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財經天下》周刊作者 何暢
編輯/ 董雨晴
開播十天的《夢華錄》,堪稱今年最受關注的古裝偶像劇(下文簡稱“古偶”)。
成年后尚未有電視劇播出的劉亦菲,加上三年不碰古裝劇的陳曉,各在兩版《神雕俠侶》中扮演過小龍女和楊過的兩人,成全了十六年后屏幕前觀眾的一場綺夢。
截至發稿,《夢華錄》豆瓣評分為8.7分,較此前的8.8分稍有下降,但依然在2022年已播出國產劇中評分最高,甚至超過了《還珠格格》(8.5分)《上錯花轎嫁對郎》(8.4分)《步步驚心》(8.4分)等經典劇集。39萬余名參與打分的豆瓣用戶中,給出四星以上的超過了八成,熱度最高的一條短評大概能夠代表他們的心聲:“首先它尊重了我的眼睛,其次它尊重了我的智商。”
對《夢華錄》的觀眾而言,顏值固然是追劇的第一生產力,但這張耀眼的成績單背后,卻有太多預料之外的因素,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資深影視行業從業者丁慶山就感慨,在傳統古偶賽道上突圍是一件無比困難的事情。“尤其是在行業一片哀嚎的情況下,做出一部叫好又叫座的作品簡直難上加難。”
然而,《夢華錄》做到了。它以一種再正常不過的方式取得了一場意外的階段性勝利,也為古偶未來可能出現的轉向埋下了伏筆。
“年度最高分國產劇”?
從6月2日上線起,《夢華錄》就讓一群觀眾都“瘋了”,有人是看見主演顏值樂瘋了,有人是嗑角色cp(一般指人物配對關系)磕瘋了,有人是刷剪刀手二創刷瘋了,還有人是為豆瓣評分“殺瘋了”。
截至發稿,《夢華錄》在騰訊視頻斬獲14億播放量,集均播放量7000萬,盡管與集均播放量破2億的《慶余年》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但已堪稱小爆款。
上線僅三天,《夢華錄》即登上云合數據連續劇霸屏榜第一位,且持續領先。
除去與劇情直接關聯的微博熱搜,主演戲外的互動也為觀眾津津樂道。抖音、B站等平臺上的二創視頻層出不窮,凌晨依然有數百人同時在線觀看。更為重要的是,該劇豆瓣開分8.3分,并在一天之內迅速攀升至8.8分,也難怪騰訊視頻首頁焦點圖的文案一改再改,從“口碑新劇”到“高口碑新劇”,隨后又升級成“年度最高分國產劇”,被用戶調侃為“逐漸囂張”。
圖/豆瓣
由于劉亦菲許久未參與電視劇尤其是古裝劇的拍攝,加上男主角的飾演者是古裝扮相數一數二的陳曉,《夢華錄》從籌備到開機均備受關注。根據劇情,其故事原型為“元曲四大家”之一關漢卿創作的元雜劇《趙盼兒風月救風塵》,背景則落于北宋時期。四十集的篇幅中,除去前幾集中對原作主線的還原,更多的是以此為基礎進行的內容擴充與改編。
一方面是圍繞女性成長主題展開敘事——趙盼兒、孫三娘、宋引章三姐妹于困境中相互幫扶,由錢塘前往東京,齊心協力經營茶坊,在新的生活環境里站穩腳跟,共同寫就自立自強的事業奮斗史;一方面是男女主之間命中注定的彼此救贖——一次又一次的相遇和援手,令趙盼兒(劉亦菲飾演的劇中人物)與皇城司副指揮使顧千帆(陳曉飾演的劇中人物)情愫漸生,推拉之間,他們坦然面對自己的感情,攜手迎接未知的考驗。
暌違小熒幕十六年卻具備極高的國民度,飾演趙盼兒的劉亦菲為《夢華錄》拿下了最大的用戶基本盤。一位女性觀眾告訴《財經天下》周刊,她已經很久沒有和老公一起追過劇了,但《夢華錄》是一個例外,“他看得比我還認真,錯過了哪里還堅持倒回去看,估計是因為喜歡劉亦菲吧”。
同樣是被主演陣容所吸引,再加上多位朋友真情實感地推薦,原本鮮少看國產劇、對古偶興致缺缺的石月瓊不僅一頭栽進了《夢華錄》,還一口氣刷完了8集。
“美”是她對這部劇的第一印象,劉亦菲美,服道化美,外景美,鏡頭切得美,男女主角對手戲展現出的張力也美。在她看來,《夢華錄》摒棄了泛濫的套路和尷尬的演技,以相對較快的節奏進行人物塑造和情節推動,演員用原音,室外拍實景,自然而真誠。
國產劇愛好者金詩戲稱自己對《夢華錄》的熱情是“始于顏值,陷于cp”。她最期待的是男女主角互動的片段,因為“合理而細膩,甜蜜又輕松”。無論是最初的曖昧還是后來的定情,一個眼神、一個回眸,都能夠讓她一邊“嘴角咧到耳后根”,一邊從正片刷到花絮和二創視頻。“cp感的確是一門玄學,把劉亦菲和陳曉放在一起就是‘般配’二字,原地發生化學反應,恨不得請他們重新拍《神雕俠侶》。其實只要選角對了,即使演自己都是這個味道,如果換成其他人,未必會有這么好的效果。”
