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編輯 | 董雨晴
十年最強春節檔?
劉曉航在湖北縣城里,經營著一家有著8個廳的影院,最多能同時容納七八百名觀眾。大年初一晚上,他見到等候觀影的人密密匝匝,在影院里排起了長龍。
“場場爆滿,絕對一票難求。一般來說大年初一中午是觀影高峰,晚上人們會回家吃飯。但今年從晚上19點,一直到半夜23點,上映的《滿江紅》《流浪地球2》《無名》,每一場都還全部滿座,偶爾只有一兩場能剩余一兩個座位。”劉曉航對市界說。
縣城影院平日里人流稀少,春節檔承擔著最重的票倉,幾乎占到全年票房的40%以上。大年初一這一天,劉曉航的票房分賬,加上爆米花、飲料等收入共接近8萬元。“總算抹平了一些2022年下半年,幾乎顆粒無收的損失。”
在全國各地,今年的春節檔電影都掀起了相似的火爆場面。
大年初二,哈爾濱最低溫度降至零下30度。但滴水成冰的天氣,并未阻擋人們的觀影腳步。一位來自當地萬達院線的工作人員對市界表示,影院從早到晚一直門庭若市,“多數場次的上座率都超過了80%”。
一位來自山東濟南的院線經理對市界講述,她所在的影院在大年初一、初二兩天,分賬收入比去年同期高了10%左右。“這還是在今年排片場次減少、票價下降的前提下完成的。主要還是片子質量都不錯,真是苦盡甘來。”
看到觀眾還有這樣的觀影熱情,讓劉曉航感到驚喜。實際上,從1月14日開啟春節檔預售開始,票房的爬坡走勢一度“迷幻”。預售2天后,票房才達到1.33億元,遠低于同期水平——這其中,還有不少票房是靠《無名》與《滿江紅》里王一博和易烊千璽的粉絲刷票貢獻的。
不少影院經理由此忐忑地認為,“大盤可能要比去年下降20-30%。”從滿懷期待、希望降低、到重拾欣喜,短短半個月里,影院經理們的心態經歷了幾重起伏。
“今年春節檔的特點是影片質量高,但定檔倉促,宣發時間短。大家都拿出了一些壓箱底的‘寶貝’,但受排片影響,每年最多只有三部影片能吃到紅利,其他都會是炮灰。今年又是精品影片云集,不確定性很大。”某影視宣發公司負責人張遠對市界說。
1月初,隨著新局面的到來,競逐春節檔的7名選手陸續敲定。據媒體報道,圈內最先有機會對春節檔一睹為快的影視從業者、券商投資人在觀影后,都將今年形容為“十年最強”。“最強”指的是電影的質量與口碑,從近日豆瓣的開分來看,觀眾的評價也印證了從業者的判斷。
截至1月26日,《滿江紅》豆瓣評分7.8分、《流浪地球2》8.2分、《無名》6.8分、《深海》7.4分。這幾部今年春節檔的主角,不論單部還是平均分,都足以“吊打”過去兩年的對手。
圖源/《流浪地球》官方微博
數家券商在春節檔前由此拿出的研報,也紛紛預測票房將創出新高,甚至有望超過2021年的78億元。以萬聯證券為例,其認為受“防疫政策優化+預售票價下降+觀影熱情高漲”等多重利好驅動,2023年春節檔票房有望突破90億。
不過從目前來看,今年的春節檔成績與券商預計的還有一段距離。據燈塔專業版顯示,大年初一票房與往年同期相比,斬獲的13.56億票房還只能排到第四位(前三位為2019年14.58億、2021年16.93億、2022年14.54億)。
而從其他維度觀察,今年大年初一的觀影人次為2404萬,比去年下滑7.4%,比前年下滑了30%。與人次相比,場次的降幅更多。今年大年初一總場次為43.6萬場,比去年減少23%。
那么,數據統計意義上的觀影人次降低和影院經理們實際觀感的人潮涌動是否矛盾?在這個影片集體口碑一騎絕塵的春節檔,又是否能如愿收獲與之相匹配的票房呢?
