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視覺中國)
文|楊俏
編輯|孫春芳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月9日,經濟學家任澤平發長文炮轟寧德時代,痛批“天下苦寧王久矣”。
在文中,任澤平提到,寧德時代四面開戰,打壓競爭對手,脅迫車企,擠壓上下游利潤。
同時,他也在文中提到了兩個關鍵問題:一是,寧德時代是否涉及用爭議和問題專利打壓競爭對手。二是,寧德時代是否涉及壟斷和不正當競爭、借助行業地位打壓競爭對手以及用一些手段脅迫下游新能源車企。
反應在資本市場上,寧德時代股價并未引起波動,截至1月10日收盤,寧德時代最新股價為432元,上漲3.7%,市值為1.06萬億元。
行業真的“苦寧王久矣”嗎?
四面出擊“打壓”眾小弟
寧德時代的老大地位,已非一日。
近日,韓國市場研究機構SNE Research公布了2022年11月全球電動汽車電池裝機量排名,寧德時代11月裝機量達到23.4GWh,相較2011年的12.7GWh同比增長了83.4%。其市場份額達到40.9%。
盡管比亞迪攜內供優勢,排名第二,但其裝機量為8.9GWh,與寧德市場相差甚遠。而國內的中創新航、國軒高科、欣旺達、億緯鋰能等二線動力電池廠商排名則更靠后,連寧德時代的尾巴都趕不上。
寧德時代為何獨占鰲頭?
整車廠最關心的是電池的價格和一致性,一致性決定了電池的壽命和安全。早期寧德時代獲得寶馬的大力扶持,據了解,寶馬方對于電池質量的要求高,派駐專家在寧德時代長達2兩年,并下發了800頁的電池生產標準。
此外,寧德時代的技術積累最深。據悉,寧德時代首創的CTP技術已經迭代至第三代,使用CTP技術的三元正極鋰電池能量密度從最初的180Wh/kg提升到目前的255Wh/kg。
寧德時代的技術專利數量合計超過了14040項,2022年前三季度,寧德時代的研發費用達到了106億元,同比增長130%。這背后,都是數年真金白銀的投入。
同時,作為行業絕對的龍頭的寧德時代,2022年前三季度,營收2103億元,同比增長186.72%,凈利潤為175.9億元,同比增長126.95%,凈利潤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的凈利潤總和。毛利率為19.0%,凈利率為9.3%,而同期的動力電池廠商們還在虧損的泥潭之中。
寧德時代一家獨大的現象,讓一些車企心生憂慮,生怕被其“綁架”,于是開始紛紛尋找二供、三供。這也給二線電池廠商們帶來了更好的機遇。而隨著電池技術的不斷成熟,寧德時代的工藝和技術,也在不斷地被競爭對手所趕超。
中創新航已于2022年10月登陸港交所主板,成為港股首家動力電池企業,國軒高科和欣旺達也分別實現了海外市場二次上市。剩下的蜂巢能源和瑞浦蘭鈞也分別遞交了招股書,蜂巢能源的科創板IPO申請目前已獲受理。
二線動力電池廠商們積極趕超之際,寧德時代與中創新航的官司也引發了市場熱議,兩家持續了1年多的官司至今都沒有定論。
2021年,寧德時代發起了進攻,試圖從專利上絆中創新航一腳。在寧德時代步步緊逼追加賠償之下,中創新航也在反攻擊,不斷提起上訴。前不久,2022年12月,中創新航再次反擊,正式向法院提起訴訟,起訴寧德時代濫用專利權惡意維權和肆意詆毀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其實,早在中創新航之前,寧德時代也起訴了塔菲爾新能源和蜂巢能源。前者的結果是,寧德時代贏得了這場專利之戰,獲賠了2330萬元。后者則雙方達成了和解,蜂巢能源賠償了寧德時代500萬元。
專利糾紛戰的背后,很難說清楚到底是否真的涉及到專利權。但不可否認的是,寧德時代的危機感正在逐漸加大。
上游礦產漲價下游車企“叛離”
動力電池處在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中游,上游是原料企業和材料企業,下游是主機廠。上游原材料價格的猛增,最終也蔓延到了整車廠商。
上海鋼聯數據顯示,2020年初,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價格約為4萬元/噸,2022年11月,價格已經一度逼近了60萬元/噸大關。壓力山大的寧德時代,啟動了對整車廠的漲價。
為了應對上游原材料成本漲價,寧德時代就已經對電池價格進行了一輪調整,并且已經引發了一輪主機廠新車價格的不同幅度上漲。
在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吐槽,動力電池成本占汽車總成本的60%,“那我現在不是在給寧德時代打工嗎?”
當時,同樣參會的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也表示,動力電池漲價的鍋他不背。“是上游原材料的資本炒作,給動力電池產業鏈帶來了短期困擾。”
車企與寧德時代之間的矛盾也逐漸埋下了。
2020年之前,寧德時代確實是眾多車企追捧的對象,合作方幾乎包括了國內外所有的整車廠。但之后,部分車企已經開始選擇二供,甚至自造電池。
廣汽最初與寧德時代成立合資公司,后又引入了中創新航作為二供,削減寧德時代在供應體系內的比例。隨后又孵化了做超快充的巨灣技研,2021年,巨灣技研研發的XFC極速電池已經搭載在了廣汽埃安的車型上。
2021年,小鵬汽車還是寧德時代的第三大客戶,到了2022年,小鵬已經引入了中創新航與億緯鋰能。
此外,整車廠們也開始選擇直接投資入股其他電池廠商。大眾汽車(中國)入股國軒高科,目前持股比例高達24.77%,成為國軒高科第一大股東;戴姆勒也入股了孚能科技,成為其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為2.65%。蔚來、理想、小鵬三家聯手投資了電池企業欣旺達。目前,蔚來、小鵬們也在自造電池,希望擺脫對上游電池制造商的依賴。
寧王的寶座,還能坐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