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作者丨 馮晨晨
編輯丨孫春芳
新年伊始,在不少車企紛紛制定新一年的戰略目標之際,身為中國傳統燃油車代表之一的長城汽車,卻大幅下調了業績預期,并引發網友熱議。
原來,在長城汽車前不久發布的《關于調整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及2021年股票期權激勵計劃業績考核目標的公告》中,將2023年的業績目標達成率,由“銷量不低于280萬輛、凈利潤不低于115億元”,下調為“2023年銷量不低于160萬輛、凈利潤不低于60億元”。
對于這個近乎“腰斬“的下調,長城汽車給出的解釋是,當前經營環境與公司在制定計劃時發生重大變化,尤其是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快速突破,市場競爭格局發生較大變化,與當時考慮的市場和行業環境存在重大差異,因而所設定的業績考核指標,已不能和公司當前所處的市場環境相匹配。
事件起源于2021年,長城汽車啟動大規模股權激勵,大致內容為,2021~2023年的銷量考核目標,分別不低于149萬輛、190萬輛和280萬輛,凈利潤不低于68億元、82億元及115億元。在這個目標剛公布出來之時,一度被認為是董事長魏建軍破釜沉舟的一個信號,卻同時也遭到不少業內外人士吐槽,認為“完成難度很大”。
2021年,長城汽車雖然實現全年累計銷量128萬輛,同比增長14.7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67億元,同比增長25.43%,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卻也沒有達到當初的股權激勵計劃考核目標。而在2022年,長城汽車最終的成績雖然還未公布,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去年1-11月銷量為99萬輛,不及2021年同期的112萬輛。
截至2023年1月4日收盤,長城汽車再度下跌1.58%,報28.64元/股,總市值為2510億元,距離2021年11月高點的69.66元/股跌去58.8%,市值一年多損失3600億元。
股價腰斬,銷量疲軟之下,長城汽車下一步該怎么走?
前不久,長城汽車副總裁傅小康透露:“長城在架構保持現有品牌戰略不變的前提下,將對歐拉、沙龍、魏牌、坦克進行組織和渠道整合,同時對哈弗品牌進行強化。調整后,歐拉和沙龍,魏牌和坦克均采用雙品牌運營模式,進一步集中優勢資源,提升運營效率和協同,以應對2023年更趨激烈的競爭,并打好全球化、高端化、新能源這三場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