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馮晨晨
(相關資料圖)
編輯 | 陳芳
2月6日,國家發改委通過官微公布消息稱,據其監測,1月30日~2月3日當周,全國平均豬糧比價已達4.96∶1(跌破5:1大關),進入《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 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確定的過度下跌一級預警區間。因此,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啟動中央凍豬肉儲備收儲工作,并指導各地同步收儲。
不久前,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網站還發布過一條消息,截至2月1日當周,全國豬料比價為4.00,較春節前下降9.5%。按目前價格及成本推算,未來生豬養殖頭均虧損可達274.5元。這意味著,就目前而言,養豬已成為一個“賠錢買賣”,養殖戶養一頭豬,就可能要賠近300元,且養得越多也就賠得越多。
實際上,不僅是普通養殖戶,就連全國知名的養豬大戶都顯得有些面露難色。
前不久,作為國內生豬養殖龍頭之一的溫氏股份,就在機構調研時透露,公司2022年全年肉豬養殖綜合成本約8.6元/斤,在假設飼料成本保持不變的基礎上,初步設定2023年全年肉豬養殖綜合成本努力降至8元/斤以下。不僅如此,溫氏股份還坦言,由于市場環境變化太快,且飼料原料價格波動對成本影響較大,因此暫未有明確的2024年的養殖成本目標。
不僅如此,作為另一養豬大戶的正邦科技,剛交出了一份巨額虧損的成績單。正邦科技2022年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2年凈利潤將虧損110億~130億元,扣非凈利潤虧損95億~115億元。而在2021年,正邦科技同樣交出過一份巨虧191億元的成績單,僅最近兩年,正邦科技的虧損額度就達300億元,是其當前市值的接近3倍。
當然,對于去年整體的豬價走勢而言,正邦科技的巨額虧損只是個例。
相比來說,溫氏股份就向外界交出一份不錯的年度答卷,其預計2022年實現凈利潤48億~53億元,而上年同期則為巨虧134億元。對于業績扭虧為盈,溫氏股份透露,主要是因為報告期內,生豬銷售量及價格同比上升,同時生產成績提高,及養殖綜合成本下降,使得生豬養殖業務利潤同比大幅上升。
作為A股“養豬一哥”的牧原股份,業績就顯得更加好看,預計2022年實現凈利潤135億~155億元,扣非凈利潤也有130億~150億元。其實,牧原股份對于控制成本的方式,除較為傳統的提高養殖效率外,還不斷將資本版圖向下游延伸,如就近配套發展生豬屠宰加工業務等,欲打造“一條龍”配套。牧原股份早在2021年就發布公告,擬發行可轉債募資不超過95.5億元,用于23個生豬養殖項目和4個生豬屠宰項目的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在未來一段時間,豬價可能會維持低位運行。
國金證券透露,總體來看,短期生豬供給端壓力依舊偏大,雖然消費端改善跡象明顯,但生豬價格大概率在一季度持續走低并維持成本線以下。不僅如此,二季度為生豬消費傳統淡季,因此生豬價格或提升有限,可由于養殖端處于虧損的時間可能拉長,因此利好長期豬價表現。
“風雨之后見彩虹”,對于大型養殖企業而言,在熬過這段豬價低谷期后,可能會再度進入賣方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