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通訊!國貨美妝,快要買不起了

2023-04-11 13:46:11 來源:市界觀察

打印 放大 縮小

同等價位,買國貨還是買洋貨?


(相關資料圖)

三年前,這個問題放在美妝領域幾乎不成立。彼時,國貨美妝的打法之一就是“大牌平替”。“花不到一半的價格,享受大牌一樣的使用感”,這對有需求且資金有限的消費者而言,無疑是最優解。

三年后,壓力來到了消費者這邊。同樣是120元/50g的面霜,選國貨玉澤還是洋貨嬌韻詩?同樣是修護霜,買88元/15g的國貨薇諾娜,還是買129元/40ml的洋貨理膚泉?

▲(圖源/視覺中國)

艱難抉擇背后,指向了國貨美妝正在悄悄漲價的事實。

2月初,李佳琦曾在直播間吐槽,“國貨也要漲價了,現在每個品牌來開會,都說‘我們要漲價了’”。緊接著,助播旺旺接過話茬,“有些事情是李佳琦改變不了的”。

事實上,早在李佳琦蓋戳之前,一些國貨已經完成了“花式”提價。在小紅書上,以“國貨”和“漲價”為關鍵詞進行搜索,能看到不少“證據貼”:有說“彩棠修容盤之前買大送小,135元,現在200塊啥都不送”的,也有說“林清軒精華油直接從300多元漲到接近700元”的。緊隨其后的,則是更多的吐槽和不解。

既然漲價得來的是罵聲一片,國貨美妝為何還要漲?有品牌方告訴「市界」,漲價本身不是負面的事,成本上漲、成分升級、研發費用投入、運營費用增加,這些都是漲價背后的邏輯。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國貨品牌漲價背后,是想擺脫價格戰,想要品牌溢價,“站著就把錢給掙了”。

但眼下更為迫切的或許是,消費者需要被說服。“不是說國貨不能比大牌貴,但起碼得有充分的理由,是有專利核心成分,還是經過了充分的研發實驗?”有消費者如是告訴「市界」。

洋貨成了平替

不到三年時間,95后消費者劉珊先是從嬌韻詩換到國貨品牌玉澤,之后又棄用玉澤,換回了之前的嬌韻詩。原因很簡單,“國貨漲價太快,要用不起了”。

兩年多前,劉珊被種草了一款玉澤保濕面霜。社媒平臺上,這款面霜被推薦的理由千千萬:抗敏、維穩、不油膩......但最讓劉珊心動的還是性價比,“50g面霜到手61.86元,還送兩個5g的面霜小樣,50ml洗面奶小樣,3ml精華小樣”。此后兩年,玉澤面霜仿佛住進了劉珊的購物車。

緊接著,轉變發生了。

2022年雙11,劉珊一如既往地多維度比價。對比之下,之前60多元50g的玉澤,價格幾乎翻了一倍,到手得差不多120元。“這個漲幅就有點離譜了。”劉珊告訴「市界」,兜兜轉轉之后,她又改用回了嬌韻詩,“便宜的時候238元能買兩瓶,還加送45ml小樣,和玉澤價位相當”。

同樣被國貨漲價勸退的,還有90后消費者林麗婷。作為薇諾娜的早期用戶,林麗婷見證了薇諾娜從籍籍無名到聲名鵲起,也切身感受過隨之而來的價格飛漲。

“2016年左右,薇諾娜一支15ml的防曬乳均價8塊,50ml裝噴霧大概30多塊。”在林麗婷的印象里,薇諾娜在李佳琦直播間走紅之后,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漲價的方式,不外乎兩種:要么容量不變,價格上漲;要么價格相當,容量變少。

“2021年,一瓶50g的乳液賣81元,到了2022年,相同容量的產品漲到188元。前年雙11,一支200g的特護霜400元,去年,一支120g的同款產品賣到了400多元。”在林麗婷的網購清單里,靜靜躺著兩組薇諾娜的漲價“證據”。

▲(圖源/小紅書截圖)

互聯網有記憶。也因為如此,林麗婷們的歷史訂單,清晰記錄下了國貨美妝的漲價足跡。

同為90后的徐婷一年多前入坑國產品牌INTO YOU。那會兒,一支2.6g裝唇泥29元能到手,現在,同樣規格的產品賣到了59元,翻了一倍多。

社媒平臺上,國貨美妝的漲價案例更是數不勝數。有網友點名珀萊雅,稱“去年買珀萊雅雙抗224元,今年280元”;有人吐槽花西子,說自己“想買口紅,本來還在花西子和MAC之間糾結,一看花西子漲到了140元,果斷買了135元的MAC”;也有人揶揄林清軒,稱其從300多元漲到接近700元,硬是讓香奈兒成了平替。

事實上,消費者對國貨美妝漲價有預期,也有寬容度。畢竟,雅詩蘭黛3年內漲了5次價,歐萊雅也先后漲過3次價。但大家心里似乎也有一把標尺:無論怎么漲,國貨的價格不能超過國際大牌。

