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7日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財政部部長助理歐文漢介紹貫徹落實“十四五”規劃綱要,加快建立現代財稅體制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以下為文字實錄:
記者:我的問題是,這幾年我國推行了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政策,這個政策也是非常深入人心,我想問的是,在“十四五”期間,減稅降費方面還有哪些部署和安排?
財政部部長助理 歐文漢:近年來,我國持續實施了大規模的減稅降費,將制度性安排、階段性政策和臨時性措施結合起來,統籌兼顧,系統推進。一是實施了增值稅改革,個人所得稅改革等制度性減稅措施。在推動建立現代稅收制度的同時,也釋放了大規模的減稅紅利。二是通過階段性、有針對性的減稅措施,加大對小微企業、制造業和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三是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在財政收支比較困難的情況下,出臺了臨時性、應急性的減稅降費政策,有效對沖了疫情影響,助力企業紓困發展。
總的來看,這幾年減稅降費力度大、效果好。“十三五”時期累計減稅降費超過了7.6萬億元,其中減稅4.7萬億元,降費2.9萬億元,減稅降費有效減輕了企業負擔,使廣大市場主體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對于激發創新活力、優化經濟結構、促進居民消費和擴大就業等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前,我國經濟呈現了穩定恢復增長的態勢,但也面臨著許多不確定因素,按照積極財政政策提質增效、更可持續的要求。下一步,我們將綜合考慮財政可持續和實施助企紓困政策的需要,平衡好“當前和長遠”、“需要和可能”的關系,著力完善減稅降費的政策,優化落實機制,提升政策實施效果,讓企業有更多獲得感。具體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的措施:
第一,繼續執行制度性減稅政策。比如降低增值稅稅率、增值稅留抵退稅、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等以前出臺的制度性減稅降費政策繼續實施,讓政策疊加效應持續釋放。
第二,階段性的減稅降費政策有序退出。對去年出臺應對疫情的階段性減稅降費政策分類調整、有序退出。適當延長小規模納稅人減征增值稅等政策的執行期限,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對涉及疫情防控保供等臨時性、應急性政策,到期后停止執行。
第三,要突出強化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在落實好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降費政策的同時,進一步加大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稅收減免力度,將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的起征點從月銷售額10萬元提高到15萬元,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到100萬元的部分,在現行優惠政策的基礎上,再減半征收所得稅。
第四,加大對制造業和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延續執行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5%政策,將制造業企業加計扣除的比例提高到100%,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對先進制造業企業按月全額退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
第五,繼續清理收費基金。取消港口建設費、降低航空公司民航發展基金征收標準,加大各類違規涉企收費的整治力度,嚴控非稅收入不合理增長,防止弱化減稅降費政策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