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財經天下》周刊作者 張繼康
編輯/ 陳芳
由于行業特性,過去多年我國餐飲企業上市數量一直不多,而現在共有9家餐飲企業在扎堆IPO,這一數量遠超過去多年。它們突然密集上市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最主要的是疫情讓創始人的心態改變了,開始正視資本的力量。
街邊不起眼的小小快餐連鎖店,正在密集向資本市場沖刺,想要拿下“麻辣燙第一股”、“面館第一股”、“快餐第一股”等桂冠。2022年1月以來,已有包括楊國福、老鄉雞、和府撈面等在內的6家耳熟能詳的餐飲企業更新或公布自己的上市計劃。加上去年下半年發布計劃的撈王、綠茶餐廳、老娘舅,目前共有9家餐飲企業正在IPO。
很快,餐飲企業扎堆上市的消息,引起廣泛關注,因為這很反常。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財經天下》周刊,餐飲企業最近頻繁傳出上市計劃,很不尋常,過往很多年來餐飲企業的上市數量一直是個位數,而現在短短一個月就超過了十年的數量,“我們業內人士交流時都有點看不懂。”
數據顯示,從1999年到2009年十年間,我國餐飲企業的上市數量只增加了5家,總數量是8家。又過了十年到2019年,也只增加了7家,全部數量是15家。迄今為止,我國登錄資本市場的餐飲企業數量是21家。
餐飲企業為何突然密集IPO?它們扎堆上市背后有著怎樣的考量?
扎堆上市號角響
20多年前,在哈爾濱靠擺地攤為生的楊國福夫婦大概沒想到,自己后來會靠賣麻辣燙翻了身,還會帶領公司沖向資本市場。
今年2月8日,證監會受理了楊國福麻辣燙提交的《境外首次公開發行股份審批》,這距離其提交只過去4個工作日。一旦審批通過,楊國福麻辣燙就可以赴港遞交招股書,正式向“麻辣燙第一股”沖刺了。
對于楊國福麻辣燙,“打工人”應該不陌生,這家在全國大街小巷布局的麻辣燙品牌是很多人解決午飯的首選場所,花上幾十元能吃上滿滿一大碗。
楊國福夫婦最開始做的不是麻辣燙生意,而是擺攤賣水果蔬菜,后來改賣烤魷魚、烤火腿腸,但收入一直不見起色。一次偶然的機會,兩人發現麻辣燙這一街邊小吃,于2000年開始做麻辣燙生意,兩人的第一家門店開業于2003年,開在哈爾濱永和街,不過那時叫楊記麻辣燙,次年才改名叫楊國福麻辣燙。
20年來,楊國福麻辣燙通過加盟模式一步步壯大,目前已覆蓋全國23個省市,擁有6000多家門店,在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還開了5家店。為了實現更快速的發展,楊國福麻辣燙這家誕生于東北的餐飲連鎖企業,于2018年揮軍南下,把總部遷到了上海。
小小麻辣燙讓楊國福夫婦賺得盆滿缽滿,光靠收加盟費就是一筆不菲的收入。據了解,在一線城市開一家楊國福麻辣燙要付的加盟費每年是2.79萬元,在其他省市是2.39萬元,算下來一年光加盟費楊國福夫婦就得收幾億元。
楊國福本人曾對外透露,集團2019年的營收為13億元,其中加盟費占兩成左右。2020年的營收也超12億元,門店營業額則有六七十億元。
與楊國福麻辣燙幾乎同時公布上市計劃的和府撈面,打算沖刺“面館第一股”。1月29日,絕味食品一紙公告將和府撈面的境外上市計劃公布了出來,稱公司收到了全資子公司深圳網聚的通知,其參股的和府撈面準備實施境外上市計劃。
據了解,成立于2012年的和府撈面,定位中高端,品牌定位是“讓消費者在書房里撈面”,門店裝修極具中式風格,平均一碗面的價格在30-40元。成立第三年和府撈面就收獲了資本的青睞,拿下首輪3000萬元的投資,加上后來融資的五輪,6年共融資6輪總融資額16.45億元,最后一輪估值70億元。
絕味食品公告顯示,目前和府撈面第一大股東是法定代表人李亞彬,持股比例為21.61%,深圳網聚、南通合生匯、騰訊的持股比例均在10%以上,分別為16.92%、11.54%和11.02%。
與這兩家相比,鄉村基的IPO更迅速。1月25日,鄉村基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稱擬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這是一家做快餐的企業,1996年在重慶成立,主要經營川渝辛辣口味的快餐,主打菜品包括川渝冒菜、粉面等。
鄉村基的門店主要集中在重慶、四川、湖北、湖南等地。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9月底,鄉村基共有1145家門店,其中鄉村基為602家,大米先生有543家。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鄉村基公司的營收分別為32.57億元、31.61億元和34.24億元。
