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劉冬雪
編輯 | 孫春芳
【資料圖】
一個“熱知識”,第二十屆廣州車展正在進行中。
而真正讓此次車展出圈的,竟是一場大火。2022年12月29日,也就是廣州車展開幕的前一天,位于A區1樓5.1館1E08的阿爾特汽車展臺突然起火。從媒體發布的現場照片來看,該展臺被濃煙和大火覆蓋,火情甚至蔓延至周邊展臺,所幸火勢被消防人員及時撲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事發兩天之后,阿爾特汽車官方發布聲明稱,經初步調查,在車輛準備過程中,調試人員斷開外接電源開關后上車調試,后勤人員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打開了外接電源開關,致使調試人員帶電操作,造成電氣短路、引發火情。
與這次火情相比,本屆廣州車展倒是冷清了許多,多數展位前也不再被“長槍短炮”包圍,置身其中,甚至會有種車展尚未開幕的錯覺。
倉促的車展
12月30日,是廣州車展媒體日,汽車媒體人秋白上午9點才慢慢地溜達過來。雖然來之前秋白已經預見到了本屆車展不會似往屆那么熱鬧,但當他真正走進現場,還是被眼前的景象震驚到了。
一眼就能望到頭的觀眾零星地散布在過道和展位上,會場干凈到連收空水瓶都可能會空手而歸,“往年車展第一天的媒體日,雖然名義上是專門接待媒體的,但其實混進來的行業人士、普通消費者還是很多的。”秋白感嘆。但這次車展,秋白參加完理想汽車的發布會后又去轉了一圈,又回到理想展臺發現基本只剩下工作人員了。
另一位到了現場的媒體人也是同樣的感受。媒體日當天他走的2萬多步成了朋友圈第三,以往參加車展,這樣的成績甚至前五十都排不上。
“在中午飯點的時候,每個館二層的休息區都有空座,有的餐廳還不用排隊。”上述媒體人表示。現場也很少見推著嬰兒車看展的家庭、展位上也不再被各種“長槍短炮”包圍,在過道上哪怕低頭玩手機也不必擔心會撞到人……現場不像是A級車展該有的場面。
說起來,本屆廣州車展確實很特殊。原本應在11月開幕的車展,因為正當廣州疫情高峰,不得不推遲。就在大家以為廣州車展會像北京車展一樣被取消時,車展官方突然在12月13日發布通知,稱主辦方決定恢復舉辦車展,舉辦時間為2022年12月30日至2023年1月8日。
也就是說,參展車企只有17天的準備時間。有媒體了解到,甚至在開幕前三四天,車展組委會還在進行招商。
如此倉促也就導致了車展規模、發布車型和展會人氣都無法與往屆相提并論。
車企新車發布會一般會有自己的節奏,車展是車企宣傳新品的一個重大節點和平臺。很多車企本來打算在廣州車展發布新車型,但因為疫情的原因,怕車展延期甚至取消,就選擇了其他時間和渠道進行發布,等到廣州車展宣布重開時,有些車企已經發布完新品了,這就導致本屆廣州車展含金量打了折扣。
據汽車頭條統計,第二十屆廣州車展乘用車展區共11個展館,參展品牌數量約70家,而上一屆則啟用了13個展館,參展品牌約85家。乘用車之外,2021年的汽車改裝文化生活館、未來汽車科技館、零部件及新能源館,在今年都壓縮到一個展館之內。
以目前車企對外釋放的參展信息粗略統計,目前在本屆廣州車展首發的車型有20余款,而在2021廣州車展上,共有54款全球首發車型,以及28款概念車。
另外,在媒體日當天,共有25場左右新聞發布會,相比于2021年縮水了2/3左右,且其中“東道主”廣汽集團就占了5場,其他單展館平均只有1場發布會。
有車企人員表示,雖然廣州車展是A級展會,但他們公司的展臺規格是按照B級車展的標準搭建的,只搭建了一層,而以往的廣州車展,他們都是搭建兩層。
自主品牌成C位
即便本屆廣州車展略顯冷落,但畢竟被業內視為“汽車市場風向標”,且相比于2022年被取消的北京車展和開展4天即被叫停的成都車展,能舉辦已屬難得。
上汽大眾、廣汽豐田、東風本田、廣汽本田等主流合資車企;寶馬、奔馳、奧迪等豪華品牌;長城、長安、吉利、奇瑞、比亞迪等自主品牌;廣汽埃安、蔚來、小鵬、理想等新能源汽車品牌均悉數到場。
與上一屆車展一樣,本屆廣州車展依舊是新能源汽車的主場。上一屆廣州車展的展車總數為1020輛,其中新能源汽車有241輛,占比23.6%,有業內人士稱,本屆車展新能源車型占比超過3成。
雖然時間倉促,但自主品牌仍拿出了自家的重點產品。
廣汽埃安在廣州車展亮相的Hyper GT,其價格定位和產品性能,潛在的對手是特斯拉Model 3。造車新勢力方面,理想除攜L9、L8車型亮相車展外,還宣布首款五座SUV理想L7將于2023年2月8日正式發布。合創旗下全新純電旗艦MPV 車型V09則在廣州車展全球首發亮相。
圖/視覺中國
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在廣州車展期間表示,他看好國內自主品牌發展,2022年前11月,自主品牌在國內車市占比為49.2%,如果不出意外,全年的占比可能達到50%,即便2022年不到50%,2023年也一定會超過50%。
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在車展接受媒體采訪時稱,近幾年,美系、韓系以及歐洲的法國、意大利汽車品牌在中國車市的銷量下滑,僅有少量德系和日系合資品牌較堅挺,而合資品牌丟失的市場,恰好給了自主品牌空間。
廣州車展的舉辦時間,剛好跨越2022和2023年,這也是新能源車“國補”取消的時間節點。接下來新能源車的銷量會滑坡嗎?高端和中低端市場在新一年的走勢如何?這是擺在各家參展車企面前的問題。
理想汽車銷售副總裁劉杰對新一年的汽車銷量走勢并不悲觀,他表示,受補貼政策取消影響,純電車型今年應該會經歷一輪價格的調整,但到一季度基本上能穩定下來,有些企業可能會額外自掏腰包再補一段時間。“我們的新能源車在30萬元以上,一直就沒有享受國補,所以國補取消對理想來說,沒有沖擊反而是機會,我們可以相對保持價格的穩定。”
(文中秋白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