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思同
編|孫月
(圖源/視覺中國)
近日,北京聯合產權交易所披露了一則股權轉讓項目,鼎昊保險經紀的100%股權正在被轉讓。
在互聯網、房地產及新能源等領域各路巨頭涌入保險中介市場的當下,卻有保險經紀公司股權被清倉拋售,保險經紀牌照一牌難求的熱度難道已經消退。
業內普遍認為,隨著監管審批逐漸開閘,未來保險中介牌照的稀缺性將會下降,同時,監管規范力度趨嚴,保險中介市場無疑將走向正軌,面臨更多機遇。
經營不善,連年虧損遭轉讓
具體來看,鼎昊(北京)國際保險經紀有限公司(下稱鼎昊保險)成立于2012年8月,注冊資金1000萬元,兩位自然人股東馬曉曉、金桂嶺分別持股95%、5%,此次轉讓項目正是兩位股東全盤轉讓其股權,轉讓底價為3561.22萬元。
從其經營范圍來看,鼎昊保險所持的是全國性保險經紀牌照,可以在全國區域內(港、澳臺除外)經營保險經紀業務,為投保人擬訂投保方案,辦理投保手續、協助索賠等。
而在各大車企及互聯網巨頭爭相入場保險經紀公司的當下,擁有全國性保險經紀牌照的鼎昊保險的股權為何卻遭股東全盤拋售?有分析人士認為,盈利能力不佳或是為主因。
事實上,鼎昊保險近年的經營業績的確并不樂觀,營收凈利皆是連年下滑。其數據顯示,2020年鼎昊保險主營業務收入為375.2萬元,凈利潤為-4.15萬元;2021年,不僅主營業務收入不增反降,為373.26萬元,利潤缺口更是進一步加大至-74.62萬元。
對于資金實力不強的股東尤其是自然人股東來說,保險經紀公司的盈利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業內人士認為,從投資收益角度考慮,鼎昊保險未來的經營情況存在不確定性,其盈利水平更是節節下滑,虧損逐步擴大,這或許正是鼎昊保險被轉讓的重要原因。
除了盈利能力不佳以外,鼎昊保險的實際經營情況也不甚明朗。有意思的是,項目信息上顯示,鼎昊保險在編在崗的企業總人數僅有5人。
監管規范,保險中介走向正軌
隨著產銷分離的趨勢成為市場共識,各路資本更加看好保險中介市場,近年來,互聯網、房地產、新能源等領域的龍頭公司紛紛布局保險經紀業務。
業內人士指出,一些行業龍頭企業,其本身的保險業務實際非常有潛力,獲取保險中介牌照后可以節約保費支出、優化保險方案、加強風險管理、提高風險保障等,有利于其自身發展保險業務。而相較保險公司來說,保險中介機構具有注冊資本金低、啟動快、經營風險小等優勢,無疑是各路巨頭布局保險的最佳切入點。
據了解,2017年前后,因市場準入門檻提高,監管對于保險中介牌照的審批愈發趨嚴,銀保監會合并后甚至一度暫停審批,使得保險牌照更顯稀缺。同時,隨著BATJ等互聯網巨頭爭相收購保險中介牌照,牌照轉讓的價格也水漲船高。
有業內人士介紹,彼時,一張干凈的全國性經紀或代理牌照市場價格大約為2500萬元上下,更有甚者,比如北京華夏保險經紀更是以5000萬元的價格賣給了字節跳動。
但近年來,隨著監管逐漸釋放開閘信號,保險中介牌照一牌難求的稀缺境況似乎不復以往。2021年11月,銀保監會發布《保險中介行政許可及備案實施辦法》(下稱《辦法》),對保險中介行政許可及備案事項進行了統一規范。
《辦法》的落地,意味著保險中介行政許可流程有了實質性進展,業內人士認為,就目前趨勢來看,未來保險中介牌照的審批將逐漸開閘,其市價或會有所下降。
與此同時,監管系統對于保險中介行業亂象的規范卻并未放松,反而更加趨嚴。2021年初,銀保監會發布了《保險中介機構信息化工作監管辦法的通知》,明確要求保險中介建立信息化系統,整體提升行業信息化水平,以防范不合規業務行為。
數據顯示,2021年,有178家保險中介機構因違法套利、編制虛假資料等原因被處罰,在被處罰保險機構中占比近60%,共收罰單348張,占罰單總量的17%;累計罰款金額高達3605萬元,占比13%。
在一系列監管新政引導下,未來保險中介行業發展將面臨更多機遇。而鼎昊保險3561萬元"賣身“的項目誰又會來接盤,有待關注。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底,全國共有2621家保險中介公司,其中保險中介集團5家,保險專業代理為1746家,保險經紀有494家,保險公估有37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