“友好”的春節檔怎么賺錢?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1月27日(正月初六)0點,今年春節檔總票房已超過60億(含預售)。雖然這個數字比照2021年春節檔的78.42億尚有距離,但超過2022年60.39億和2019年的59.03億票房已無懸念。
多位影視從業者均對市界表示,今年的春節檔能夠創下佳績,主要是因為對于觀眾,可以說“特別友好”。不僅影片制作精良,囊括了科幻、懸疑、文藝、動畫、喜劇等類型,為了吸引觀眾重新走入影院,片方在票價上也做出了很大讓步。有網友在微博中寫到:“我終于等來了一屆不收智商稅的春節檔”。
特別是考慮到今年的春節檔影片,片長又創下了歷年來的最長紀錄:平均時長達到了130分鐘,比2022年的片長多出了22分鐘。其中,兩部領跑影片的時長更都接近了3小時:《流浪地球2》時長為173分鐘,《滿江紅》時長為159分鐘。
“一般來說時長的拉長,勢必導致排片場次的降低,以及價格的提升。但今年春節檔雖然時長增加了,場次降低了,院線和片方都達成了默契,沒有再進一步提升票價。”張遠說。
前述哈爾濱萬達院線經理對市界透露,今年萬達院線的降價打折基本已接近極限。“去年高票價被吐槽太多了,今年的目標就是搶人頭。在淘票票上哈爾濱等地,萬達就放了不少買一送一的券,最便宜的兩張票才37塊錢。”
另一位某寧波萬達影院工作者也對市界表示:“原本100多元IMAX廳的售價降了20-30元,價格跟平日的周末差不多。”
由此獲得的,是各影院上座率的顯著提高。據燈塔專業版顯示,今年有6部新片大年初一的上座率超過了30%。而去年的8部新片中,有四部影片上座率未達到30%。其中,《流浪地球2》與《滿江紅》大年初一的單日上座率達到了47.8%和55%,而去年的《長津湖之水門橋》首日僅有44.7%。
2023、2022、2021年春節檔上座率同期對比
實際上過去兩年,觀眾們對于被春節檔低質影片“圍獵”的心情已經非常復雜。
2021年,成功靠“親情牌”逆襲的《你好,李煥英》以7.7分的評分,最終拿下了54.13億票房。但和它同期上映的影片口碑呈現出的是斷層下跌。其中曾被萬眾矚目,拿下45.23億票房的《唐人街探案3》在豆瓣評分僅為5.3分;而票房第三名的《刺殺小說家》也只有6.5分。
來到2022年春節檔,影片口碑與票價的撕裂走勢達到了極限。其中,《長津湖之水門橋》雖然拿下了40.67億票房;但從豆瓣7.2的評分看,其離精品的距離尚遠。一枝獨秀的原因,只因為對手的實力更弱:排在票房第二位的喜劇《這個殺手不太冷靜》只有6.2分,《四海》更只有5.3分。
這個“吃相頗為難看”的春節檔,最終引發了觀眾“用腳投票”,遠離影院。
2022年的大年初一,雖然14.54億票房創造了中國影史單日票房第三的好成績。但同日56元的平均票價,也刷出了最貴的春節檔單日紀錄。當年度大年初一觀影人次為2594萬人,在比2021年同日增加了更多場次的同時,比起當時的3446萬人下降了32.8%。
到了大年初二,單日票房已跌至10.50億元,比大年初一下跌了27.88%,成為中國春節檔的第二跌幅。到了大年初五,預售額已經只剩下了2021年初五的一半。
票價飆升、影片口碑滑落,進而引起的觀影人次大幅下滑,終于對從業者形成了警示。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檔平均票價為53.2元,為近年來的首次下降。
前述濟南院線經理對市界表示,雖然今年的票價下降了十幾元,每天的排片也會減少10場左右,但近日影院上座率普遍超過60%,場均人次都強過去年,收入估計會與去年差不多。
三大贏家與鎩羽者
不過受到票價降低、場次減少的諸多影響,如果以常規的大年初一至初七合計春節檔來看,今年片方的收入可能要打一個折扣。
但張遠也認為,今年春節檔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的態勢,“沒有非常拉胯的片子”,都各自擁有一批粉絲擁躉,并引發了大量爭議討論。“春節檔可能會呈現出和往年不同的觀影長尾效應。”
