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初召開的村民代表大會上,靖江街道光明村確定了今年的民生大事:拆除臟亂差、退林還耕、安裝天然氣……自換屆以來,光明村新一屆班子凝心聚力、創新實干,以區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建設為契機,堅持黨建引領,不斷做深做強“五為光明引領共富”品牌,傾力描繪“畫里田間秀美光明”的共富畫卷。
創新機制推進基層治理
光明村黨員占比高。據統計,全村有農戶404戶,黨員180人。村黨總支研究決定:由一名黨員擔任小組長,結對聯系3戶農戶,形成黨員“一幫三”機制,實現全村黨員幫扶農戶全覆蓋。
在實際工作中,黨員“一幫三”機制發揮著重要作用,共富橋梁日益堅固。比如,勤奮好學的學子家境困難,一度面臨輟學,結對黨員時常資助其生活費、學費,目前該學生已考入蕭山中學;原重慶三峽移民的村民因車禍造成嚴重腿疾,黨員幫助他一起創業,每年增加收入5萬元以上;面對雜物亂堆的庭院,黨員敲開村民家門,利用閑置物品打造小節點,成為鄰里鄉親的打卡點。
新一屆班子不斷做深做實黨員“一幫三”、戶長會議議事、黨員積分管理等機制,做到戶長會開到每一家、黨支部建到網格上、積分制融到日常中,有效形成黨建引領、共商共建的村莊治理格局。
為拓寬共治渠道,黨總支還以數字賦能為抓手,探索數字化鄉村“智治”新模式,總結形成以“孝為先”“廉為本”“勤為徑”“學為榮”“和為美”為主要內容的“五為光明引領共富”品牌。“通過智慧治理模式來樹立黨建品牌,確保黨的方針政策落地生根,不斷夯實美麗鄉村高質量發展根基。”村黨總支書記邵利軍說。如今,黨總支正著力打造“正光明”品牌,推進2000余平方米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打造“村莊智慧小腦”,實現村莊各項工作“一張圖”全知曉、“云管理”無死角,強化村莊精細化管理。
激活資源推動全域共富
鄉賢歸來,總會去孝女湖走一遭,看碧波蕩漾,感受故鄉巨變。“孝”,是光明村的特色文化,村里墻面都按照“孝”主題進行打造,并與孝女湖、孝女路等景點相映成趣。“農耕庭院”則是光明村隨處可見的獨特文化因子,庭院里擺放著農具、缸盆、石頭等物件,將幾代光明人日常生活畫面以樸實的方式展現。
換屆以來,光明村流轉土地近100畝,整治房前屋后臟亂差節點2000余處,打造便民停車場10個,提升孝女湖、小清河、初心長廊、蓮心池等特色景點,將文化與環境有機融合,實現了村莊內景觀美、田園美、庭院美、水系美、道路美。隨之而來的,便是旅游業生根開花,今年接待游客2萬余人。
“一期觀光線路已經成熟,我們正在著手打造二期的高端觀光路線了。接下來,子虛湖、無稽島、時間銀行等新一批特色景點即將呈現,真正實現步步是景點、處處有亮點。”邵利軍說。
要想走實共富路,必須盤活村級資產,實現持續“造血”。新一屆班子上任后,把目光重點放在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上,堅持以美麗鄉村帶動美麗經濟,“喚醒”20余畝村級發展用地,為荒地披上鋼筋甲,建起了40000余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和物業管理用房。
邵利軍說,“接下來,我們還將規劃建設醫養結合醫院、沙地特色民宿等設施,同時發展美麗農業和觀光農業,著力提升村級產業能級。”預計到2024年,光明村年可用資金將由現在的300萬元提升至600萬元。
( 記者周珂通訊員茅燊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