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陳一汛
編輯 | 孫春芳
(資料圖)
今年,對威馬汽車來說可謂是多事之秋?!癈EO年薪12億”的風波還未停歇,威馬汽車又因全員降薪陷入新的輿論旋渦。
近日,一封威馬汽車CEO沈暉的內部信在網上流傳。沈暉在信中寫到:因原材料成本急劇上漲、供應鏈供貨不及時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公司的生產經營,因此做出了降薪決定。
降薪背后,是威馬長期不盈利的財務壓力,而上市則成了威馬汽車的救命稻草。
今年6月1日,威馬汽車向港交所遞交了IPO招股書,不過截至目前,其上市申請仍顯示在處理中。
裁員降薪,威馬節衣縮食過冬
據媒體報道,11月21日,威馬汽車CEO沈暉發布全員內部信。這封內部信透露了威馬汽車目前正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
沈暉在信中寫到,為了應對資金壓力,公司管理層帶頭主動降薪一半,同時對公司整體運營費用進行精簡,將通過一系列財務措施降低運營成本。對此,多位威馬汽車員工向媒體表示,確實收到了郵件。
這封網傳內部信顯示,從2022年10月開始,M4及以上級別管理者主動降薪,發放50%的基本工資;其他員工發放70%的基本工資,調整公司發薪日,從次月8日發放上月工資調整為次月25日發放上月工資;本年度不再發放額外獎金(第13薪)、留任獎金(第14薪)及年終獎,暫停發放購車補貼。
威馬汽車方面向媒體確認了高管降薪一事,但表示“由于仍處在IPO緘默期,不方便做進一步的回復。”
事實上,關于這次威馬汽車高管降薪、全員工資打折的消息早在10月就已經傳得沸沸揚揚。10月20日,有威馬內部員工向媒體爆料,公司的財務問題相當嚴重,高管主動降薪50%,基層員工工資7折發放。市界發現,在社交平臺脈脈上,有威馬汽車員工發文吐槽降薪裁員一事,一些員工正在等待拿賠償后離職。
10月27日,全員降薪的消息得到驗證。據威馬汽車內部人士透露,公司大規模降薪方案開始逐步落地:此前只是有一些部門受到了影響,但在本周,威馬汽車的人力資源部門會逐個部門口頭傳達減薪方案。當時,威馬汽車在內部的員工溝通會上,宣布了多項調薪措施,包括從本月起把每個月8日的發薪日推遲至25日,月薪資減少至少30%,停止發放每年的13薪和14薪,員工也不再有購車補貼。
不難發現,上月網傳的調薪方式與沈暉本次發布的全員內部信中的降薪方式基本一致。此次威馬汽車大幅降薪是為了緩解公司的財務壓力,但業內人士認為,以威馬汽車近年來的凈利潤和虧損金額分析,裁員降薪對解決資金問題只能起到部分作用。
2021年,威馬的行政費用同比大漲54.5%,而行政費用的去向之一,正是支付公司管理層的薪酬費用。
威馬汽車普通員工薪酬總額遠遠低于高管在內的行政人員的薪酬。財務數據顯示,2021年威馬員工中人數最多的制造崗位員工,薪酬總額2.01億元。同期,銷售人員的薪酬總額為1.55億元、研發人員薪酬總額為2.74億元。
而高管層在內的行政人員2021年薪酬合計21.06億元。其中,僅沈暉一人就高達12.62億元,占到威馬2021全年47.43億元總營收的1/4。沈暉高薪一經披露,即引發外界強烈爭議,并上了熱搜。
IPO成救命稻草
裁員、降薪的同時,威馬汽車的IPO之路也充滿坎坷。
今年6月1日,威馬汽車向港交所遞交了IPO招股書,截至目前,上市進程還停留在審核階段。此前,有相關資本市場從業者告訴市界,目前一級市場投資環境正在收緊,后面新勢力赴港上市只會越來越難,“哪吒汽車也一直在計劃上市,但目前還沒有進展,威馬現在銷量掉隊,上市只會更難。”
威馬汽車在招股書中明確表示,現階段公司的業務以及未來的發展急需大量的資金,且公司從成立至今一直未實現盈利。有內部人士透露,此次威馬汽車想要通過IPO上市獲得一筆至少10億美元的資金。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原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書林強調,因為多方面的原因,資本市場已經不如前幾年那么青睞新能源汽車了。這會給新興企業帶來一定影響,也會讓投資人的條件更加嚴苛?!巴顿Y人絕對不會去扶貧,所以,企業和核心層的素質是決定能否融資成功的關鍵?!睆垥直硎?。
根據港交所要求,目前威馬汽車如果想繼續IPO,需要在三個月內更新財務數據和其他需要披露的信息。也就是說,最遲明年3月1日,威馬汽車將披露今年前三季度的財務情況。上述從業者表示,能否成功赴港上市,對威馬來說至關重要?!耙坏┥鲜惺。瑹o法獲得外部資金支持,威馬很可能堅持不了多久。”
作為國內最早的新勢力之一,威馬汽車曾經風光無限,與蔚來、小鵬齊名,一度處于造車新勢力第一梯隊。2019年,威馬銷量為1.69萬輛,在造車新勢力中位居第二;2020年,威馬汽車累計銷量2.25萬輛,仍保持增長態勢,但相較“蔚小理”而言,明顯落了下風。2021年威馬銷量僅為4.42萬輛,排名已掉到第五名。當時沈暉對于掉隊這一說法予以否認,他表示,公司并沒有掉隊,新能源汽車當前處于啞鈴結構,A級車還沒有真正上量。
但到了2022年,威馬汽車的銷量不但沒有起色,反而與其他新勢力差距越來越大。乘聯會數據顯示,威馬汽車今年10月銷量為1117輛,1-10月累計銷量不足3萬輛。“蔚小理”、零跑、哪吒等其他新造車勢力今年1-10月累計銷量都在9萬輛以上,其中哪吒和小鵬突破10萬輛。
銷量不振的同時,威馬汽車的虧損還在加劇。數據顯示,2019-2021年,威馬汽車3年的營收分別為17.62億元、26.71億元、47.7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40.4億元、-42.25億元、-53.63億元,3年虧損額超過136億元。
不僅如此,威馬汽車負債額也越來越大,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借款總額分別為24.2億元、64.1億元和99.5億元。
巨大的資金壓力之下,威馬汽車只能靠外部資本輸血。天眼查信息顯示,威馬汽車成立至今共進行了12次融資,累計募資超410億元,其中不乏騰訊、百度、紅杉資本等知名互聯網公司和PE/VC 機構。
而現在,赴港IPO成了威馬汽車的救命稻草。此前,沈暉曾談到,新能源賽道是一個長期的賽道,打個比方,就像是踢足球,現在上半場頭15分鐘都沒有打完,誰勝誰負還不知道。但如今,威馬是否有機會進入下半場的比賽,要打上一個大問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