不光鄉村基在爭搶“快餐第一股”,另外兩家老鄉雞和老娘舅也在爭搶第一家上市的寶座。別看三家把名字放在一起會讓人傻傻分不清楚,但做的快餐卻截然不同。
2000年成立的老娘舅主打的是江南酸甜口味,總部設立在浙江,主打菜品有蘇浙口味的江南紅燒魚、梅干菜扣肉等,公開資料顯示有近400家門店。成立最晚的老鄉雞卻是“人如其名”,是一家實打實做以雞為主要產品的快餐企業,主打菜品包括雞肉、雞湯等產品。曾經因為官方玩梗而爆紅網絡的“咯咯噠”報時,就來自老鄉雞公司,目前它擁有1089家門店。
不同于上述餐飲企業大多沖刺港股,這兩家打算沖刺難度更大的A股市場。老娘舅去年10月開始上市輔導備案,老鄉雞則于今年1月6日宣布完成了Pre-IPO輪融資,未來將繼續沖刺A股IPO。而繼2016年在紐交所退市后,第二次上市的鄉村基,選擇在門檻更低的港股上市,也不排除是想比老鄉雞和老娘舅更快上市的可能。
更為傳統的中式餐飲品牌也為這波上市熱潮增加了幾把柴火。以“一鍋兩吃”聞名的海鮮火鍋餐飲品牌七欣天,在創辦16年后不慌不忙地在1月12日遞交了自己的第一份招股書。此外,綠茶、撈王、西貝、巴奴火鍋等均已踏上上市之路。
浙菜品牌綠茶餐廳向《財經天下》周刊表示,公司目前的上市情況正在進行中,具體細節不方便透露,被問到今年是否會上市時,綠茶餐廳則表示一切都還未知。
密集上市,原因何在?
餐飲企業為何突然密集IPO?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與疫情有關,另一方面與發展有關,還與資本的助推有關。
“餐飲企業扎堆上市是多方作用下的必然結果。”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常務副秘書長王洪濤告訴《財經天下》周刊,最早餐飲企業上市很難是因為進賬主要收現金,沒辦法進行收入確認,現在隨著移動支付普及,收入方面有一個明確的確認,更加規范了,所以監管部門這幾年對餐飲企業上市是持開放態度的。
連鎖產業專家、和弘咨詢總經理文志宏也認為,餐飲企業如今選擇上市,很大原因在于政策的利好,“政策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它將直接影響餐飲企業的資本化路徑。”A股實行全面注冊制,監管部門不再為發行人背書,企業的業績與價值、未來的發展前景由投資者自由判斷和選擇,這對于國內餐飲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風口。
過去,受餐飲企業財務規范存在漏洞和勞動用工等因素限制,A股市場對于餐飲企業始終保持警惕態度,目前在A股上市的餐飲企業僅有五家,分別為廣州酒家、同慶樓、西安飲食、全聚德、中科云網。2020年,安徽餐飲企業同慶樓在A股成功上市,被看作是A股市場對餐飲企業表達認可的一種信號。
“從餐飲業本身來說,這幾年其實餐飲業的老板的認知也有了改變?!蓖鹾闈J為,2020年的疫情對餐飲企業沖擊挺大,這改變了一些企業家的想法,對資本沒那么排斥了。
一開始楊國福確實沒考慮過借助資本的力量,也沒想過上市。2018年,當記者問及未來是否考慮上市時,楊國福很堅定地否認了,“目前沒有考慮,做餐飲還是自己做一把手比較踏實?!睋私?,之前有好幾家頭部機構想要投資楊國福麻辣燙,但全都被拒絕了,最后資本沒辦法只能去投資一個新品牌。
當時楊國福拒絕的原因是,公司現金流一直很好,壓根不差錢。不過,2021年楊國福的心態發生了變化,他透露考慮到未來的發展,公司或將引入外來資金,主要看資金背后的力量,希望能為企業發展帶來新的思路。公司已將上市納入五年計劃中,國內A股是目前的理想地。
“沒有疫情,我們覺得餐飲是個現金流行業,自己做生意、掙錢,然后再發展自己,沒問題。”西貝創始人賈國龍直截了當地說明了原因,但疫情讓其意識到自身的力量還是有限的。如果想有大的發展,還得要用資本的力量,上市能把資本的能量調動起來。
在招股書上,餐飲企業已雄心勃勃地列舉出了門店未來的擴張規模:七欣天計劃在未來三年再新開門店300家;鄉村基計劃在未來兩年新開鄉村基和李大米餐廳230家和420家。和府撈面創始人李學林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其門店目標是1000家,而在門店數量已經遠超其他品牌的楊國福,提出了到2025年開店10000家的計劃。
開這么多門店得需要錢,上市募資成了一個好選擇。文志宏告訴《財經天下》周刊,目前中國餐飲企業已進入資本化階段,因此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決定IPO。
