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魏一寧
【資料圖】
編輯/ 董雨晴
對這位神秘的云南富商來說,未來能夠對他造成沖擊的勁敵,并不在云南本地,而是在變幻莫測的鋰電池領域。沒有人能夠預料,新能源汽車和電池的下一個風口在哪里,曾經靠跨界坐上首富位置的李曉明,是否能夠鞏固住在業內的地位。
2018年,李曉明憑借55億身家首次成為《胡潤百富榜》云南首富,除了2019年外,在近五年的四年里,他一直穩坐在云南首富的位置上。
位于西南邊陲的云南省,首富并不像廣東、浙江、江蘇等東部省份那樣亮眼,在李曉明靠當時還叫“創新股份”的恩捷股份登上首富寶座之前,云南尚未誕生過一個科技企業的造富神話。
在李曉明之前,先后登上首富寶座的,有靠礦業起家的黎東明家族、靠賭石和翡翠生意起家的趙興龍家族、靠房地產起家的李文斌家族。
2019年,李文斌一度反超李曉明,再次問鼎云南首富,但隨著2019年后恩捷股份的狂飆突進,李曉明徹底坐穩了首富的位置。
如今,前幾任首富相繼退場,云南首富榜上,終于有了一家科技企業。
靠做香煙盒外包裝起家
目前,恩捷股份已經是A股鋰電池行業龍頭,但在最初,李曉明做的生意并不是鋰電池,而是煙盒包裝。
李曉明是云南玉溪人,考上大學畢業后,像當時多數畢業生一樣,由學校包分配,到云南塑料研究所上班。
30歲那年,李曉明得到了一個去美國留學深造的機會。他在美國生活了7年,在麻省理工大學讀到畢業,又在美國的高科技材料公司工作了一段時間。
1996年,隨著中國開始扶持新型科技,大量外資來到中國創業,留學生紛紛歸國,李曉明和弟弟李曉華也相繼回到國內。
在上海短暫積累一段時間經驗后,李曉明意識到塑料產業對環境有一定影響,即使短期內有政策支持,未來北京、上海的城市規劃還是會排除掉這類企業,因此,他決定回到老家。
云南的土壤、氣候適合種植煙草,玉溪生產的“紅塔山”香煙在當時已經成為馳名品牌,紅塔集團也一度成為云南當地的支柱產業。
圖/視覺中國
但在那時,香煙外包裝沒有防潮效果,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經常回潮、發霉,給卷煙廠帶來了不小的損失,如果能用防潮的塑料做香煙盒外包裝,可以創造更大的收益。
于是,李曉明兄弟抓住這個商機,與國有的玉溪市新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合資,共同成立了紅塔塑膠。
紅塔塑膠的主營業務是用于卷煙包裝的煙標和BOPP薄膜(雙向拉伸聚丙烯薄膜),這種薄膜可以隔水,并防止表面產生水霧,適用于生鮮商品包裝,可以在展示生鮮商品的同時避免變質。
靠著這一技術,紅塔塑膠成了云南省非專賣卷煙材料的A級供應商,客戶除了云南的紅塔集團,還有黑龍江煙草、川渝中煙等其他知名煙草企業。
然而,好景不長,2000年以后,紅塔塑膠開始陷入虧損,李曉明也看到了單一產業發展的天花板,開始在包裝材料領域尋找新的路徑。
踩中新能源大勢
2006年,紅塔塑膠收購了一家名叫玉溪創新工貿的彩印公司,開始生產包裝用特種紙。
企查查顯示,云南玉溪創新彩印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為李曉明,經營范圍包含彩色印刷、包裝盒加工銷售、鐳射紙等高檔紙加工銷售等。
鐳射紙主要用途是防偽,一般用于牙膏盒、藥品盒,此外,李曉明的公司還生產用于包裝口香糖的直鍍紙,以及牛奶和果汁等液體飲品的無菌包裝盒,成為了國內多個知名食品飲料企業的供應商。
通過多樣化的包裝材料生意,李曉明的公司每年有11億-12億元營收,凈利潤維持在2億元左右。
這樣的利潤規模不算低,但是在云南,與當時身家幾十億、上百億的首富相比,還差得很遠。
