防護手套產品售價有較大幅度增長,使得公司報告期內銷售收入和毛利率均大幅提升。新冠疫情帶動下檢測試劑需求量大幅增加,相關上市公司業績也出現爆發。達安基因預計2020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22億元,同比增長2069.63%—2286.59%。
此外,統計數據顯示,約有309家上市公司在2020年報預告中提示了商譽或商譽減值風險,主要集中在傳媒、醫藥、計算機等存量商譽規模較大的行業,這些行業商譽占凈資產的比例均處在10%以上。此外,2020年報中仍有一定數量的公司對賭協議到期。A股存量商譽在經歷了2018年和2019年的出清之后,目前A股商譽減值壓力已經出現明顯弱化,且商譽減值對于盈利的沖擊較為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