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飲“狂飆”,喜茶“失意”
新年伊始,一度冷卻的新茶飲戰火又重燃起來,行業肉眼可見地更加“內卷”了。
走加盟、吃供應鏈利潤的隊員們忙著繼續擴店,打壓對方的地盤。據“窄門餐眼”最新數據顯示,“下沉之王”蜜雪冰城的門店數已達到23631家。
(資料圖片)
古茗則在不久前公布了自己2023年的戰略計劃,這家目前門店數有6700多家的新茶飲品牌,計劃今年新增超過3000家門店,要讓總門店數突破10000家。古茗相關負責人告訴市界:“我們有可能成為第二家超過1萬家門店的茶飲品牌”。
這個目標的實現主要依靠加盟商們。據了解,目前古茗只有十幾家是直營店,剩下的都是加盟店。
緊隨其后的書亦燒仙草、茶百道、滬上阿姨門店數也都超過或接近6000家。它們也走的是加盟路線,“加盟萬店”很快便可能成為新的行業數量級標桿。
在資本市場,經過去年新消費大退燒的“冷思考”后,新茶飲投資也正在星星點點地抬頭。
“去年上半年,新茶飲的案子大家都不看了”, 某行業調查公司消費分析師肖燕對市界說。那時,資本普遍認為市場已經過度飽和。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即便在疫情的洗刷下,投資人發現年輕人對茶飲的需求依然不減。
“氣泡茶、檸檬茶等創意新品還能零星地跑出來,蜜雪冰城遞交招股書也給了不少創業者信心。看到頭部茶飲加盟商的財務模型運行得比較穩定,有的投資人開始重新撿起茶飲案子了。”肖燕說。
(新茶飲按門店數排序的傳統玩家與新品牌,圖源/窄門餐眼截圖)
市場上也開始不斷冒出新玩家。去年8月,“啊爆檸檬茶”宣布完成千萬級天使輪融資。12月,氣泡茶品牌“別樣泡泡”、茶咖新品牌“如此多嬌”分別完成了千萬級天使輪融資。去年年底,從廣東走向全國的“霸王茶姬”出圈,12月新開門店206家,一年內門店總數便突破了千家。
也有玩家選擇劍走偏鋒,用“妖魔化”的打法,在小范圍中很快收割了一批擁躉。
例如,去年夏天“手打檸檬茶”概念走紅網絡。隨之而來的“手打渣男檸檬茶”、“香菜檸檬茶”、“豆汁檸檬茶”、“墨魚汁檸檬茶”,這些看似“異端”的口味引來了不少嘗鮮者。推出了“墨魚汁檸檬茶”的“王檸”負責人對媒體表示,加入了墨魚汁的檸檬茶每天上線一小時即售罄。
但在這些熱鬧當中,稍顯“失意”的卻是最早掀起新茶飲浪潮的喜茶。
從擴張速度來看,除卻躊躇滿志、紛紛向“萬店”進發的古茗、茶百道等競爭對手,即便與同屬高端茶飲坐標系內的奈雪的茶相比,喜茶的擴張速度也算慢的。過去三個月,喜茶一共新開39家門店,而奈雪的茶一共開了101家門店,是喜茶的兩倍多。滬上阿姨則開出了648家新門店。
根據“窄門餐眼”的開店統計,在新茶飲品牌中,喜茶在2022年下半年的擴張速度幾乎停步。如果拉長到全年來看,截至2022年12月,喜茶門店數量為849家。而據喜茶官方發布的《2021年靈感飲茶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其門店總數為865家。這意味著,一年過去,喜茶的門店數量還收縮了16家。
對此,市界向喜茶求證,對方表示2022年公司是有同時開店關店的,但強調官方沒有發布過具體的開關店數據。
而在資本層面,到去年上半年為止,還處于虧損狀態的奈雪的茶卻表現出了比喜茶更大的擴張決心。
