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程靚
編輯 | 田晏林
【資料圖】
滑雪“平替”火了
從露營、飛盤、騎行,到溯溪、槳板、腰旗橄欖球等,一大批小眾戶外運動在2022年迎來“井噴”。
因不受場地限制、隨時上板隨時滑,陸地沖浪板(簡稱“陸沖”)作為一項新興的戶外社交運動,也在今年夏天火出了圈,并迅速躥紅至國內最受歡迎的潮酷運動之一。
截至目前,和“陸沖”相關的小紅書筆記已經超過15萬篇,帶“陸沖”話題的抖音視頻播放量達2.6億次。
即便已入冬季, 仍有不少新手玩家在“陸地沖浪板”的微博超話下留言:“新手上路先入哪個品牌的板子好?”小紅書上,官方更是發起了從9月30日至10月30日,“從零開始學陸沖”的筆記分享活動。
(圖源/視覺中國)
與普通滑板不同,陸沖是一種模擬海上沖浪的滑板,又名沖浪訓練器。它告別了普通滑板用腳蹬地的前行模式,而是直接在板子上,依靠上半身扭動和左右傾斜來變換前進的目的。
玩家們癡迷的不只是它對身體平衡的訓練,還有在陸地上找到了久違的沖浪和滑雪的刺激。
資深玩家劉亦表示,雖然早在90年代陸沖就在國外誕生了,但發展多年,也僅限于職業玩家和運動員圈子。而國內,相對于滑板圈經典的雙翹和長板運動,陸沖一直比較小眾,甚至有點冷門。
不過,把時間線縮短一些,2019年,陸沖曾在東南亞市場走紅過。王冉也是在那一年開始做陸沖板生意,主要出口到泰國。“泰國海灘多,玩沖浪的人也多,但今年開始泰國市場逐漸飽和了,國內市場崛起,我們又把重心調整回來了。”
王冉真正感受到陸沖在國內“火了”,是在今年6、7月份。他代理出售的滑板品牌——極力Geele,在那兩個月里,滑板月均出貨量在10000塊至20000塊,“整個國內市場相比以往至少翻了20倍。”
嗨跑運動聯合創始人泊靜表示:“今年是戶外運動市場高速發展的一年,尤其是4月至8月這個時段,我們也在俱樂部的微信小程序上上線了陸沖項目。”
2015年成立的嗨跑運動,最早從跑步活動做起,現囊括了徒步、露營、飛盤、陸沖、越野跑、體能訓練和街舞等運動,至今組織了上千場體育活動。
人最多的時候,他們組織的飛盤活動過一天有超過80人參加,陸沖活動有近30人報名。“熱鬧的時候,一天三場(活動),每場兩個多小時,從下午兩點一直忙到晚上八九點。”泊靜說。
但繁忙的工作也帶來了比較可觀的收益。
嗨跑運動旗下的陸沖項目,主要包括專業教學和拍照留影,兩小時收費129元,俱樂部提供陸沖板、護具及場地等。最火的時候,這項運動在一天內就能幫該俱樂部掙到大約3870元。
不過,更多的新手玩家在初期選擇自學。據小紅書官方數據,從今年2月開始,“陸沖”的搜索量出現明顯增長,截至今年上半年,較去年同比增長了42倍。
(2022年8月13日上海暑期青少年“陸沖”比賽現場。圖源/視覺中國 )
誰捧紅了陸沖?
