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目前,大多數干細胞療法尚處于研發階段,有可能幫助治療疾病,其研究前景可期,但需要被科學引導和嚴格規范。
譚亞敏說,雖然理論上輸注干細胞可以起到一定組織修復作用,治療心梗、糖尿病、脊髓損傷、皮膚燒傷等疾病,但療效還不肯定,是未來的發展方向。目前患者接受的應該是免費臨床試驗。
“盲目追捧干細胞療法是不可取的,特別是不應該在一些黑機構進行注射。”張宏冰提醒。
專家指出,干細胞分化增殖及更新的功能十分強大,免疫細胞也是屬于造血干細胞分化成熟后的一個分支系統。社會上一些抗衰老、保養、長壽的非法保健品可能是利用了這些理論進行虛假宣傳。其實,干細胞在保健抗衰老方面的功能并沒有經過科學研究論證,其伴隨的副作用也是未知的,所以我國目前禁止在健康人群中使用干細胞療法。
譚亞敏等認為,傳言有些“干細胞保健項目”隱藏在某些看似合法的機構如美容會所背后,還有一些健康人跑去國外進行干細胞治療,一邊旅游一邊進行“免疫力提升”,這些都存在著很大的健康風險。
一些基層執法人員告訴記者,“干細胞治療”臨床應用至今未獲得國家相關部門批準,而且存在法律盲區。一些受害者意識到自己受騙后往往到市場監管部門進行舉報,但是由于基層執法力量和手段有限,只能將線索移交給公安機關。而一些機構“打一槍換個地方”,流動作案,讓執法人員“很頭疼”。
有受訪專家認為,干細胞治療黑市未被批準在臨床開展,而由于需求大、利益大等原因,黑市日漸猖獗,一些公司存在夸大宣傳、以偏概全、審批滯后、缺乏有效監管等問題。
“對于干細胞治療黑市,基本沒有什么約束。”一位醫學專家說,干細胞治療還不同于“卵子黑市”、地下輔助生殖,要生個娃娃出來才有交代,而干細胞治療沒有療效或者產生副作用,很容易被黑醫療機構從患者本人身上找借口。出了問題或者沒有效果,患者打不起官司告不起狀,只能“打碎牙齒和血吞”。
還有專家告訴記者,一些“黑機構”開展所謂“干細胞治療”,投入從幾十萬到幾百萬元不等,且資金主要用于“包裝和宣傳”,其推出的“干細胞治療”很多收費都是天價,忽悠不多的患者就能取得很高的收益。利益驅動足夠大,導致一些黑醫療機構敢于走“偏門”。
“監管部門偶爾搞點聯合行動集中整治,還能查辦幾個黑診所、黑中介、黑藥商,但風險和收益相比,前小后大,根本管不住。這個領域,基本上是個‘守規矩的管得死、不守規矩的管得虛’狀況!”一位專家無奈地說。
很多專家呼吁,當前“干細胞黑市”亂象叢生,“療效炒作”嚴重誤導公眾。要讓“干細胞治療”不因為“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湯”,亟待“重構”相關機制。
劉中民教授認為,促進我國“干細胞治療”領域“陽光成長”,要采取如下關鍵步驟:集中力量突破干細胞前沿基礎研究的關鍵機制;加強干細胞臨床前大動物實驗研究;解決統一規范、統一標準干細胞來源問題;積極開展干細胞多中心臨床研究;加強人才建設,培養干細胞臨床研究骨干人才;建立干細胞臨床研究監管科學體系與機制等。
很多專家指出,監管部門應該將“備案許可”授予有項目、有實力且能與臨床應用緊密聯系的機構;對參與“干細胞治療”研究的機構,要制定硬件、軟件高門檻;對干細胞培養等研究過程,也要制定相應的質量標準;另外,還要針對干細胞治療本身的特性,明確適用的監管法律法規,如果發現現有法律存在漏洞與缺失,則要修訂和完善相關法律。
中南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健康傳播學者白寅教授則建議,衛生部門應該聯合醫療機構、媒體加大對群眾的健康科普,提升群眾的健康素養,特別是應該有針對性地加大對老年人的健康科普力度,提升民眾鑒別“偽健康”“假保健”“黑醫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