2022年12月5日盤后,奈雪的茶發布公告:以5.25億對價收購樂樂茶43.64%的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公告當日,奈雪的茶收漲9.09%,報7.2港元/股。
供應鏈補課難題
“喜茶近期擴張速度拖慢,主要還是它在去年發起降價后,毛利、坪效等關鍵數據,沒有快速拉起來。不過這也是喜茶的高端定位所決定的。而且現在市場的風向也更偏向于低端茶飲消費。”某茶飲行業天使投資人對市界表示。
(圖源/視覺中國)
從財務角度看,同為高端茶飲的奈雪的茶日子也并不好過。財報顯示,其2022年上半年營收同比下降了3.81%。而據肖燕提供的一份內部調研數據顯示:喜茶在2022年前三季度,月收入平均為3億多元,2021年的前三季度月收入則在4億多元,同比下降20%左右。
“喜茶宣布降價后,客流增加了10%左右。不過他們最擔心的客單價沒有發生明顯變化,有的顧客以前買一杯,現在可能會買兩杯。但單品價格下降,公司的毛利、凈利率勢必會受到影響。”肖燕說。
據肖燕透露,喜茶降價后,根據主力店的商區點位不同,目前公司整體的凈利率在6%左右——這個數字比起奈雪的茶,要更為優質。根據奈雪的茶2022年中報顯示,受疫情影響,其2022年上半年凈利潤為-2.54億元,還處于虧損狀態。
但與正在謀求上市的蜜雪冰城比較,喜茶的凈利水平要差得多。
據蜜雪冰城招股書顯示,其主要營收來自向加盟商銷售、制作食材、包裝材料、設備設施、營運物資等產品。2019年至2021年,蜜雪冰城的凈利潤分別為4.42億元、6.31億元、19.12億元,呈逐年上升態勢;2022年一季度凈利為3.91億元。對比同賽道玩家,“雪王”的營收、凈利、市場拓展速度均遙遙領先。
蜜雪冰城在供應鏈端“大殺四方”的盈利法寶,卻正是喜茶與奈雪的茶被困住的難題。
據某茶飲供應商向市界透露:此前喜茶定位于高端品牌,較多使用鮮果、果汁等原材料,還要分季采購例如紅顏草莓、巨豐葡萄等時令水果,成本控制比起低端茶飲要難上許多。
“喜茶對質量指標的要求很高,鮮果采購整體比例應該要超過50%。不論是上游采購、冷藏水果、冷凍果汁的運輸,都很困難。”上述供應商透露,比如黃皮等鮮果,主要種植于廣東、廣西,運輸到北上廣只能依靠空運,損耗也比較大。
而中低端茶飲的物料只需要進行工業化常溫儲存,如果成本控制得當,供應鏈反而會成為最大的利潤來源。
據《財新周刊》報道,蜜雪冰城的原材料中,新鮮水果只用檸檬、柑橘兩種,冷藏可存放半年,可以在價格低位采購,從而對沖成本上行壓力。在四川安岳,蜜雪冰城采購的檸檬占當地適宜產能的三分之一。與此同時,茶飲品牌古茗、益禾堂也在使用蜜雪冰城的檸檬供應鏈。截至2022年6月,蜜雪冰城在全國擁有23個倉庫,建倉策略取決于當地門店分布。
(圖源/視覺中國)
因此,喜茶未來若想優化財務模型,就需要增加更多中端產品生產,降低鮮果比例;或者引入更多工業化生產流程。“但喜茶應該也比較猶豫。畢竟它最大的賣點便是鮮果帶來的茶飲口味。如果降低標準,可能要流失一些顧客。”前述供應商說。
相似的供應鏈難題,也存在于奈雪的茶。奈雪的茶剛上市時,便表示將港股上市所募資金中的4.84億港元,用于未來三年內提升供應鏈能力。對于高端茶飲來說,要與更嚴酷的市場作戰,梳理供應鏈勢必將成為他們的長期功課。
加盟還沒奏效
喜茶和奈雪的茶所面臨的窘境,歸根到底仍是在于茶飲市場的集中度不高,但競爭激烈程度卻在加大。
