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晚,深康佳A發布了2022年全年業績報告。報告顯示,康佳近三年首次從盈到虧,2021年還能盈利9.05億元,一年后就凈虧14.71億元,凈利降幅達到了驚人的262.52%。而在營收方面,康佳也表現不佳,2022年的總營收為296.08億元,僅僅為上一年營收的六成左右,同比大跌39.71%。
(相關資料圖)
面對出現大幅虧損的問題,深康佳A在報告中給出的解釋是,受到原材料價格波動、市場競爭越發激烈、消費類電子產品零售均價持續走低、海運費用上漲等因素影響,消費類電子業務毛利大幅下降,并產生了一定額度的虧損。此外,還與公司對部分資產做出減值準備、收縮了產業園及投資業務有關。
“總體看,康佳經營狀況尚未達到管理層預期,比如有些年份的盈利與處置資產及國家補貼有關,來自經營層面的業績還不夠顯著”,家電行業資深分析師劉步塵表示。
2021年,深康佳A因處置部分下屬控股企業股權,產生40.47億元的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2022年的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則為7.55億元,同比下降81.33%。
從資產方面看,深康佳A的期末資產總計為380.16億元,應收賬款為20.37億元;現金流量方面,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5.28億元。有分析認為,綜合來看,深康佳A總體財務狀況不佳,具體而言,其現金流、營運能力、償債能力很弱,成長能力、盈利能力較弱。
作為老牌家電企業,康佳也經歷過彩電市場占有率位居全國第一的輝煌,后來卻在技術發展與體制改革的浪潮中逐漸掉隊。自從現任董事長周彬上臺后,康佳展開了一系列舉措,試圖帶領康佳走向轉型。
(圖源/視覺中國)
在白電領域,康佳曾豪擲4.55億元買下了曾經的冰箱巨頭新飛電器,鞏固了其一直薄弱的白電業務,事實證明,這場豪賭并不算輸,在去年深康佳A營收大降的情況下,白電業務還實現了逆勢上漲,增幅為6.22%。在家電業務毛利率普降的背景下,白電的毛利率也微漲了2.11%。
而在彩電領域,康佳重倉了以Mini LED、Micro LED為代表的MLED產業。MLED被稱為下一代顯示技術,與目前市面流行的液晶顯示技術和OLED技術相比,具有色彩保真、壽命長、穩定性好等優點。但目前來看,該領域還未達到大規模爆發期,“康佳在MLED領域無論投資力度、技術領先性,及產業鏈完整性,都走在了全行業前列,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到目前為止,MLED市場仍未規模化啟動,尚不能為企業帶來實質性貢獻”,劉步塵表示。
包含了白電和彩電的消費電子板塊一直是康佳近幾年發展的重心。從整體的業績表現來看,消費電子業務營收雖然同比下降了三成,但在整個公司的占比已經從28.25%拉升至36.72%。過去一直占營收大頭的工貿業務占比則下降到了總營收的五成左右。
另一方面,國內的家電市場也進入了存量競爭的階段。奧維云網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國內家電的幾大垂直領域零售量都在下降,其中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的零售量分別下降了5.2%、5.7%、9%與3.3%。在此背景下,家電出海已成為業內普遍的共識。
出海或許能成為深康佳A轉虧為盈的方法之一。在董事會的經營評述中,康佳也多次強調了出海的重要性,在彩電和白電市場,都提出了要“聚焦海外市場”“擴大海外渠道規模”等要求。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康佳的海外營收占比一直占總營收的一半以上,2018年,康佳海外營收的比重高達63.43%,不過在2022年,康佳的海外營收跌破了50%,海外營收首次低于國內營收。
海外市場仍有增量空間,與3.97%的國內毛利率相比,海外市場的毛利率只有1.56%,不過從增速來看,一直高于國內市場,在國內毛利率下降的2022年,康佳的海外毛利率還在小幅增長。
當潮水褪去后,一個“裸泳”的深康佳A逐漸浮了上來,不過從長期來看,如今瘦身承壓的康佳或能在未來的MLED產業發揮優勢,不過是否能夠逆轉如今的虧損局面,仍然有待觀望。
作者丨張繼康
編輯丨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