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玲
編輯|冒詩陽
在“蔚小理”等車企紛紛推遲新車上市時間的市場環(huán)境下,威馬卻不能等了。
4月15日,威馬宣布旗下首款電動轎車E.5上市,綜合補貼后售價為18.01萬至19.01萬元。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名為首款電動轎車,但此前威馬已推出過一款轎車,只面向B端出行市場。而此次發(fā)布的新產品,將面對消費者。新車發(fā)布前,威馬旗下三款面對公開消費市場的主銷產品EX5、EX6和W6均為電動SUV。從E.5開始,威馬今年將發(fā)布包括M7在內的多款電動轎車。
威馬加快布局轎車的原因之一,在于純電SUV細分市場競爭激烈。此前,威馬所固守的15萬元-25萬元電動SUV市場僅有少量競品,如今各大自主品牌均開始在這一區(qū)間布局,包括大眾ID.等合資品牌也在加速進入。
值得注意的是,考慮到當前市場和行業(yè)的大環(huán)境,包括蔚來、小鵬、理想在內的多數新造車企業(yè)都推出了新產品的發(fā)布時間。原定于4月16日上市的理想L9延期發(fā)布,具體時間待定。小鵬則將新品發(fā)布時間延到了6月。此外,蔚來ES7本計劃于4月中旬上市,目前已將預計發(fā)布的時間延期到5月末。
有車企的負責人告訴《財經天下》周刊,全新車型的上市,對配套的營銷、宣傳、試駕要求較大,而目前的環(huán)境下,這些會受到影響。再加上消費端和生產端的低迷,現在未必是推新車的好時候。
相比之下,威馬選擇逆勢發(fā)布新產品,這背后,威馬急需打造新的增長點。
此前,固守自身細分市場的威馬,銷量上已然脫離第一陣營。4月13日,威馬發(fā)布3月銷量,當月交易量為5516輛,同比增211.3%。但在新能源車企中,這一銷量僅能排在15名開外。相比之下,銷量曾低于威馬的小鵬,今年3月銷量超過1.5萬輛,幾乎是威馬的三倍。此外,哪吒、零跑等企業(yè)目前銷量規(guī)模也已紛紛超過威馬。
其實,業(yè)內關于威馬銷量掉隊的論調早在2020年就已經頻繁被提起。但威馬汽車創(chuàng)始人沈暉對此類質疑并不認同。在2021年7月的一場媒體溝通會上,沈暉表示,威馬沒有真正掉隊,他認為新造車的上半場才剛剛開始,起步階段幾千輛的差距,并不決定終局。
然而,正處于IPO臨門一腳的威馬,實際上急需提升銷量規(guī)模。
與蔚小理幾年前已順利登陸美股不同,威馬最初希望在較為嚴格的國內科創(chuàng)板上市,IPO之路可謂一波三折。蔚小理獲得資本市場加持后,公司銷量、市值不斷創(chuàng)造新紀錄,獲得了更多的彈藥。
2021年9月、10月和12月,威馬接連完成了D輪和D2輪融資,根據目前消息,威馬已到登陸港股的沖刺階段。
此情況下,威馬必須向投資人證明自身的增長潛力,開始尋找新的市場。威馬E.5定位為A級轎車,規(guī)避了與蔚來、小鵬、理想的直接競爭。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新能源汽車目前的市場結構是A00級(小型車)占比30%以上,B級(中型車)及以上占超過40%,而乘用車最主流的細分市場A0~A級中,新能源車的占比只有20%多。他認為,今后隨著電動汽車技術的進一步突破以及成本進一步下降,A0和A級區(qū)間的國民經濟型產品會提升占比,成為增長主力。
但在今年尚不明朗的市場環(huán)境下,威馬想要重回賽道,挑戰(zhàn)重重。
本文由《財經天下》周刊旗下賬號AI財經社原創(chuàng)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