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財經天下》周刊胡文柳
(資料圖)
編|陽一
A股又有一家上市公司準備“賣房”,但這次是輪到了貨幣資金充裕的老牌藥企東北制藥。
8月14日晚間,東北制藥發布一則擬處置資產的公告稱,根據業務需要,擬處置兩套北京西城區的房產;同時表示,該資產權屬清晰,不存在抵押、質押或者其他第三人權利,也不存在訴訟或者仲裁事項,更沒有查封、凍結等司法措施。公告顯示,本次擬處置的房產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區裕中西路37號樓。
《財經天下》周刊在該房產所在地址看到,該樓棟位于裕中西里小區西南一隅,共有20層,外表已較為老舊。根據第三方房產交易軟件顯示,該樓房建成于1991年,房屋用途為住宅,曾是北京西城區著名學區房。一名房產中介告訴《財經天下》周刊,去年該小區房源最高可賣19萬元/平米,現在已降至14萬元/平米,并表示“如果想買,價格還能再便宜些”。
(裕中西里37號樓,圖/《財經天下》周刊攝)
東北制藥想要賣掉的這兩套房產建筑面積分別為89.3平方米、64平方米,若以14萬元/平米的價格估算,市價大約在2146萬元左右。根據公告,截至2022年7月31日,兩套房產資產原值為285.24萬元。相較之下,賣掉兩套房,東北制藥可獲得凈利1861萬元,資產增值幅度超過7倍。
東北制藥表示,本次資產處置擬采取公開掛網出售與網絡拍賣同步進行的方式進行,公開征集受讓方,目前交易對方尚未確定。
上市公司賣房的行為,實在常見,原因大都是為“救急”,主要是利用迅速獲取到的大量流動資金,幫助企業“轉危為安”。像2017年年初,上市公司寶肽股份就曾公告稱,其在2016年全年業績實現扭虧,主要原因就是處置了與公司主業無關的三處房產,增厚了利潤。
然而,東北制藥賣房的原因似乎有所不同。
東北制藥,是一家覆蓋醫藥研發、生產、銷售全產業鏈,且具備“原料藥+制劑”一體化優勢的醫藥制造企業,前身為東北制藥總廠,始建于1946年,1996年在深交所上市。東北制藥曾援建全國19省市52家醫藥企業,向外輸送干部1300多人,被譽為“民族制藥工業的搖籃”。
7月13日,東北制藥披露半年度業績預告稱,預計2022年上半年實現歸屬凈利潤9000萬元至1.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9.05%至98.73%;自2016年起,東北制藥歸屬凈利潤未出現過虧損。同時,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的貨幣資金高達30.19億元,由此看來,東北制藥并不缺錢,自然也不需要借助“賣資產”來拯救業績。
那么,東北制藥為何要出售房產?對此,東北制藥表示,此舉對于提升公司資產使用效率,助力主業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同時,公司獨立董事也認為,公司提出的處置資產的議案,有其客觀性和必要性,對于公司挖掘沉寂資產,盤活低效資產,提升資產使用效益,助力主業發展具有積極意義;此外,交易價格和交易方式公允合法,不存在侵害廣大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利益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東北制藥是遼寧方大集團實業有限公司(簡稱“方大集團”)旗下五家上市公司之一,其他四家分別是方大炭素、方大特鋼、中興商業、ST海航,實際控制人都是方威。
就在東北制藥發布資產處置公告的兩天前,8月12日,ST海航連續發布多份公告,表示將迎來百億元級別的資金“輸血”。具體來看,ST海航擬向海南瀚巍投資有限公司(簡稱“瀚巍投資”)以1.09元/股的價格發行99.73億股股份,預計募資總額不超過108.7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全部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據定增預案,瀚巍投資成立于2022年5月,系ST海航控股股東方大航空之控股子公司海航航空集團設立的全資子公司,認購資金來源于自有或自籌資金。根據公告,本次發行前ST海航控股股東為方大航空,實際控制人為方威。本次發行完成后,公司控股股東為瀚巍投資,實際控制人仍為方威。本次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不會導致ST海航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
可以看到,此次來自方威及其方大集團的百億資金注入,算是解決了ST海航燃眉之急的一半。此前,據《財新》報道,接近ST海航重整工作組的人士表示,方大集團希望獲得200億元應急貸款。但銀行方面態度謹慎,認為海航航空負債率太高。目前海南省政府正在幫助方大集團協調爭取應急貸款。
有投資人在股吧猜測,東北制藥此次售賣資產,是在“處置資產全力救ST海航”。此外,截至今年一季度,東北制藥非流動資產總額為62.87億元,其中固定資產44.0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