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卷了。”3月27日在飛凡汽車F7發布會現場,有投資人直言。相比前期宣布的28萬元至35萬元的預售價區間,飛凡F7的正式售價最低價格降了超7萬元。
站在演講臺上,飛凡汽車CEO吳冰表示:“F7長續版和進階Pro版的定價在24.99萬元,接近前期統計到用戶所期望的F7入門價加權平均值。下半年還將上市20.99萬元的基礎版。”
作為上汽集團高端新能源品牌,飛凡F7是飛凡汽車旗下首款中大型純電轎車,也是在飛凡品牌獨立運營后推出的第二款產品。此次新車共推出了6種配置車型,售價區間在20.99萬元至30.19萬元。其中,起步價為20.99萬元的飛凡F7基礎版,搭載64度磷酸鐵鋰電池,將在今年下半年上市。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圖/市界攝)
據了解,目前消費者能買到的F7進階版,最低價是22.99萬元,但如果選擇飛凡的“車電分離”模式(即購買車身+租賃電池)購車,其價格將進一步下探至14.59萬元。
而且,飛凡方面還介紹,在2023年5月31日(含)前的所有選擇飛凡“車電分離”服務的新老用戶,還可享受官方推出的一整年電池租金55折活動。折扣期間,90kWh電池月租金額894元,77kWh電池月租金額729元,連續12期租金折扣至多可為用戶節約近8000元。
相比于同級其他車型30萬元以上的起售價,此次飛凡F7的定價和優惠力度讓外界看到了它的誠意,也感受到了它的壓力。
在沒有哪家車企能躲開價格戰的當下,只花15萬元就能拿下一輛高配置的中大型純電型轎車,飛凡汽車走到了不得不“卷”的關鍵時刻。
飛凡急了
“F7能把這樣的價格一次性給到用戶,也是希望通過更好的產品和更有誠意的售價進一步打開飛凡的認知度,即用更高的性價比來讓消費者更快速地認識到我們。”飛凡方面對「市界」表示。
“讓更多人知道并購買”的想法,對于剛獨立運營了一年多的飛凡汽車來說至關重要。
雖然是上汽集團旗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主攻20萬元至40萬元的中高端市場,但飛凡的市場聲量一直較低。
而且,不同于上汽集團旗下的另一個新能源汽車品牌智己(主攻40萬元以上的高端市場),飛凡所在的價格區間,競爭壓力更大。它除了要和小鵬、理想、哪吒等造車新勢力爭搶,還要正面硬剛比亞迪、廣汽埃安、極氪等對手。
2021年10月,上汽集團發公告稱,擬投資設立飛凡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并將上汽集團乘用車分公司原有的R品牌正式以獨立公司的輕資產方式進行市場化運作,更名為飛凡汽車。
2022年9月,飛凡旗下首款中大型純電SUV的R7正式上線,售價區間在27.99萬元至38.99萬元,直接對標特斯拉的Model Y。
彼時,為了減輕用戶的購車壓力,也為了帶動銷量,飛凡汽車首創車電分離的購車模式。當時購買飛凡R7,租90kW.h的電池,車價可以立減10萬元,月支付1560元租金;租77kW.h的電池,則車價立減8.4萬元,月支付1260元租金。
那段時間,吳冰接任飛凡汽車CEO不滿一年,這款車成了他帶領飛凡逆風翻盤的關鍵。
據悉,R7整車搭載了363個頂級高階感知硬件,其中包括中國區首發量產的PREMIUM 4D成像雷達、800萬高清攝像頭等在內的33顆頂級感知硬件,RISING PILOT系統還搭載了單顆芯片算力254 TOPS的英偉達Orin X芯片。
但理想豐滿,飛凡R7卻被實際銷量“打臉了”。
數據顯示,2023年1月,飛凡汽車新車交強險購買數同比下滑85%至250輛,而環比更是縮水90%,其中,R7僅銷售了210輛,到了2月銷量又跌至68輛。