“戶外運動能火,很大程度是受到疫情影響,很多室內活動可能沒辦法如期進行。同時,人們健康生活的意識更強烈了。”在泊靜看來,陸沖入門門檻低,簡單易學,有參與感也有成就感,符合人們對戶外運動陽光且健康的想象。
市界注意到,除年輕人外,不少中老年玩家也加入到陸沖行列。8月盛夏,在北京鳥巢附近的廣場上,隨著音樂扭動的,不只有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還有一群在陸沖板上感受自由滑行的中年人們。
今年40歲的王芳,是一個2歲和7歲孩子的母親。自今年4月起,她就在小紅書上記錄自己自學上板和滑行的過程。“如果不是因為孩子練習滑板,我完全想不到我會接觸到滑板。”王芳練滑板的初衷,是希望孩子看到她這么大年紀都不怕摔,學會勇敢,有始有終。
“而且對比雙翹板滑行易卡頓和摔倒,陸地沖浪板是真的絲滑。”王芳說。
作為模擬沖浪誕生的產品,陸沖板從最初的構造上就決定了它和滑板不同。它的板面和輪胎直徑更寬,帶彈簧軸的雙橋設計也幫助滑手無需蹬地,只用擺動身體重心,前后擠壓彈簧軸產生回彈力就可順利完成滑行和轉向。
王冉說,他身邊上至70歲的老人,下至4歲的小孩都有學陸沖的。“相比雙翹和長板,陸沖是最容易滑的,競技性不高、休閑性很強,用來代步的人也不少。另外,這項運動還會吸引一批滑雪和沖浪愛好者。”
有不少新玩家表示,最開始“入坑”也是因為想過一下滑雪的癮。“陸沖作為滑雪的平替是真香。滑雪一次不便宜,裝備、雪場門票再加上往返的交通和住宿的錢,夠買個好點的陸沖板滑好長時間呢。”
在Geele網上旗艦店里,最便宜的陸沖板售價256元,最貴的一款是動力陸地沖浪板,售價799元。而一些知名的進口品牌,如Slide、YOW、carver等,一塊陸沖板的均價大約在1500~3000元之間。
反觀滑雪,即便是雪服、雪鞋、雪板、固定器這些“大件兒”在網上淘到二手或者打折款,其他的比如雪鏡、帽子、手套、護具這些雜七雜八的裝備,在迪卡儂選購,不花個1000元也很難買全。
作為滑雪的“平替”,從去年冬天開始,陸沖就預熱了。資深滑板玩家高鑫覺得,北京冬奧會的舉辦是“陸沖熱”被推至高潮的關鍵。
《2022年中國冰雪產業趨勢發展白皮書》顯示,在2020年和2021年的雪季,中國各地滑雪場普遍反映,滑雪場的租賃單板出現了嚴重供不應求的局面,單板進入爆發期。
特別是2022年春節期間,滑雪褲成交額同比增長366%,單板滑雪板同比增長309%。與此同時,國內絕大多數追求大型滑雪場的運動者們也面臨著雪場不夠滑的問題。
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全年滑雪游客2076萬人次,其中有42.5%的人次集中在38家滑雪場,而這只占國內全部滑雪場的5.31%。
在更多、更大的室內滑雪場落地前,陸沖受到了滑雪愛好者的關注,目前不少走紅的陸沖達人都是從滑雪運動轉型而來。在小紅書官方推廣的活動——“從零開始學陸沖”里,擔任教練的閆子奇就是一名資深的滑雪和沖浪玩家。在他的簡介中,比起“精通陸沖”,“冬奧解說”“世界單板聯盟裁判”和“國際滑聯沖浪裁判”等標簽更為吸睛。
此前就有媒體報道稱,國內目前有80%的陸沖俱樂部,在這之前都是滑雪和沖浪的俱樂部。
今年,借助陸沖的火熱,高鑫創建了線上社群和線下Originals起源滑板店。“往年根本不可能有單獨的陸沖俱樂部,就連滑板俱樂部都很少。但今年光是北京,運營陸沖俱樂部的就有20多個。”
高鑫承認,陸沖具有的強社交屬性和潮流感吸引了很大一批受眾。“雖然在滑板運動里,雙翹和長板更符合極限運動玩家的胃口,但現在玩陸沖更洋氣,也更容易拍出好看的照片。”
(北京朝陽區迪卡儂門店陸沖板售賣區域。圖源/《財經天下》周刊攝)
夏天的生意,能“沖”過冬季嗎?
