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倪毓平
編輯 / 田晏林
押注于互聯網保險平臺的投資者最好還是三思而后行。
3月30日晚間,“悟空保”平臺稱,近期相關媒體對其百萬醫療險業務的報道存在誤導,自己只是市場的跟隨者和模仿者。平臺推出的“首月1元”的百萬醫療險產品合法合規,不存在退保難的問題。
不久前的3月中旬,相關媒體詳細披露了,消費者投訴的“長輩無意中點擊鏈接購買‘悟空保’”“被默認開通免密支付”“連續被自動扣費”等情況。隨后,央視直接點名“悟空保”等相關互聯網保險平臺存在“1元保”消費陷阱。
一時間,“悟空保”風聲鶴唳。
《財經天下》周刊了解到,其實這種投保亂象已經持續較長時間。特別是2021年年中,以“每月1元”“每月0元”或“免費領取”等標識誘導消費者投保的情況,尤為泛濫。而掃碼共享單車、租借移動充電寶、停車繳費、刷短視頻等場景,則是此類保險聚集的重災區。通過在掃碼場景中植入廣告,或者嵌入投保鏈接,部分互聯網保險平臺收割了大量對智能產品操作不熟練的消費者。
他們大多是中老年人,在使用手機軟件的過程中,被頁面彈出的“每月1元”或“免費領取”等字樣吸引,點擊進入。不曾想,一番操作后,自己竟誤購入多份保險產品。等意識到問題,時間早已過去幾個月,他們的賬戶也被扣費高達數千元。
銀保監會曾多次針對互聯網的投保亂象發布風險提示,近期也再次重申,將對“1元保”問題展開立案調查。
面對此類產品是否合規的疑問,“悟空保”回應稱,“首月1元”的百萬醫療險產品是由保險公司精算師開發、法務審核并進行監管備案才能銷售,本身合法合規,不是可以隨意開發或自行銷售的產品。且該業務已于2021年8月停投。
“悟空保”的解釋是否屬實,還需等監管部門的調查結果。但在黑貓投訴平臺上,超過9000條要求“悟空保”全額退款的留言,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用戶對“悟空保”的態度。
要做保險界的“小米”
“悟空保”平臺的主體公司是北京悟空保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從2015年成立至今,該公司經歷了四輪融資,背后“金主”包括了國華人壽、梅花創投、青山資本、唱吧創始人陳華、風云資本、58同城等。
該公司創始人兼CEO陳志華,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北美精算師、中國精算師協會創始會員。2014年,在保險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他進入京東金融,擔任副總裁,幫助推進京東的保險布局。但一年后,他便離職創業。
在接受《中國經營報》的采訪時,陳志華表示,希望通過互聯思維、方法和工具推動保險業變革。
最初,“悟空保”專注B端業務,為二手車、物流、醫美、航空等行業客戶提供場景定制保險產品,但由于此類業務存在合作周期長、產品客單價低及產品信息不對稱等問題,陳志華把目光放在了C端消費者身上,開始拓展壽險、健康險領域。
2016年至2017年,悟空保在壽險領域推出了至尊保終身重疾險、優愛寶終身壽險、優護保終身意外險和百醫百順百萬醫療險等4款產品。其中,至尊保系列以“完爆香港保險”的口號賣出千萬元,成為當年保險界的熱議話題。
那段時間也是保險行業的興盛期,踩中行業風口的“悟空保”迎來快速發展。陳志華甚至宣布要成為保險界的“小米”。通過砍掉分紅、返現等附加責任,以及拉低產品定價的方式,試圖用極簡產品拉起對標小米的大旗。
“悟空保”的合作伙伴也逐漸增多,包括了太平洋保險、國華人壽、百年人壽、橫琴人壽、中英人壽、國網英大集團、中國人壽、泰康在線、58同城、百度、小牛電動、美團、安心保險、復星聯合健康保險、新華保險、去哪兒、貨拉拉、新氧、悅動圈、中植保險經紀等企業。
然而隨著公司不斷發展,被消費者投訴的產品也越來越多。其中,被投訴最多的是“悟空全民醫保康享版”,由泰康人壽承保。近期,被央視曝光的“1元保”產品,合作機構也是泰康人壽。
不過,泰康人壽告訴《財經天下》周刊,公司一直嚴格落實中國銀保監會相關規定,開展互聯網業務,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已于2021年8月終止了與“悟空保”平臺的合作。
據媒體報道,橫琴人壽、華夏人壽、泰康在線、華泰財險等都曾與“悟空保”合作推出過相關保險產品,并擔任承保方。