不過,在云南幾任首富靠礦業、玉石、房地產發家的時候,李曉明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一條路,開始暗中彎道超車:憑借著包裝行業的原始積累,他開始跨界進入科技領域,在上海創立了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開始生產鋰電池濕法隔膜。
隔膜是鋰電池產業鏈中最具技術壁壘的內層組件,分成干法和濕法兩種,兩種隔膜工藝和原料也不同,干法隔膜所需的原料流動性好、分子量低,安全性高,而且固定投資更小,濕法隔膜所需的資金較高,但能量密度更高。
圖/視覺中國
在2016年之前,國內動力電池主要追求安全性,因此成本低、更加安全的干法隔膜是主流。押注濕法隔膜的李曉明長期不得志,只能默默積蓄力量。
2016年,創新股份的營收和利潤達到了上市要求,當年九月,創新股份在深交所上市,同時,李曉明的電池隔膜生意也得到了新的機會。于是,李曉明通過左手倒右手的方式收購了上海恩捷,并把公司改名為恩捷股份。
在那一年,隨著政策轉向,新能源汽車補貼程度以續航里程為標準,電池能量密度也開始被納入考核標準,能量密度更大的磷酸鐵鋰電池和濕法隔膜開始迎來春天。
一向鐘情于濕法隔膜、陶瓷涂層的動力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實現了逆襲,根據寧德時代的財務報表,在2017年,寧德時代全年營收接近200億元,凈利潤達到39.72億元,2018年3月,寧德時代更新招股說明書,并交出了這份亮眼的報表,還未正式上市,就成為了備受矚目的巨型獨角獸。
作為寧德時代上游供應商的恩捷股份,同樣大放異彩。2018年,恩捷股份在濕法隔膜市場的占有率達到了37%,成為全球第一。
根據中信證券研究部統計,自2017年開始,恩捷股份超越了星源材質、滄州明珠等同行,成為了隔膜領域的第一名。至今,恩捷股份仍然是全球鋰電池隔膜龍頭企業,產能和出貨量仍然保持全球第一,下游企業包括松下、三星、寧德時代、比亞迪等。
2016年上市時,恩捷股份的營收不到12億元,凈利潤僅有1.65億,但到2021年,其營收增長到80億元,凈利潤也達到了28.8億元。2021年,恩捷股份的毛利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49.86%,毛利率、凈利率不但跑贏星源、滄州明珠等同行,而且超過了下游的寧德時代。
在資本市場上,恩捷股份也頗受青睞。上市之后的五年,恩捷股份的總市值從45億增長到2800億以上。特別是2019年到2021年,恩捷股份的股價由30.11元漲到最高點的319元,漲幅達到十倍以上。
2021年,恩捷股份的市值超過了云南白藥,成為云南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李曉明也隨之成為云南第一個千億富豪。
變幻莫測的鋰電池行業
盡管恩捷股份成長迅速,并且在業內呈現出一家獨大的趨勢,但背后仍有一些隱憂。
近年來,恩捷股份仍然頻繁接下大客戶的訂單,并擴大產能。2020年以來,恩捷股份先后并購了江西通瑞、蘇州捷力、紐米科技等鋰電池隔膜公司。
2021年底,上海恩捷與寧德時代簽訂預付款協議,寧德時代向上海恩捷支付8.5億元預付款,用于保障2022年度上海恩捷向寧德時代供應動力電池濕法隔膜,不含稅總金額約51.78億元,這筆金額幾乎趕上了恩捷股份2021年前三個季度53.68億元的營收。
從2021年11月到2022年6月,恩捷股份又先后發布兩次公告,稱公司與寧德時代簽訂合作協議,共同投資設立一家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平臺公司,從事投資干法隔離膜及濕法隔離膜項目。
圖/視覺中國
根據披露,該項目公司規劃在雙方共管區域內投資建設16條鋰離子電池隔膜基膜和涂布分切生產線,應用但不限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儲能電池系統等市場,總投資52億元,項目規劃總用地面積約400畝,計劃2023年建成并部分投產。
