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陶婷
編輯 | 韓忠強
(相關資料圖)
買了廣發新能源精選基金的投資者,終于松了一口氣。
從2022年11月29日剛剛成立至12月23日,這只新基金的凈值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一度下跌近14%,著實讓不少基民“心驚”。所幸的是,在創出新低后,凈值迅速回彈并收復所有失地。截至1月6日,該基金最新披露的凈值為1.0265,即收益率為2.65%。
廣發新能源精選的基金經理鄭澄然,不僅是一名90后新生代基金經理,還是廣發基金打造出來的“新星”。
新秀遇到了新情況
開始總是美好的。
成立于2022年11月29日的廣發新能源精選,有一個良好的開端。這只基金自2022年11月14日開始募集,從12月2日的原定募集截止日,提前到了11月25日。
一般來說,基金提前結束募集,可能是資金已達到要求的規模,也可能是超規模的完成。這意味著這只基金可以盡早成立,同時也說明了,這只基金的人氣比較火爆,購買的人數比較多,投資者看好這只基金或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
但提前募集完成,并不意味著一定會讓基民賺大錢,剛成立一個月里近14%的巨震著實讓持有的基民嚇了一跳。
在外界看來,基金在建倉初期急劇下跌,表明基金經理對于市場太過于樂觀,操作集中且激進。
廣發基金在2022年10月底披露的一份報告提到,“本基金是股票型基金,主要投資于新能源領域的上市公司股票”,“業績表現,預計受新能源領域的上市公司整體表現的影響較大。”
在投資組合比例方面:股票資產占基金資產的比例不低于80%,其中投資于港股通標的股票不超過股票資產的50%,投資于新能源主題的上市公司股票,占非現金基金資產的比例不低于80%。
2022年年初幾個月的大跌后,新能源市場雖然在5-7月迎來反彈,但進入10月,這個曾經的硬核賽道,并沒有榮光領漲,而是反手砸盤、逆勢下跌。7月以來至12月,新能源ETF已經調整30%。
這只基金的管理人“新星”鄭澄然,出生于1991年,并有著耀眼的履歷:小學時期三連跳,北大研究生畢業后,進入證券市場不到四年半,就被提拔為基金經理。
廣發基金另一明星基金經理劉格菘,曾如此評價鄭澄然,“是從供需入手把握產業趨勢,在此背景下分享龍頭公司或龍二公司的成長紅利。”
鄭澄然每一步都卡到了點。自2020年5月首次擔任基金經理以來僅兩年半多時間里,鄭澄然的管理規模已“突飛猛進”至342億元,更是成為了公募基金中金字塔尖般的存在。高換手、好輪動、風格激進是外界給鄭澄然的評價。但鄭澄然給自己的評價是:我還是偏保守的理性投資者。
但如今,這位自稱偏保守的廣發“新星”,遇到了一點小麻煩。除廣發新能源精選這只新基金業績巨震外,截至2023年1月11日,鄭澄然近一年的平均收益率為-12.09%。雖然一年期的收益為負,但與滬深300同期-16.42%的走勢相比,還是略勝一籌。
重賽道背后
2015年加入廣發基金后,鄭澄然研究的大方向就是電力設備與新能源,主攻子行業包括光伏、風電、電網設備等。
依托于這樣的背景經歷,鄭澄然大干了一場。2020年5月成為基金經理后,鄭澄然參與管理的廣發鑫享,在當年二季度,更換了前十大持倉中的6只。其中,有5只屬于電力設備行業,隆基股份、通威股份和陽光電源等均被大量買入。
鄭澄然同年參與管理的另一只基金廣發高端制造,同樣對光伏行業進行了重點配置。最高峰時,這只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中,有六只個股屬于電力設備行業。鄭澄然押注新能源賽道背后,當然是廣發基金的投資風格。
近幾年,賽道論盛行下,行業發展空間大稱之為賽道長,市場規模大稱之為賽道寬,競爭格局穩定稱之為賽道平坦。而重賽道,也正是廣發基金鮮明的風格之一。
海通證券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全市場有近四分之三的主動權益產品沒有明顯主題傾向,然而廣發基金卻有54%的主動權益產品,具備鮮明主題賽道。新能源這個賽道,也被廣發基金看中了。
比如,截至2021年底,廣發基金重倉前十大股,均為新能源新材料公司,累計占股票總市值比例超過23.37%。而2022年1月份以來,廣發基金又押注光伏(屬于新能源的細分)企業。
(廣發基金重倉股情況,數據來源Wind)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末,廣發基金持倉前十的股票中,有五家是光伏企業,有晶澳科技、陽光電源、天合光能、隆基綠能、錦浪科技。具體到基金來看,其中廣發高端制造股票、廣發雙擎升級混合、廣發科技先鋒混合等百億權益基金,也不同程度重倉持有光伏行業股票。
其實,用供需格局的框架,找到需求快速擴張的效率資產,在行業拐點時買入,是廣發成長投資部所擅長的。過去兩年,也正是以這樣的風格,押注新能源賽道的鄭澄然,人氣飆升、規模暴漲。
以重倉光伏產業的廣發鑫享和廣發高端制造為例,鄭澄然任職兩年半左右以來的回報分別高達116.27%和34.23%。然而,競爭格局還未穩定的高增長賽道,也會暴露一些問題。
交易的限制以及輪動選擇的局限,會讓押注賽道的基金經理,創造Alpha(用以描述投資策略打敗市場能力的術語)的能力大打折扣。當新能源等賽道風口不再,鄭澄然2022年并沒有延續前兩年驚人的表現,其代表基金產品的凈值的回撤與震蕩便在所難免。
盡管鄭澄然的明星效應有所弱化,但這并沒有影響到廣發基金。除了鄭澄然外,廣發基金還挖掘了不少基民耳熟能詳的基金經理。
以主動權益領域為例,成長組有2019年的冠軍劉格菘,價值組有曾重倉煤炭領跑市場的林英睿,策略組有主攻醫藥的吳興武。2022年表現不錯的是林英睿。
作為曾經的云南省高考狀元,他在2021年因為押注周期股而走紅,其管理的代表作廣發睿毅領先,從2019年到2022年,已經連續四年取得正收益。從近一年(從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10日)的平均收益率來看,林英睿為8.50%,鄭澄然為-11.62%。
這也許并不是林英睿的終點。從目前來看,他在管規模不到200億。后面可能有更大的管理規模,以及更大的挑戰。
市場熱點此起彼伏,明星基金經理也是走馬燈似的換,要想做到常青不衰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