《財經天下》周刊聯系到悟空保客服,對方表示會聯系集團相關部門。但截至發稿,悟空保并未給出答復。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官網截圖)
“追風口”發展降速
創業七年,陳志華已拿下三塊保險類牌照,其中兩塊保險經紀牌照來自旗下兩家全資子公司,安潤國際保險經紀(北京)有限公司(下稱“安潤經紀”)和海南悟空保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第三塊是保險代理牌照,屬于北京銘信保險代理有限公司。
官網顯示,安潤經紀與中國人保、中國太平洋、泰康人壽、泰康在線、眾惠財險、安聯財險、華泰財險等40家以上保險公司達成合作。但今年3月,安潤經紀因未按照規定開展互聯網保險經紀業務被陜西省銀保監局警告并處以罰款。
對“悟空保”而言,當前不僅需要面對監管層對其產品的拷問,更需重新檢視自身經營發展是否健康。
《財經天下》周刊觀察到,該公司除平臺業務之外,近年來新增的眾籌業務、互助業務并沒有給業績帶來增長。公司整體正在走向失速。
2017年,陳志華宣布“悟空保”開始盈利,年收入預計為2.5億元至3億元。其中,占比僅兩成的壽險、健康險業務卻貢獻了約六成的利潤,而場景定制保險業務規模縮減到最小。此外,在車險領域布局的業務也成為公司第二大利潤來源。
2018年10月,“悟空保”還獲得了數千萬美元的B輪融資,由58同城領投、國華人壽跟投。各方都明確表示此次是戰略性投資,而非以往的財務性投資。也就是說,在資金支持之外,58同城和國華人壽將在業務上給予更多援助。
“悟空保”的高光也被定格在了這一刻。
2019年前后,在“互聯網+慈善”背景之下,眾籌業務和互助業務成為行業的“流量擔當”。水滴籌、輕松籌、春雨籌等籌款平臺快速崛起,互助業務也成為資本競相爭奪的流量入口,美團、百度、滴滴等巨頭紛紛下場參與。
B輪融資后,“悟空保”也順應浪潮掉轉業務方向,將重心放在眾籌和互助業務上,成立了“悟空籌”和“悟空互助社”。陳志華還試圖把保險行業積累的方法和經驗,應用到眾籌和互助業務中。
雖然三者是完全不同的模式,但無論選哪條業務路線,流量獲取都是最大的問題。
陳志華向新晉股東58同城借力,號召近2萬名58同城旗下的58同鎮站長參與線下宣傳,將主戰場下沉至四五線城市。
但熱鬧場景之下,隱患浮現。眾籌業務和互助業務頻繁出現負面消息。披著公益的“外衣”,如何實現商業盈利更成為整個行業不能回避的痛點。
“悟空保”也不例外。陳志華想要搭建的“眾籌+互助+保險”的業務鏈條,一直未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
隨著2021年美團互助、輕松互助等多家平臺關閉,去年4月末,悟空互助社也在完成賠案后主動關停,并且現在市面上也鮮有悟空籌的消息。
監管部門提示投保風險
新增業務未能扛起發展重任,主營保險的平臺又卷入投訴糾紛。靠著“野蠻生長”得來的巨大流量,開始讓“悟空保”自我反噬。
在被央視曝光產品陷阱后,黑貓投訴平臺上,關于“悟空保”的投訴量也明顯增長,累計達到9167條,多數留言都來自中老年人。
“本人54歲,在瀏覽抖音時誤點廣告,莫名其妙辦理了保險。”3月21日,有消費者在黑貓投訴平臺中發起投訴稱,2021年5月,因為誤點了1元的鏈接,不知道自己“被”辦理了保險。直到今年3月,他發現賬戶少了3000多元,經女兒查詢后才知,是被“悟空保”通過微信自動扣費。
有接近保險行業的人士表示,“從實際付款金額來看,這些投保產品并不具備明顯的價格優勢。”
暫且不論消費者是否真是“誤操作”,打著“1元享受保險服務”“免費領取”等噱頭吸引點擊,“悟空保”平臺本身就存在設置消費陷阱的問題。
北京聯合大學金融系老師楊澤云表示,“首月0元”或“首月1元”是保險經紀公司引流獲客的方式。通常以較低成本獲取用戶個人信息后,在進行后續的其他產品營銷。“利用人性弱點引誘投保,與保險的最大誠信經營原則背道而馳。對企業而言,這類營銷產品也將帶來較高的退保率和投訴率。”
3月22日,銀保監會就此事表態,將針對“1元保”問題展開立案調查,嚴肅查處“悟空保”涉及的保險公司和保險中介公司的違法違規行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有業內人士表示,此次“悟空保”被集中投訴,將使消費者和市場主體更加關注互聯網保險營銷亂象的整治工作。
陳志華曾斷言“中國80%保險都買錯了”,創辦“悟空保”就是為了讓消費者買到正確的產品。但在他最近一條微博下面,卻擠滿了網友稱其是“騙子公司”的憤怒留言。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