“新茶飲能不斷跑出新品牌,在于連鎖茶飲一共只占總體市場大盤的5%。許多品牌還停留在一定區域,他們的發展、上升空間也比較大。而且茶飲行業的進入門檻很低,供應鏈控制的難度也遠遠不及咖啡。”肖燕說。
如果說疫情一度拉低了新茶飲的消費指數,某種程度上也拖慢了行業的剿殺戰局。如今,新茶飲品牌最新的變化是:更加分化,也更加“內卷”。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幾乎所有能“吃”的水果,都被加到了茶飲當中。從油柑、黃皮、番茄,再到一度火爆的柿子,創出了一系列以“柿柿如意”為賣點的飲品。除了“卷”口味,門店裝修、茶飲包裝、設計文案,都在成為品牌競逐的方向。
哪怕落腳到“手打檸檬茶”這個小眾新品類,據《中國餐飲發展報告2022》顯示:截至2022年7月底,全國檸檬茶專營店數量超過8000家,較2020年底的3000多家翻了近三倍。
相對而言,喜茶對于越來越熱衷“嘗鮮”的消費者來說,正在逐漸變得“傳統”。
某家住望京的消費者對市界表示,此前在北京頤堤港或鳳凰匯的喜茶門店里,點杯茶飲的排隊時間動輒要超過30分鐘。最近她感覺,線上、線下下單的人開始變少了,十來分鐘就能拿到飲品。
(圖源/視覺中國)
在更激烈的競爭態勢下,喜茶若想刷新品牌形象,除了繼續深耕北上廣,如何與更多茶飲品牌搶占低線市場,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
去年11月,喜茶在公共平臺上開啟了加盟商招標指南,招標的重點便是針對于低線城市。
不過從其中的“合伙細則”觀察,與其他奶茶品牌對加盟商基本“來者不拒”相比,喜茶對于“合伙人”的財務、商業經驗、資源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點體現在資質審核門檻上:一般來說,奶茶品牌對于加盟商的基礎資金要求大約是30萬元-50萬元左右。而喜茶要求合伙人提供“100萬元以上合法現金或同可變現資產的證明”。
從“合伙人”招標公布以來,至少目前從喜茶的實際開店數據來看,加盟計劃還沒有幫助喜茶的擴張步調全面快起來。
除了喜茶對于加盟商的要求更高,另一個原因在于:目前市場上茶飲的優質點位基本已經飽和,加盟商對于選擇品牌也更為猶豫。
某廣州加盟了滬上阿姨的商家對市界表示:2021年,他擁有的“滬上阿姨”門店每月的凈利潤約為1.5萬元,目前已降為1.2萬元左右。“如果新開門店,市場上此前是一年左右收回成本,現在基本要18個月左右。”
而喜茶的門店面積與古茗、茶百道、滬上阿姨、蜜雪冰城等相比,需要的點位更優質、面積更大,人員也更多。“之前喜茶在一線城市,都位于商場1層的黃金區域,很少在B1層”,上述商家表示,在低線城市的消費者是否會買高端品牌的賬,這筆投入對于商家來說,不確定性也要更高。
不過對于資本來說,喜茶目前的謹慎并不全是壞事,畢竟永續經營、控制風險,對于公司來說要更為重要。而在新消費的市場上,最不缺的就是曇花一現的品牌。
“喜茶目前的財務模型還是很健康的,對于擴張的猶豫也可看作是更為理性的決策。未來喜茶的挑戰主要在于梳理供應鏈,調整更合理的產品結構。至于擴張速度,可以交給時間。”肖燕說。
市界向喜茶核實截至目前開了多少家加盟店,對方回復稱,公司沒有對外披露過。據了解,喜茶目前已開業和即將開業的加盟店只有30家。
(文中肖燕為化名)
作者 | 李原
編輯 | 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