此外,朝堂上不乏波詭云譎的爭斗,市井中亦有千姿百態的習俗風貌,輔以一眾惹人愛、招人恨、催人笑的配角,以及對歷史文化氣韻的挖掘與呈現,夢華錄以較高的完整度,成為兼具播放量與討論度的高分現象級古偶。
金詩為《夢華錄》打出了實實在在的五星。“和很多人一樣,有一些報復性打分的因素,但我覺得從認真對待觀眾的態度上,它值得鼓勵。”她甚至為超前點播的取消感到可惜,“能不能回歸一次,我很想花錢解鎖全集”。而在彈幕中,抱有類似想法的觀眾不在少數,“加更”呼聲不絕于耳,“《夢華錄》效應”可見一斑。
不過,熱鬧之余,《財經天下》周刊也發現,《夢華錄》的觀眾以女性居多,輔以少量年輕男性,一定程度上來看,其仍舊未能突破圈層。
中規中矩,意外勝利
對不少從業者來說,《夢華錄》眼下的勝利更像是一場意外。
談及觀劇感受,在影視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丁慶山給出了8個字——“中規中矩,穩中求勝”,他早就猜到播出后反響應該不錯,卻還是在從8.3分一路飆升至8.8分的豆瓣評分面前大吃一驚。“真應了那句話,雖然影視行業的每一個現象都可以被理解和解釋,但事前一切都很難被預測。”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夢華錄》由企鵝影視、金色傳媒、遠曦影視聯合出品,楊陽執導,張巍編劇。值得一提的是,楊陽是金色傳媒的股東之一,這家公司由其與丈夫王曉航、兒子王裕仁共同經營,張巍則是遠曦影視的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90%。而企鵝影視背后的騰訊正是其中最大的出品方。
有業內人士向《財經天下》周刊透露,起初騰訊視頻并未押寶《夢華錄》,但后續情況逐漸發生了變化。去年10月,劇中“池衙內”的飾演者代旭在一次直播中提到,制片方早先給騰訊視頻提供了10集素材,“看完以后他們不走了,說不行,必須把40集全看了,然后熬夜給看完了,就覺得這戲特別好”。
丁慶山將《夢華錄》取得階段性成功的原因總結為三點:劉亦菲重出江湖的驚艷亮相,不出大彩也不犯大錯的常規劇情,“Girls Help Girls (女性幫助女性)”的新穎價值觀內核。但比起一招鮮吃遍天的類型化創新,想要在傳統古偶賽道上突出重圍,并不容易。
與“王心凌效應”類似,劉亦菲的加盟讓《夢華錄》既添了一絲復古懷舊,又多了一重時代濾鏡。消失在小熒幕的十六年,她轉身擁抱大銀幕,雖然電影不算大火,卻無意間躲開了國產劇摳圖當道、替身橫行的雞飛狗跳階段,擁有了一段“爛劇不沾身”的空窗期。
圖/《夢華錄》截圖
包括石月瓊在內的多位觀眾回憶起劉亦菲的過往角色,都會提到無人能及、只可遠觀的“仙氣”和美貌。時隔多年,這種對美的向往和憐惜投射于《夢華錄》,大眾心理一朝爆發,轉化為股票一字板拉升一般的豆瓣評分。“我的看法也許極端一點,劉亦菲的作用可能占到了80%。”丁慶山補充。
至于劇情,金詩本不抱什么期待,反而在看到男女主角暗藏情感的對望和各自對紛亂心緒的思量時感到驚喜。丁慶山認為,這要歸功于優秀的劇情營銷引導。“國產古裝戲非常考驗這一條,主要看平臺方、制片方預設的賣點與觀眾的看點是否匹配。”從演員到IP,從劇情到cp,無一不是to C思維和to B方案的碰撞。
《夢華錄》走了一條最直接的路,有別于多點操作,更集中于對人物尤其是男女主角愛情線的打造,丁慶山稱之為“土狗文化”。與此同時,女性互助成為另一條線索,歷史文化、權謀爭斗等則經過淡化,匯聚為一股力量,從而抵達古偶最為正確的打開方式,讓觀眾毫無負擔地放松追劇。“放在平常,平臺方可能會覺得這種營銷方式太簡單了,但在當下來看,其實恰到好處。”
價值觀內核的創新,是創作者填補市場空白的精華所在。當作品改編的選項愈發豐富,劇集市場難免陷入迷茫。以歷史故事、民間傳說等為立足點加以延展,算是另辟蹊徑。導演楊陽此前的作品《將夜》號稱巨額投資的大制作,甚至創業界先河推出了闡釋世界觀的先導片,然而市場反饋平平,丁慶山形容這是“把功放在了大而虛的地方”。