“國貨不需要繳關稅,憑什么漲得比外國貨還貴?”一眾質疑聲中,這是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句話。鑒于此,不少網友戲謔稱“如今洋貨成了國貨的平替”。甚至于,一些像劉珊一樣的消費者,直接用腳投票,完成了“大牌——國貨——大牌”的輪換。

與此同時,也有人努力向下擴容。方式不外乎兩種,要么尋找國貨們的“平替”,畢竟中國化妝品代加工產業鏈完善,想找到工藝相當且價格更低的產品,總不是難事。也有人繞開正裝,在淘寶等平臺低價買來產品小樣,然后罐裝進大瓶子里用,“產品沒差多少,但價格低出許多”。

漲價的N種方式

從過去被贊“物美價廉”,到如今屢屢被質疑價高,國貨美妝的轉變是什么時候發生的?

美妝行業從業者林立告訴「市界」,漲價是從互聯網品牌開始搶占線下品牌份額開始的。“過去‘物美價廉’‘便宜大碗’這些形容詞,說的都是開架國貨,比如自然堂、百雀羚。”在林立看來,隨著越來越多互聯網品牌開始借助KOL、平臺來做廣告投放,一切就都不一樣了。

也有業內人士直言,直播電商的崛起,實際上擾亂了國貨美妝的價格體系。從某種程度上看,這也是國貨普遍漲價的大背景之一。

回溯國貨美妝的發展史,2020年算一個關鍵節點。這一年,國貨美妝以超過56%的市占率反超海外大牌,但即便是頭部品牌,也鮮少有超過200元價位的單品。

面對國貨美妝的定價問題,上美集團CEO呂義雄在受訪時點名兩方面桎梏:其一,“大眾化妝品”定位;其二,CS渠道(化妝品專營店渠道)。兩者疊加之下,國貨的品牌力和溢價能力明顯受限。

▲(圖源/視覺中國)

也是在這一年,伴隨著線上渠道崛起,場景化營銷走紅,國貨美妝迎來了新的發展和漲價契機。

緊接著,各家先是競相用流量換銷量,而后進入“流量越來越貴,轉化率越來越低”的循環。有資深人士曾表示,一些新銳品牌的定倍率(零售價/成本)都很低,“在客單低、毛利高的這套營銷路徑走不通的情況下,將價格做高、產品做貴、倍率加大,才有盈利的可能”。

2021年雙11前后,曾有行業媒體報道,包括米蓓爾、敷爾佳在內的多個國貨品牌向合作方發出漲價通知,漲幅普遍在3%到15%不等。彼時,業內猜測,國貨化妝品有可能集體漲價。

再之后,一方面,社交媒體時不時出現“國貨美妝漲價”的吐槽,另一方面,國貨美妝(尤其是護膚)接連突破400元、500元大關。

總體來看,國貨美妝的漲價方式不外乎三種:產品升級,“趁機”漲價;折扣減少,到手價提升;直接推高價產品或產品線。

珀萊雅算是靠升級換代漲價的“典型”。根據平安證劵研究所的相關研報,2020年2月,公司推出紅寶石精華1.0,售價249元/30ml,平均每毫升8.3元。2021年2月,紅寶石精華2.0問世,售價279元/30ml,平均每毫升9.3元,漲幅12.48%。

類似的提價方式也適用于珀萊雅旗下其他單品。比如30ml裝雙抗精華,1.0和2.0系列分別售價229元和239元;又比如50g裝紅寶石面霜,1.0和2.0系列售價分別為299元和309元。

與此同時,還有品牌通過降低折扣力度來變相漲價。有業內人士對此表示,對于有一定知名度或者經常在頭部主播直播間出沒的品牌而言,消費者對其價格已經非常敏感了。因此,品牌一般不會直接提價,而是用減少折扣、減少/改變贈品等方式來降低成本,或者間接提高終端到手價。

最后則是漲價的“終極法寶”:直接推高價產品線。考慮到大多數國貨都是靠低價拉客起家的,想要既開拓新的高端客戶,又不招致吐槽,開辟單獨的高端線可謂是最佳選擇。

這一類玩家里,比較典型的是貝泰妮推出的高端產品線AOXMED,以及直接定位高端的新銳品牌,如第十四章、聞默等等。

「市界」查詢看到,目前AOXMED產品普遍售價在500元以上,其中價位最高的是一款修護抗老產品,1800元/15ml。第十四章的產品880元起售,最貴的是70g裝的“預言面霜”,售價1480元。

而根據《2022年中國高端美妝市場數字化趨勢洞察報告》中對“高端護膚品”的價格帶界定:精華、面霜實際售價750元以上,眼部精華、眼霜產品500元以上,AOXMED、第十四章們妥妥已經進入了“高端”之列。

想“站著掙錢”