天貓國際數據顯示,2022年滑板類目同比增長約三位數。另據唯品會數據,今年7月以來,滑板的搜索量同比大漲369.7%,銷量同比增長83%。在銷量大漲的滑板品類中,陸沖板又以高單價跑在了雙翹和長板之前。
以從國外進口的知名陸沖品牌Carver為例,和去年同期相比,Carver在中國增長了三倍,中國整個陸沖市場同比增長了10倍;而自2019年就進入中國市場的Slide,到了2021年,國內陸沖板的銷量就有了5倍的增長。
“國外進口的陸沖板基本就沒有低于1500元的,因為它按照美元定價,匯率和稅費就先擺在那里了。像Slide的陸沖板一般在1500元以上,Carver則一般在1700以上,甚至一塊板子三四千也不足為奇。”王冉說。
雖然價格貴,但沒有什么可以阻擋玩家們追求潮流和速度刺激的熱情。
開了兩個多月的線下滑板店,高鑫將陸沖板和其他滑板的進貨比例控制在6:4,其中,進口陸沖板和國產陸沖板的占比大概在8:2。“玩陸沖的消費群體很多是從滑雪、沖浪過渡來的,具有比較高的消費水平,同時又想要時尚感,所以他們的消費并不追求性價比,而是看專業度。”
其實高鑫也有自己的小心思,相較國產品牌,進口陸沖板的利潤空間反而更大。不過,隨著大眾對陸沖的認知度有所提升,近幾年市場也崛起了一批售價更低的國產品牌。在王冉看來,這批國產品牌正在順應陸沖“平民化”的趨勢,把原本中高端的消費價格打下來。
“根據不同配置,我們品牌的陸沖板價位大概在250元到900元之間。像做的比較好的66(Sixty-six),是對標國外的產品,大概在1300元到1800元之間;而今年剛出來的牛匠售價也在399至999元之間,沒有破千。”王冉說。
養活不少滑板店和新銳品牌的陸沖運動,也在進一步拓寬滑雪店的生意。據王冉觀察,以往到了夏天,滑雪店的雪具都滯銷,店里基本沒有顧客。“但今年東北的不少雪具店也開始在賣一些和陸沖相關的產品和周邊。”
而現在立冬后,隨著天氣漸冷,滑雪是否會斬斷陸沖的生意?王冉認為,短期內陸沖板的銷量必然會下滑,但仍有市場,“行業內有預測,明年陸沖還會迎來一輪高峰。”
況且,據行業人士介紹,在“板生意”之外,興起的陸沖教學培訓也成為延續陸沖經濟的重要部分。
據鋅刻度的信息,目前在北上廣和新一線城市的陸沖教學培訓已成氣候,體驗課價格多為100元~200元之間,私教課的單節價格則多在300元~600元之間。而針對青少年的暑期班也不少,多以3~10人開班,4天~7天為一期,價格則多為900元~2000元一期。
“現在市場上的陸沖教練收費參差不齊,專業私教一般在500~600元1小時,像特別有名的教練,帶過明星的,也有消息稱他們私教1小時差不多2000元。”一位從滑板愛好者轉型做陸沖運動的博主說。
而且,能覆蓋陸沖各種活動賽事,產品銷售以及教學培訓等資訊的陸沖社群,也被創業者們盯上了。
高鑫最開始就是從陸沖社群做起,從6月建群到現在,他管理的2個群已經有超過700多人。“其實,后來開滑板店和做相關的陸沖教學培訓類似于社群服務的拓展延伸了。這就是一個發展過程,前后也相輔相成。”
泊靜稱,他所在的俱樂部的業務除了面向C端用戶之外,還有與B端公司及品牌方們的合作。
進入11月,一位自學了半年陸沖,并在網上分享經驗的博主說,在這個過程里,不斷有新人留言想加群一起玩,或者咨詢問題。慢慢地,他也開始和朋友組起了社群,甚至做起了培訓。
如今的他,除了會和一些陸沖板品牌合作,還有做營養補充劑的品牌商找他談過,“他們想從藥妝路線轉型到運動方向,希望從包裝到宣傳營銷都更貼近現在的新興運動人群。”上述博主表示。
因為陸沖的爆火,被影響到的市場還在逐漸擴大,這個在夏天火起來的生意,也在尋找穿越冬天的方式。但陸沖最后究竟能“沖”向多遠?還需時間給出答案。
(文中劉亦、高鑫是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