而《夢華錄》聚焦于人物和人物關系,以最樸素的戲劇沖突建構框架,再疊加演員契合的氣場、同期缺乏對打劇集、端午假期娛樂等諸多天時、地利、人和交織的條件,它順理成章地在觀眾心目中占據了一席之地,如丁慶山所說的那樣“真正做到了好鋼用在刀刃上”。
當古裝劇回歸正常
畢竟,國產劇尤其是國產古裝劇已經不正常太久了。
曾幾何時,受眾基礎龐大的古裝題材領域爆款迭出,《還珠格格》幾乎霸占了90后童年的每個暑假,《仙劍奇俠傳》儼然一代人的仙俠劇啟蒙,《水月洞天》至今被視為玄幻武俠巔峰,《孝莊秘史》縱有戲說卻仍舊扣人心弦。金詩經常在視頻平臺隨意點開一集,看得津津有味,“小時候的經典劇集太多了,怎么也看不厭”。
讓她反復回顧的還有《甄嬛傳》和《瑯琊榜》。但即使是《瑯琊榜》,首播距今也已有七年。這七年間,古裝劇被牢牢禁錮在“流量演員+大IP”公式的枷鎖中,突破甚少。以今年開播的古裝劇為例,《鏡·雙城》《且試天下》等均無例外:網絡文學知名IP負責地基搭建,流量演員粉絲扛起宣傳大旗,仙俠虐戀和架空言情并行,特效與服道化淪為擺設,一水的S+頭部大劇,流水線生產,部部同質化。
作為平臺,騰訊視頻是這類內容出品方的一個突出代表,從已播出的《扶搖》《有翡》《千古玦塵》《斛珠夫人》,到儲備中的《玉骨遙》《星漢燦爛》《嬌藏》《重紫》,部部深諳此道。從前,這代表了一種安全穩定的生產模式——大IP經過讀者的初步篩選,積累了一定的潛在受眾,流量演員擁躉眾多,為宣傳聲量做好了鋪墊,兩者共同提升了劇集播出后市場表現的確定性。
圖/《夢華錄》截圖
然而,再萬能的公式也有失靈的一天。批量復制背后,是流量演員的排列組合、磨皮到失真的濾鏡運用、缺乏特色的角色造型、新意匱乏的情節設置,這一切都加大了觀眾的審美疲勞。金詩無法理解,為什么如今古裝劇的女性角色只有丸子頭和半丸子頭兩種發型,更難以接受演員如出一轍的程式化表演。《且試天下》上線后,她可以和朋友贊美主演楊洋俊朗的古裝造型,“但也只能夸這么多了”。
正因如此,金詩覺得,騰訊視頻十分需要借助《夢華錄》糾正路線,重新打造古裝劇的口碑。“感覺騰訊這一年來在S級以上的劇集中表現并沒有那么好,至少播出的古裝劇沒有一部達到我的預期。”
更何況,觀眾苦古裝“丑男”久矣,古裝劇的整體品味也受到了拖累。彭小苒、金瀚主演的《君九齡》,趙露思、徐開騁主演的《國子監來了個女弟子》,于小彤、毛曉慧主演的《長相守》,以及王鶴棣、祝緒丹主演的《遇龍》,都因男演員的顏值和演技備受吐槽。金詩對此深有同感:“不是什么人都能演絕世美男,一個不小心,古偶就變成了‘古嘔’,寧愿棄劇換雙眼安寧。”
就連坐擁熱度的古裝劇也很難兼顧到口碑。《長歌行》上線后空降多個劇集類榜單,主cp和副cp人氣直升,豆瓣評分為5.8分;《錦心似玉》改編自起點宅斗文《庶女攻略》,帶動原著日均閱讀人數提升了約46倍,但豆瓣評分僅有5.6分,成果慘淡,及格者寥寥無幾。
低迷的古裝劇市場需要爆款。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夢華錄》是一個范本,它終結了近幾年來古裝劇大制作、大投入背后的失意,也指向了應當以全新角度思考行業發展規律的未來。一些計劃籌備古裝劇拍攝的從業者極為關注《夢華錄》的更新動態和觀眾反饋,“基本上和我們的任務差不多,幾乎每天都在研究”。
石月瓊覺得,不是《夢華錄》做對了什么,而是部分古裝劇做錯了太多,“完全本末倒置”。在丁慶山的認知里,一部劇集最重要的是人物設定與人物關系,其次是故事敘述的精彩程度,最后是歷史背景或虛構的世界觀底色。但多數大IP作品往往會將優先級顛倒。“創作者在過去幾年里,過分追逐世界觀的搭建和故事的超長延續,認為這是超級IP落地的必要條件,可事實并非如此,這幾年獲勝的項目都是經過簡化處理的,為的是不給觀眾帶去過重的負擔。”
換句話說,《夢華錄》的主創不過是用正常的思路、通過正常的拍攝流程完成了一部正常的作品,卻造就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常即勝利,它是一個拐點,也是新的開端。
(文中采訪對象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