圍繞國貨美妝“花式”漲價,輿論場一片嘈雜。

消費者自不必說,持的是堅定反對的態度。國貨美妝圈則根據得失情況,自動分化成支持和反對陣營。有渠道商表示,品牌方抬高零售價,即便最后打折出售,其實際利潤也不會受到影響,反倒是渠道商被“被割了韭菜”。

一些品牌方則告訴「市界」,“做貴”有利于品牌的長遠發展,國貨美妝總不能永遠被困在低價競爭里。

“不管哪個品牌都不會無緣無故漲價,成分升級、研發費用投入、運營費用增加,這些都是漲價背后的邏輯。”該業內人士告訴「市界」,往大里說,漲價某種程度上會推動行業進步,“大家能掙錢,然后拼科技拼研發,起碼不算是壞事”。

事實上,縱觀國貨美妝的發展史,雖然階段和重點不同,但“站著掙錢”的宗旨一直沒變。秉持著該宗旨,品牌們先是從價格戰中廝殺突圍,然后轉入“卷功效”的差異化之戰,緊接著是如今的高端化嘗試。

價格戰,這曾經仿佛是國貨美妝難以擺脫的宿命。國內某美妝集團產品總監曾告訴「市界」,當初補水保濕產品大行其道的時候,由于同質化嚴重,業內價格戰戰火紛飛。隨后,大家相繼開始卷功效、進入功能型護膚賽道,也算是繞出了“純粹拼財力、壓成本”的價格混戰怪圈。

▲(圖源/視覺中國)

而今,曾救行業于水火的功效型護膚,開始推高行業生產成本。

一方面,“成分黨”風氣進一步加劇,企業需要以更高的成本買來多肽、玻色因等高價成分。有業內人士曾表示,目前動輒20%的多肽,再加上玻色因、依克多因、海茴香提取物等等,都得幾千到十幾萬元一公斤,“連普通的維C都要換成貴幾十倍的VC-IP和乙基維C”。

另一方面,隨著《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正式實施,產品需要花費動輒上萬,甚至上十萬的價格通過功效測試。一份業內統計數據顯示,針對抗皺功效測試,需要5到23萬元,聲稱緊致、舒緩的產品則需要花費3到18萬元完成相關測試。

但相比起卷成分導致的成本抬升,以及緊隨其后的“不得不漲價”,也有一些品牌是在主動求變,想敲開高端化的大門,“站著把錢給掙了”。

以貝泰妮旗下的AOXMED為例,磐締創投合伙人楊可逸告訴「市界」,貝泰妮先走醫研路線,靠薇諾娜起家,然后推高端線AOXMED布局醫美,實際上是上市美妝集團的必經之路,“這是上市公司都會面臨的發展問題”。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投資人則對「市界」表示,AOXMED甚至挖來了修麗可中國原來的整個銷售團隊。“AOXMED對標國外大牌的決心是很堅定的,包括品牌定價1000多元,基本上也就是修麗可的價格帶。”該投資人表示。

透過當前國貨美妝的漲價現象,背后站著的品牌方們既面臨成本抬升的無奈,也懷揣沖擊高端的野心。第十四章創始人梅鶴祥告訴「市界」,目前業內有兩方面“利好”,其一,國內在生物信息方面已經和國際水平持平;其二,不少頂尖研發人才正在從外企向本土品牌回流。

但漲價過后,留待他們的課題還有很多,首先便是給消費者一個理由。

“中國美妝品牌漲價需要回答很多問題,比如其基礎到底在哪里?原料和技術上有沒有差異化?是不是有消費者愿意為之買單的文化?”楊可逸告訴「市界」,盡管道阻且長,但國貨美妝總得走出這一步,“與其讓微商賣幾千塊的產品,還不如國內頭部企業盡早邁出這一步”。

(文中劉珊、林麗婷、徐婷、林立為化名)

作者 | 李丹

編輯 | 陳芳

關鍵詞:

責任編輯:ERM523

相關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爆乳片手机在线播放| 综合偷自拍亚洲乱中文字幕| 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最新75| 久久久xxxx| 机机对机机的30分钟免费软件| 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涩涩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偷v国产偷v亚洲高清| japanese国产在线看|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五十路| 久青草影院在线观看国产|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欧洲动作大片免费在线看| 产国语一级特黄aa大片| 网址大全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成人自拍视频网| 女的和男的一起怼怼|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yy111111影院理论大片| 我把小yi子cao了小说| 久久午夜国产片| 日韩美一区二区| 免费成人在线观看| 老师你的兔子好软水好多的车视频| 国产噜噜在线视频观看| 日本视频网站在线www色| 少妇高潮无套内谢麻豆传| 丰满岳乱妇在线观看中字无码| 日韩AV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亚州无吗黄瓜视频有直播的不| 欧美午夜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欧美黑人XXXX高潮猛交| 亚裔玉videoshd和黑人| 男的把j放进女人下面视频免费| 午夜免费福利在线观看| 老司机午夜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