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北斗星通披露,股東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大基金”)計劃自本減持計劃公告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6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份1015.46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2%。此前,晶方科技、兆易創新、安集科技于1月23日同時公布,大基金計劃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2%。
頻頻遭大基金減持,是這些公司的基本面發生了變化嗎?事實上,這些公司的業績普遍優秀。
統計顯示,截至4月7日,在41只大基金概念股中(包括大基金子基金入股、成立合資公司等情況),有27家公司披露了2020年年報/業績快報,所有公司實現盈利,其中22家的盈利同比增長。在未披露2020年年報/業績快報的14家公司中,則有7家公司業績預增。
需要強調的是,上述公司業績增長多數出于主業增長。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半導體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增長不斷提速。
更有部分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大基金概念股已經成長為細分領域的龍頭,強者恒強。
記者統計,截至4月7日,納思達、芯碁微裝、瑞芯微、景嘉微、北斗星通、濮陽惠成等大基金概念股披露了一季度業績預告,均實現同比增長。
產能緊張、價格上漲是半導體行業進入2020年下半年的“主旋律”。2021年,在全球需求不斷增長以及產業進一步向中國轉移的背景下,中國半導體全產業鏈產能緊俏,產業高景氣度有望延續全年。
在產業高景氣度下,隨著年報、一季報業績預告的發布,扎實的業績給市場注入更多信心,券商紛紛“唱多”半導體。
華安證券發布研報稱,半導體產能越發重要,IDM和代工,以及半導體材料板塊2021年上半年業績確定性高,且景氣度有望持續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