當然,上市也與餐飲品牌連鎖化發展到一定階段有關。滬上阿姨戰略投資業務負責人葛賢通對《財經天下》周刊表示,疫情確實讓不少餐飲企業開始反思自身的抗風險能力,但從主觀上來講還是因為很多餐飲品牌本身經過多年的發展,業務發展達到了一定的體量,想要獲得進一步發展需要借助資本的力量。
葛賢通認為,很多初創餐飲企業接連得到資本助力也刺激了頭部餐飲加快上市布局。“生意做遍,不如賣面?!币?021年最火熱的面食賽道來說,僅7月份,就有陳香貴、五爺拌面、遇見小面、和府撈面四家品牌宣布獲得融資,融資總金額超過10億元,其中最高的是和府撈面的8億元E輪融資。
資本的助推確實起了一定作用。2020年,國內餐飲行業共發生115起融資事件,融資金額超過此前5年的總和。到了2021年,國內餐飲賽道融資事件更多,超過220起,披露融資額超過500億元?!?021年中國連鎖餐飲行業報告》分析,隨著越來越靠后期的單筆高金額投資的出現,未來5年或有一批凈利潤達數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的餐飲行業公司完成上市,餐飲行業或將引領一波消費行業的IPO潮流。
上市不是終點
雖然餐飲企業扎堆上市,但是從已經上市的企業來看,在二級市場想要獲得投資人的青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拿已經上市的百勝中國、海底撈、九毛九、呷脯呷脯舉例說,他們的表現都很慘淡。兩大千億市值巨頭百勝中國和海底撈,2021年分別跌13.24%和70.5%,截至2月15日收盤,兩家每股分別報收398.8港元和19.94港元,總市值分別為1671億港元和1111億港元,與最高峰時相比縮水598億港元和3668億港元。
千億巨頭慘遭投資人拋棄,幾十億幾百億的小弟們也沒能幸免。九毛九2021年總市值縮水41.86%,2月15日九毛九微跌0.83%報收19.2港元,總市值279億港元,與最高峰相比縮水282億港元。呷脯呷脯的市值只剩62億港元,沒了230億港元。
餐飲企業市值暴跌背后,核心還是業績不佳導致的。據百勝中國2021年度財報顯示,其調整后凈利潤為5.2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5%,財報發布后,包括高盛、大摩、富瑞在內的10家投行齊齊下調了百勝中國的目標價。
判斷失誤的海底撈則進入了大規模閉店階段,2021年11月,海底撈曾發公告稱將在年底之前關閉300家門店,這個門店數量相當于2019年全年新開的門店數量。從財報上看,海底撈2021上半年凈利潤為9650萬元,雖然同比有所增長,但仍未恢復疫情前的水平。
與海底撈同樣進入戰略收縮閉店階段的九毛九,門店數量由2019年的143家降至2021年的83家,平均每家餐廳員工數量減少20%。盡管財報顯示九毛九2021上半年凈利潤實現扭虧為盈,但各大投行還是紛紛對其降低了評級
在財務數據方面,準備IPO的餐飲企業均公布了成績單,和府撈面2021上半年的營收為8.46億元,凈利潤為1385萬元,七欣天和鄉村基在2021前三個季度凈利潤分別為2.59億元、1.63億元。這份成績單能不能讓其獲得投資人的青睞,有待時間的驗證。
不過,二度上市的鄉村基在資本市場過去的表現,也能做下參考。2010年上市時,因為是中國首家在美主板上市的餐飲企業,鄉村基一時風光無限,在其上市首日以25美元大幅高開。然而就在其上市的第二年,鄉村基全年凈虧損700萬,到2016年私有化退市的時候,私有化價格僅為5.23美元/股。
“企業上市后基本都會遭遇一個魔咒,幾乎所有的上市公司頭一年拿到錢后,都是高歌猛進,這背離了餐飲行業及自身發展正常的節奏?!编l村基有關負責人曾反思稱。
上市對于餐飲企業,就像高考之于人生,看似是終點,實則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對于幾乎沒有接觸過資本的楊國福們來說,如何在資本的世界里利用資本的手去挖掘出更大的生意,講出資本市場愛聽的故事,對他們來說仍然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不懂得資本市場規則的人,就像不會游泳的人一頭扎進了泳池里”,文志宏說道。在未來,楊國福們在資本的浪潮下究竟會借勢踏浪還是沉船淹沒,答案尚未可知。
餐飲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在不斷經歷著殘酷的優勝劣汰。數據顯示,2021年,餐飲相關店鋪共注銷100萬家,其中快餐店注銷近40萬家,火鍋店注銷近10萬家,奶茶店注銷近35萬家。因此,對于餐飲企業而言,上市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活下去。
本文由《財經天下》周刊旗下賬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