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帥
(相關資料圖)
編輯/田晏林
翻車來得太快
有著“500萬內最好的家用SUV”稱號的理想L9,本月內遭遇了第二次“翻車”。
7月26日,市場有消息稱,一位客戶在試乘試駕理想L9時,銷售人員作為試駕員在駕駛時為他演示提速性能,但是車子直接撞上了護欄,自動剎車功能并沒有阻止事故發生。事后,該試駕車因為斷軸而停在了馬路上。
從坊間傳出的現場照片看,事故發生時,突遇三道變二道,試駕員反應不及連撞幾十米護欄,該客戶稱“主動剎車失效、前軸氣囊都爆了”。
對此,理想汽車官方微博轉發寧波試駕車事故行車記錄儀視頻回應稱,雨天夜間以86KM/h的速度撞擊金屬護欄,撞擊損壞超30米得護欄,事故無人員受傷,空氣彈簧完好無損。
盡管記錄儀中視頻證實此次事故主要系試駕員駕駛問題,但在視頻的評論區內,網友對理想汽車的討論并未停止,并且由此引發更多網友對于此前客戶試駕過程中空氣懸掛斷裂事件的追問。
“能不能把上次過20CM坑撞壞空懸那個視頻放一下?”“上次空懸為什么爆?”“行車記錄儀應該不是選裝吧”……上市僅一個月,理想L9居然事故頻出,關于其整體質量問題的討論也甚囂塵上。
7月17日,據《央廣網》報道,理想L9在重慶的試駕車試駕過程中車輛懸掛出現問題,車輛左前輪陷入車身當中,無法正常行駛,車輛空氣懸掛斷裂。
隨后理想汽車相關人員回應稱,“因為供應問題,我們有部分試駕車使用了試制階段的緩沖環。試制版雖然滿足安全標準,但遇到大沖擊工況會偶發失效。實際量產版的緩沖環強度是試制版的2.5倍,面對更大的沖擊也不會有問題。”
但這番回應卻遭到原吉利研究院院長胡崢楠的質疑:“試駕車用了試制件,量產件強度是其2.5倍,可以適應這種工況。這就更可笑了,性能不一樣的試制件你制它干嘛?”
胡崢楠認為,一臺車從樣車到量產車要經過TT、PP、VP、MP各個階段,每階段的車都有相應的使用場景。
隨后,理想官方將該車的空氣彈簧質保方案提升到與三電系統相同的8年或16萬公里。
但估計連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也沒想到,僅僅一周后,理想又“翻車”了。
交車在即 “底盤不穩”
據業內人士向《財經天下》周刊透露,理想L9幾次“翻車”引發爭論,與其過高的定位不無關系。“高定位必然會引發消費者關于其價值匹配的討論,也會讓消費者更加謹慎。”
作為理想汽車旗下第二款車型,理想L9上市售價45.98萬元,對標車型為奔馳GLS、寶馬X7。李想在發布會上直言理想L9是“500萬以內最好的家用SUV”。
官方信息顯示,理想L9上市72小時后,訂單量已超過3萬輛。
有媒體在重慶試駕車懸掛斷裂事件發生不久后詢問理想汽車相關人員,該人員表示現階段并沒有影響到汽車的正常銷售,目前車輛交付事件還是定在8月份,訂車仍需等待2-3個月。
中博聯智庫特聘專家、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向《財經天下》周刊表示,在新車尚未交付之時,就接連在試駕環節出現事故,是相當少見的,也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其產品問題。
在尚未交車之時,就頻頻出現產品安全性這一“底盤不穩”的事件,也使得許多消費者對理想汽車產生了一定程度的信任危機。
此前,理想汽車的首款車型理想ONE就曾出現“斷軸”事故。時至今日,理想ONE前懸掛下擺臂強度問題仍被網友廣泛討論。
“雖然市面上也有很多針對理想汽車企業領導和營銷的各種質疑和討論,但最為關鍵的仍然是產品質量。這也是理想汽車不能回避也是不該回避的問題,討論的再多也不為過。”一位不愿具名的車評人向《財經天下》周刊表示。
數據顯示,理想汽車在僅有一款車型理想ONE的情況下,實現6月交付新車13024輛,1-6月累計交付新車60403輛。
但伴隨著交付量的攀升,理想汽車如今要面臨著更為棘手的關于產品安全性的質疑。
一位已經訂購理想L9的準車主向《財經天下》周刊表示,作為車主,對企業升級質保方案樂見其成,“但我更愿意看到這樣的質量問題少一點,企業對于產品打造上更加用心。而且我買的這款定位‘奶爸車’,我們更需要保證駕駛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