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齊敏倩
【資料圖】
編輯 | 陳芳
2022年的最后一個月,不少餐飲人陷入了一場焦慮、甚至“恐慌”事件之中,原因是他們合作的頭部餐飲SaaS平臺嘩啦啦出現了提現周期變長、甚至至今不能提現的情況。
嘩啦啦成立于2011年,其主要業務是為餐飲企業提供全流程數字化服務,比如收銀POS系統、移動POS系統、自助點餐、排隊等位系統等。據官網顯示,目前嘩啦啦簽約餐飲商戶超40萬,客戶年交易總額超過7000億元。
餐飲企業通過嘩啦啦收銀系統收入的營業額會經過平臺,一般情況下商戶可以在第二天提現。不過,黑貓投訴以及各大社交平臺上不少商戶反映,自12月初開始,他們的提現一直沒能成功。
現金流對餐飲企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臨近年關就更是如此。這些年,數字化一直是餐飲行業的趨勢,在這個過程中,餐飲企業雖然享受了第三方數字服務帶來的便利,但也難免因此面臨風險。
突發信任危機
2022年12月,王成剛開了一家餐飲店,店里配的正是嘩啦啦收銀系統。第一次提現的時候,王成就發現系統出問題了,本來第二天就能提現的錢,遲遲到不了賬。無奈之下,王成跟對接的業務員說自己要報警處理,之后又過了幾天王成這筆錢才到賬。“我后來趕緊就換了別的收銀系統”,王成說道。
碰上提現難這種事,剛開店的王成跟嘩啦啦的老用戶李亮相比,還算幸運的。李亮的餐飲店用嘩啦啦的系統已有5年之久,12月初,他的店也遇到了提現不能到賬的問題。“提現偶爾會有到賬,但是還沒全部到賬,不過我估計會慢慢到賬。”李亮告訴市界。
在李亮的印象里,用嘩啦啦系統的五年來,這還是第一次遇到提現困難的情況,到目前為止,他還有八萬元尚未提現成功,“有什么辦法,只能等啊,該做的都做了。”
黑貓投訴以及各大社交平臺上,還有很多反映嘩啦啦提現不成功的商家。其中,有商家寫道,自己在12月14日、15日和16日分別發起了一次提現,可直到12月26日,提現都沒成功。剛開始,嘩啦啦客服說系統升級3天到5天,最遲一周就能提現,可眼看著十多天過去了,他還沒提現成功。
在投訴平臺上,還有商家表示自己所在集團已經被欠款125萬余元。而在維權群里,也有商家被拖欠數萬甚至幾十萬元。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截圖)
天眼查顯示,嘩啦啦的運營主體為北京多來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這家公司單一大股東為北京格致璞科技有限公司,實控人為潘廣鵬。嘩啦啦的主營業務是為餐飲企業提供一站式信息化服務,包括線下門店經營、線上門店經營如微信餐廳、積分商城等;供應鏈管理以及大數據產品等。
在餐飲信息化服務商這個賽道里,嘩啦啦的主要競品有美團、客如云等。其中,嘩啦啦算是頭部品牌之一,根據其官網顯示,目前全聚德、文和友、楊國福、魚你在一起、COSTA、瀘溪河等知名餐飲品牌都是其客戶。
一家行業頭部公司,為何會出現提現難的問題呢?根據商戶在社交平臺的發言,剛開始嘩啦啦給出的理由是系統升級以及疫情影響,不過隨著長時間不能提現,這兩個理由也開始被商家質疑。
近兩日市界嘗試跟嘩啦啦客服溝通,不過其官方客服電話一直未能接通。根據新浪科技報道,嘩啦啦的提現困難疑似是因為公司之前在收購某個項目時因為資金短缺,借用了某基金的錢,最近該基金爆雷開始催債,急需錢的嘩啦啦只能動用部分平臺商戶資金用于業務周轉。
數字化很美,但也很“難”
數字化無疑是各行各業的大趨勢,近年來,我國餐飲行業也在進行數字化升級。通過數字化營銷,餐廳可以獲客引流;外賣等線上渠道也幫餐廳擴寬了銷路。而像嘩啦啦這樣的門店收銀POS系統,以及自助點餐等不僅可以幫餐廳減少人工成本,還能幫助其提高效率。
基于這個需求,像嘩啦啦、美團這樣的餐飲信息化服務商快速崛起。不過,在雙方合作的過程中,餐飲人在享受互聯網技術帶來的便利時,也不得不面對相應風險。
拿最常見的自助點單和收銀系統為例,李亮在嘩啦啦提現遇到問題之后,經常被人詢問為什么不直接用自己的二維碼掃碼支付,他給出的回答都是:收銀系統和二維碼收款根本就是兩碼事。
收銀系統功能強大,比如收銀系統的后臺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門店流水等情況,還能直接形成報表。而且,很多收銀系統支持多種支付渠道,還能和外賣平臺聯系起來,不用人工操作就能直接接單,收銀臺和后廚還能同時打印出菜單和制作單。
雖然收銀系統等確實方便,但平臺方壓款卻是餐飲人最“無奈”的痛處。
劉聞經營著一家餐廳,他的店里用的是美團的收銀系統。這個系統一方面結合了自助點單,而且和大眾點評打通方便用戶評論,確實給劉聞的餐廳提供了便利;但另一方面復雜的提現機制,也讓劉聞“頭大”。
據劉聞說,美團系統會分成幾個部分給商戶打款,在美團和大眾點評上買的券和套餐的這部分是每隔7天可以提一次款;顧客直接掃碼支付的是第二天到賬但是周末不放款,每周五、周六、周日三天的錢會等到下周一再給。
只要顧客買了套餐,劉聞就得時刻看著日期,算著什么時候可以提現。直接掃碼支付的這種形式,對劉聞最大的影響在于壓款。他告訴市界:“每周營業額最好的三天就是周五、周末,系統要壓三天,很影響現金流。”
自助點單和收銀系統還只是餐飲企業在數字化時代不得不做的變革之一,除此之外,他們要面對的“難題”還有很多,比如線上渠道拓展等。
工作日下午三四點,汪志經營的餐館空無一人,他坐在最靠近廚房的桌子上,大聲讀著線上代運營團隊發給他的合作細則。汪志的這家店剛開業不久,據他說現在只要用個人信息注冊了一家餐飲企業,各種電話就找過來了。“有做收銀系統的,有做線上平臺代運營的,太多了。”
汪志的新店除了他之外只有一名員工,像他這樣的小餐飲店沒有精力也不太會做外賣、團購等線上平臺的經營,所以一般會找線上代運營公司。剛開業的時候汪志合作了一家代運營公司,但他覺得自己被“坑”了,因為錢花出去了,外賣一單都還沒接到。
為了更快把線上渠道做起來,汪志開始仔細對比每個代運營公司的服務,“有的是包月、包年收費的,有的是抽成的,我準備找一家抽成的,它剛開始不收錢,只有營業額達到一定錢數才會收錢,這樣感覺踏實一些。”
時代變了,對于線下餐飲店來說,即使可能遇到一些“坑”,數字化升級也終究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
(注:文中王成、李亮、劉聞、汪志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