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標準化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戰略性、引領性作用愈加凸顯。標準化思維、標準化方法、標準化理念,正從工業領域不斷向社會事業發展全局拓展。標準的高低不僅關乎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更關乎百姓的幸福指數。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教師發展中心研訓員吉桂鳳帶來了一份《關于充分發揮標準引領作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她在建議中指出,要大力實施標準化戰略,用“高標準”提升產品質量,用“活標準”提升服務質量,用“嚴標準”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用“暖標準”提升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質量,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吉桂鳳工作在泰州、生活在泰州,她對泰州以標準化引領,打造高品質城市生活有著切身的感受。據她介紹,泰州市把建設“五大高標準體系”作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泰州方案”,城市品質指數明顯提高,老百姓的獲得感也明顯提高。尤其是疫情期間,泰州市及時制定發布農貿市場、餐飲服務單位、單位(學校)食堂、食品生產企業、公筷公勺等5項疫情防控地方標準,兜住了民生底線、維護了生活秩序。
基于泰州推進標準引領的理論探索及形成的經驗成效,吉桂鳳建議,要推進經濟發展標準化,圍繞重點產業,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用標準提升企業“硬核”實力,支撐產業集群核心競爭力。要推進社會文化標準化,推進制定美麗鄉村、農村電子商務、產權流轉交易、農村環境治理、農業生產托管等領域地方標準,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城鄉發展一體化標準體系。要推進生態環境標準化,高標準推動綠色制造,推動實施節能、節水、節地、節材標準,實現重點行業、重點設備節能標準全覆蓋。要推進公共服務標準化,優化營商環境指標體系,推動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制定基礎教育、醫療衛生、公共交通等資源配置、服務提供、管理保障標準,構筑更有溫度、更有質感的幸福家園。要聚焦群眾身邊的問題,把標準嵌入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升社會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和智能化水平,進而讓城市更美好,讓生活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