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領小李兩年前就開始在某互聯網巨頭旗下的金融APP購買銀行存款產品。盡管對很多中小銀行并不了解,但她仍然被年化利率4%以上且保本保息的互聯網平臺存款產品所吸引,購買了多款不同銀行產品。
由于監管趨嚴,風靡一時的互聯網平臺存款產品紛紛下架。“我買的互聯網平臺存款產品還在正常計息。”小李2月1日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這些錢暫時用不到,她打算到期自然結清。在被問及之后會否通過下載相關銀行APP購買存款產品時,小李搖搖頭:“手頭這款APP產品很多,可以‘貨比三家’,操作方便。要是通過銀行APP買,那就太麻煩了。”
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走訪了解到,一些失去互聯網平臺流量加持的中小銀行已開始抓緊發展自營網絡平臺,再加上積極布局“開門紅”等因素,多家銀行定期存款利率和大額存單利率均有所提高。
發力自營平臺
近年來,保本理財產品、靠檔計息產品、結構性存款、互聯網平臺存款等攬儲利器相繼迎來嚴監管。其中,銀保監會會同人民銀行發布的《關于規范商業銀行通過互聯網開展個人存款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商業銀行不得通過非自營網絡平臺開展定期存款和定活兩便存款業務,已經開展的存量業務到期自然結清。
當前,多家中小銀行開始將以往在互聯網平臺開展的存款業務轉到自營平臺。例如,藍海銀行公告,在第三方平臺業務已平移到自營APP查詢和辦理。湖南三湘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在第三方平臺的個人存款業務已平移至自有平臺辦理,已通過第三方平臺購買的三湘銀行存款產品不會受到影響。
失去互聯網大平臺后,為留住客戶,多家中小銀行推出短計息周期、高利率存款產品。例如,億聯銀行APP顯示,該行推出每3天付息的存款產品,年化利率3%。該產品每滿3天利息會自動兌付至賬戶,本金自動續存到下一個計息周期。同時,該行推出每7天付息的同類產品,年化利率為3.5%。此外,該行其他存款產品利率也表現不俗,期限為32天、126天、1年、399天、5年的存款產品,年化利率分別為4%、4.3%、4.5%、4.75%和4.875%,均為到期后本息兌付。
線下力度不減
除了積極在線攬客外,中國證券報記者近日走訪多家銀行網點了解到,為沖刺“開門紅”,銀行線下攬儲熱情不減。
在北京市西城區某城商行網點,定期儲蓄存款的海報張貼在大堂顯眼處。
該行3年期、5萬元起售的定期儲蓄存款年化利率為4.125%。網點理財經理介紹,該行近期定期存款利率和大額存單利率均有所上調。3年期、20萬元起售的大額存單年化利率4.1%。雖然利率不如定期存款高,但按月付息。
除提高利率外,該行為攬客開展了一系列活動。例如,新進資金在5萬元以上的客戶可獲贈洗手液、帆布包、養生鍋等禮品,老客戶推薦新客戶也有禮可贈。
上述理財經理稱,該行為新客戶或新增存款金額5萬元以上的老客戶均推薦5萬元起售、期限91天、年化收益率4.25%的理財產品;產品為預期收益型,高于該行在售的其他理財預期收益率或業績比較基準。
在另一家城商行網點,理財經理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近期該行結構性存款和大額存單利率均有調高。例如,1萬元起售、期限124天的結構性存款預期年化收益率1.4%至3.47%。
除中小銀行外,部分國有大行也推出針對新客的營銷活動。在一家大行網點,記者看到新客戶存款或辦理信用卡用戶可參與抽獎活動的海報。該行理財經理介紹,最近3年期、5萬元起售的定期存款額度充足,年化利率3.85%。大額存單利率有所調高,3年期、20萬元起售的大額存單年化利率3.987%。
提高負債質量
線上線下促銷活動的火熱是銀行競爭加劇的體現。某農商行相關負責人坦言,在負債端,該行今年的目標,一是控制成本;二是全力組織營銷存款,穩定市場份額。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胡小鳳表示,互聯網平臺存款產品下架、靠檔計息產品叫停、結構性存款規模壓降,一些銀行失去攬儲利器,負債壓力增大,再加上臨近春節等因素影響,攬儲競爭更加激烈,推動存款利率上漲。受限于線下網點少、知名度低、資金來源渠道單一、綜合實力弱等因素,中小銀行今年面臨更大攬儲壓力。
業內人士認為,封堵高息攬儲渠道有利于銀行加強風險防控,減少違規吸儲等現象,促進銀行良性競爭。
德勤中國金融服務業審計及鑒證合伙人曾浩表示,在不斷讓利實體經濟的情況下,銀行盈利能力主要取決于負債端成本,因此需要對負債端進行精細化管理。
“中小銀行可通過多發同業存單、大額存單等補充資金來源,可加緊自營網絡平臺的建設和維護,做精細化運營,吸引更多客戶。”胡小鳳認為,一些中小銀行推出“周期派息”存款產品,以提高利率,與靠檔計息產品相比,屬于“新瓶裝舊酒”,存在合規風險。
某民營銀行相關負責人認為,負債的穩定性不等于負債期限的長短,而在于負債背后的業務動因。應結合資產業務狀態進行負債匹配安排,保持資產負債結構的合理,規避結構性流動性風險。做實穩定負債,保證核心負債相對高占比,保證可持續、可充分應對壓力場景的高質量負債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