盡管受新能源汽車國補在今年正式退出的影響,大量消費已在去年被提前釋放,加上年初正好是春節假期,銷售的淡季,不少車企在前兩個月的銷量表現都不是很好,但像R7如此大的降幅,業內也并不多見。
如今,吳冰又把希望寄托在了飛凡F7身上。
據悉,飛凡歷時3年,對全國主要區域的駕駛員進行群體采樣,基于調研大數據支撐,設計出了一款貼合國人曲線的座椅,還為此拿到了中汽研舒適之星歷史最高分。吳冰把它稱作“巴赫座椅”,取名靈感來自音樂之父巴赫。
據吳冰透露,飛凡F7還用上了行業首創的3D矢量音效技術、雙區雙向獨立影院功能的RISING MAX和全球首推的智能暈車舒緩系統等。
此外,F7在空間上也做了進一步提升,一是在底盤的電池上下功夫,電池包更薄,比起同級其他車型薄30公分左右,多出了三指的距離;二是車身更長,5米長、3米軸距和2米車寬,提升了乘坐空間;三是大掀背的設計,擴大了載物空間。
即便如此,業內還是為飛凡F7的銷量捏了一把汗。“除了特斯拉和比亞迪,當前的價格戰對每個車企來說都有不小的壓力,飛凡F7能打出20.99萬元的價格也算是一種應對。”一位行業人士告訴「市界」。
在他看來,飛凡汽車現在的打法,是把最低價的車型放在下半年上線,算是給自己留條后路,“先看看市場的反應如何。如果銷量繼續低迷,那么更低價的產品就會補上來。”
▲(圖/市界攝)
“高舉低打”策略能行嗎?
對于此次F7的定位調整和價格區間,飛凡方面坦言確有受降價潮的影響,“加上近期上游的電池原材料降價,算是把這部分利益直接讓給了消費者。”
今年2月初,飛凡F7開啟預售,其對標的對手也從特斯拉Model Y轉換到了新勢力蔚來ET5身上。從對標對象的降級來看,在R7遭遇滑鐵盧后,飛凡F7對自己的定位更加謹慎了。
“轎車系列的F7與SUV系列的R7是兩個不同的分支,推出F7也符合產品組合擴充、多條腿走路。以飛凡F7目前的售價和產品力,除了蔚來ET5,和小鵬p7、比亞迪漢ev等相比也有一定的競爭力。”一位飛凡的員工說。
懂車帝顯示,蔚來ET5、小鵬p7和比亞迪漢ev的售價區間分別為32.8萬元~38.6萬元、20.99萬元~33.99萬元和20.98萬元~33.18萬元。飛凡F7的最低售價比蔚來ET5便宜11.81萬元,與小鵬p7和比亞迪漢ev基本持平。
不難看出,比起高舉高打的R7,飛凡F7更希望用“品價比”,在20萬元~30萬元的主流市場分一杯羹。
目前,為保障低價的換電模式高效運轉,飛凡在換電站建設上也卯足了勁。
飛凡汽車官網數據顯示,當前公司自有品牌的換電站有114座。雖然相比蔚來上千座換電站,飛凡在自營換電補能服務上有待提升,不過好在其背靠上汽集團,可以多與“國家隊”合作。
飛凡方面表示,接下來,與捷能智電聯合提供的換電服務將依托于中石化、中石油5萬余座加油站網絡升級打造的綜合能源服務站(支持快換)開展。目前,上海地區已有三座換電站投入使用。北京、深圳、廣州、成都、天津等城市的換電站已經基本完成選址,正在推進審批和建設流程。
據悉,捷能智電是由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上汽集團、寧德時代和上海國際汽車城集團聯合投資的。
根據飛凡的規劃,2023年至2025年,公司每年將推出1~2款全新產品。吳冰預計,到2025年,飛凡汽車將實現盈利,屆時會有4~5款車型,同時背靠上汽集團的產業鏈優勢,也會形成一定的規模效應。
飛凡汽車是否會如期實現盈利還需時間驗證,但目前,背水一戰的飛凡F7,能否獲得消費者的認可,俯身要銷量的它依然任重道遠。
作者 | 程靚
編輯 | 田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