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田為代表的日系車,仍未能擺脫在華銷量低迷的局面。
日前,本田中國發布了今年3月份在華銷量數據。數據顯示,2023年3月本田在中國車市的終端銷量為8.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下滑18.8%。而這已經是本田在華銷量連續7個月出現同比下滑。
今年1-2月,本田在華終端銷量分別為6.4萬輛和7.4萬輛,同比下滑分別達到了56.2%和30.1%。從今年一季度累計銷量來看,本田在華銷量表現依然不容樂觀。2023年1-3月,本田在華累計銷量2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下滑超過37%。
(資料圖)
本田在華的兩家合資公司——廣汽本田和東風本田,一季度銷量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廣汽本田一季度銷量為11.79萬輛,同比下滑36.2%。東風本田則賣了10.24萬輛,同比下滑近40%。
今年3月,包括東風本田在內的東風汽車旗下的諸多品牌,率先開啟了燃油車降價潮,東風本田旗下全系車型含補貼優惠幅度超過6萬元。
但這次降價也未能明顯改善東風本田銷量,其3月份只賣出4萬輛,較去年同期低了15%。
隨著本田銷量下滑的,還有整個日系品牌在華市場份額的收縮。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年,日系車在華銷量409.2萬輛,同比下降10.3%,降幅僅次于韓系車(34.7%)。與此同時,日系車的市場份額跌破20%。
其他幾家日系品牌在華的日子也不好過。今年一季度,豐田、日產以及馬自達在華銷量同比均處于下滑趨勢。其中,馬自達跌幅最高,2023年一季度同比跌幅超過了60%,豐田為14.57%,日產則同比下降36.8%。
對此,豐田和本田中國方面解釋稱,政府于去年年底終止對乘用車的汽車購置稅減免政策和純電動汽車的銷售補貼,是造成銷量下滑的重要影響因素。
不過,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日系車銷量下滑除了和車市的發展趨勢有關,還與國內燃油車市場份額劇烈萎縮,以及自主品牌依靠新能源車迅速搶占市場等因素有關。
為了扭轉銷量下滑局面,本田中國對組織架構和內部人事進行調整。如新設電動事業開發本部,針對中國市場,本田將生產戰略規劃和生產技術規劃的職能合并,強化在中國生產領域的戰略運營體制。
豐田方面,在今年1月完成換帥后,緊接著4月成立新的部門,專注于純電動汽車的研發生產,其目標是到2026年年產150萬輛電動車。
但本田、豐田等日系車的自救舉措能產生多大的效果,目前難以判斷。當前,國內車市自主品牌、新勢力競爭激烈,比亞迪今年一季度累計銷量超過55萬輛,吉利也超過32萬輛。這意味著,日系車在中國面臨的市場壓力只會越來越大。(作者|韓玲 編輯|田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