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出小區,就能買到剛脫殼的大米,這讓居民王淑芬覺得頗感意外。“掃碼支付就能在家門口拿到大米,這種體驗我還是第一次。”有此體驗的還有不少住在上城區的住戶,對于他們來說,不用出小區就能買到新鮮的大米,方便又便宜。
在杭州,無人售米機的身影正越來越多。一位無人售米機的負責人說:“我們想解決的是消費者買米最后100米的難題,這種設備在上海已經大范圍出現,希望在杭州也能落地成功。”
15秒現場脫殼
現買現吃成最大賣點
上午10點,望江東園的住戶孫鵬站在小區門口的“鮮記米棧”無人售米機旁,他先在屏幕上按了1斤米,然后選擇手機掃碼付款后,機器開始碾米。透過窗口,只見稻谷自動下漏,不一會兒就脫殼成了略帶黃色的大米,從機器底部流出,此時用保鮮袋接住大米就可以。“這臺設備可以選擇購買大米的數量,我家里有三口人,一斤米差不多夠一家人一天所需,如果是大家庭,就可以選擇兩斤、3斤或者5斤購買。”
享受到家門口買米便利的人并不止孫鵬一人。在西湖區留下街道,一款名為“禾奇寶”的售米機也在營業中,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款無人售米機剛在杭州露面,目前只是試點,如果市場反響還不錯,公司會考慮在更多的小區推廣。
在走訪中,記者發現在杭州的不少小區已將無人售米機請進門,在近江家園、婺江一園、濮家新村等社區等地,都能夠見到這些設備的影子。
化解大米消費最后100米難題?
消費者和商家意見有分歧
朱萬俊是杭州市面上一款售米機的負責人,談及為何入場,他坦言看好這一行業。“最初我是在上海出差看到這些設備的,當時我覺得不錯,就與廠家聯系,并取得了杭州地區的授權。”
朱萬俊介紹,自家的這款無人售米機可以容納300斤稻谷,實際的出米量大約在210斤左右,目前所售的這批大米來自黑龍江綏化。“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一個小區一天可以售出600多斤大米,因此我在幾個無人售米機的最佳位置設置了一個前置倉,一旦某個無人售米機庫存告急,設備會自動提醒,工人會對設備進行補足。我覺得這款設備的最大優點在于保鮮和便捷,它能解決消費者最后100米的痛點。”
但對于朱萬俊的說法,部分消費者則認為購買大米的痛點已經通過網購解決了。“現在不少儲米罐主打的就是密封儲米的概念,除此之外,網購大米的選擇余地更大,送貨上門的購物體驗也比較好。”
無人售米機能否成功還未可知
品質把控是首要因素
無人售米機是否真的找到了消費者的痛點,這在智能零售行業資深從業者王洪看來需要時間的檢驗。“無人售米機的商業思路來自無人零售,這與消費大趨勢有一定關聯,但從2018年以來,無人零售模式一直沒有大規模的爆發性增長,因此也無法斷言無人售米機是不是成功案例。”
王洪認為,大米屬于農產品,更屬于非標商品,其品質不是單一化的,因此這些無人售米機需要面對的第一道市場考驗就是如何取得消費者的信任,除此之外,商家還要做好品質把控,做好大米的防霉防潮工作。
(記者 朱光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