迅速的擴張導致恩捷股份對資金的需求上升,根據財報數據,恩捷股份的資產負債率從2017年的18.79%增加到2019年的59.97%,通過增發融資,2021年末負債率回落到44.35%,但帶息債務仍然在增長。
同時,2021年末,恩捷股份短期帶息債務和貨幣資金的缺口擴大到29.07億元,超過了2019年的21.06億元,達到上市以來的最大值。
從2018年到2021年,恩捷股份投資活動現金流合計凈流出132.13億元,經營和籌資的現金凈流入幾乎都花在了購買、建設固定資產等投資項目上。
然而,業內人士對2021年鋰電池市場的過熱趨勢表達了擔憂。許多業內人士認為,盡管新能源汽車的增長推動上游鋰電池行業擴充產能,但隨著新能源車銷量的爆發期接近穩定,鋰電池未來大概率會供過于求,最早可能在2025年將出現電池產能過剩現象。
動力電池是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如果沒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和持續的創新能力,很容易被淘汰出局。
新能源行業的企業巨頭隨著技術發展潮流更迭,已經是一種常態。目前,業內普遍認為不需要隔膜、更加安全高效的固態電池可能是未來的方向,諸多車企、動力電池企業已經把實現全固態電池量產的時間表定在了3-10年之內。
如果不能抓住新的風口,老一代的巨頭可能在新技術出現后失去安身立命之地。目前,恩捷股份憑借著快速擴產占據了行業頭部位置,不過隨著技術的更新換代,擴張后的產能過剩反而會成為企業的負擔,造成負債和資金鏈斷裂。
這樣的教訓,在新能源領域已經發生過多次,最典型的是2010年代初,中國的多晶硅巨頭尚德和賽維受到金融危機影響,兩家公司立即陷入負債、破產。此后,隨著技術發展和政策鼓勵,多晶硅被單晶硅代替,昔日巨頭迅速淡出人們的記憶。
在電池領域,不排除類似的故事在今后發生。
更令人產生疑慮和擔憂的,是自從2019年以來,隨著股價上漲,李曉明家族開始減持套現,急于“落袋為安”。
從2019年到2022年,李曉明家族進行了四輪減持,總共減持2200萬股,根據保守估計,套現金額至少在50億元以上,減持原因為“股東自身資金需求”。
2022年,鋰電池板塊在股市上整體表現低迷,進入回調階段,加上李曉明家族大手筆套現的消息傳出,恩捷股份的股價在2022年出現了明顯下跌。
今年3月22日,恩捷股份發布了一份股東減持進展公告,公告顯示,2021年12月22日至今年3月21日,包括公司董事長李曉華在內的4位股東減持298.01萬股,累計減持套現金額7.7億元。
在公告發布前后幾天,恩捷股份股價連續下跌,僅3月18日到25日的6個交易日內,累計跌幅近13%,總市值蒸發約280億元。
截至2022年8月29日中午12時,恩捷股份股價196.5元,總市值1754億元,距離巔峰時超過2800億元的市值,已經蒸發了1000億元以上。
目前,恩捷股份的盈利能力仍然良好,并有一定提升潛力。
根據恩捷股份2022年4月公布的2021年年報,公司2021年第四季度毛利率拉升到53%,創下歷史新高,盡管電池單價沒有上漲,但靠產品結構、規模效應等途徑實現了凈利率提升。在公司總費用率下降的情況下,研發費用率提升到5%以上,仍然注重大圓柱、半固態、鋁塑膜、涂覆等新技術方面的研發投入。
只是,與其他新能源巨頭公司創始人相比,李曉明一向保持低調,甚至帶有幾分神秘色彩:多年以來,他極少在公開場合露面、發表講話,也從未接受采訪,網上甚至很難找到一張他的高清照片。
對這位神秘的云南首富來說,未來能夠對他造成沖擊的勁敵,并不在云南本地,而是在變幻莫測的鋰電池領域。沒有人能夠預料,新能源汽車和電池的下一個風口在哪里,曾經靠跨界坐上首富位置的李曉明,是否能夠鞏固住在業內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