從前期來看,今年的春節檔便表現出了更為復雜、激烈的競爭態勢。“最大的票房驚喜,當然是張藝謀的《滿江紅》。此前普遍預測《流浪地球2》會拿下票房冠軍,現在大概不及片方預期。”張遠對市界表示。
據其了解,今年春節檔核心幾大玩家的制作成本應該都在5億元左右,“《無名》相對少一些,大概是3億元。《流浪地球2》的錢主要花給了特效,宣發投入少一些,總成本也要超過5億元。《滿江紅》的場景較少,制作成本低,但上線倉促,線上線下的宣發明顯投入得更多。”
受相關政策臨時調整等諸多影響,今年春節檔的各路來將都可以說是匆匆上陣。
據媒體報道,《滿江紅》的整個拍攝過程不足兩個月,直到官宣定檔時,影片還沒有制作完成。72歲的張藝謀忍著高燒,熬夜剪輯,才按時把拷貝交給影院。而《流浪地球2》雖然前后醞釀、制作了4年,也一度因后期未達預期,險些退出春節檔。
《無名》的上映更為坎坷,原計劃是在2022年國慶期間上映。但發行方多重考慮,最終選擇在春節檔和《流浪地球2》與《滿江紅》一決雌雄。導演程耳在宣傳時還因此調侃,這是一部“超級商業片”。
底氣先天不足的《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更另辟蹊徑,選擇延期至初三上映。導演俞白眉在首映禮上,因壓力過大,突然淚灑現場。表示自己在拍攝期間,“數度走投無路”。上映兩天后,影片僅拿下4000多萬元票房,緊急撤檔,并決定“從初五(1月26日)開始調整為小規模放映,并于2月17日‘絕地反擊’。”
事實證明,雖然春節檔代表著一年最為豐厚的收益,但不是誰都有實力來分一杯羹。
按照影片院線分賬管理計算,《滿江紅》《流浪地球2》《無名》三者的票房都要達到15億左右,才能回收成本。據貓眼專業版前期預測,《滿江紅》將達到39.78億票房,《流浪地球2》則為33.51億票房。
圖源/《滿江紅》官方微博
而曾被萬眾矚目的《無名》上映4天后,累計票房3.71億,甚至不如春節檔多年“最穩”的動畫電影《熊出沒·伴我熊芯》,已經成為了第一個鎩羽者。目前業內對《無名》普遍預測票房為5-6億。
“《無名》的定檔很猶豫,主投資方博納還為此搞過一些小額的眾投。最終,應該還是想賭賭看一線城市對于程耳的追捧和王一博的粉絲號召力。”張遠說。
但在要求最為廣譜的春節檔考驗中,像《無名》這樣主打博爾赫斯式碎片敘事、多重反轉的小眾趣味,終究難以占有一席之地。在豆瓣評分中,《無名》的開分最晚,主頁也被打上了“當前觀眾意見分歧較大,隨機展示部分短評,請謹慎參考”的提示。
有網友評論:“從開頭到結尾連個主線故事也沒有,服化道和鏡頭語言固然還可以。”更有網友不客氣地說:“這電影大年初一看確實有點晦氣,陰森的畫面,鏡頭沒有美感。”
與《無名》呈現出類似的兩極分化評價、有日后成為“遺珠”之憾的,還有《大圣歸來》導演田曉鵬號稱“十年磨一劍”的動畫電影《深海》。在網絡上,既有人贊嘆其粒子水墨打造出的極致色彩與出屏效果,也有人抨擊其敘事拙劣、立意淺薄。
劉曉航表示,春節檔的觀眾基本盤畢竟是“路人”,最終決勝點是如何從影院手里爭取到更多排片。“春節檔的故事、主題、節奏要適合最廣大的觀眾,是一個綜合的勝利。”
不過張遠更加樂觀一些,認為春節檔中梯隊的長尾效應或許可以再多等一等。特別是從初三、初四兩天看,日均票房仍然穩定地超過了10億元,且《滿江紅》的票房還在呈現出逐日走高“逆跌”態勢,“春節檔的后勁應該還比較足。”
“2021年春節檔大爆發的最大原因是選擇就地過年的人們讓一線城市的票房顯著增加了,而一線的票價也更高。今年,人們基本都回家過年,也有部分家中的長輩有所擔心,走入電影院還有猶豫。一些回老家的年輕人也還沒來得及觀影。理想的話,今年春節檔的熱潮有望延續到正月十五之后。”
(劉曉航、張遠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