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怎么把中臺又給拆了?

2023-04-20 20:10:19 來源:市界觀察

打印 放大 縮小

“大中臺”退出歷史舞臺

曾經如火如荼、耗資靡費的大建“中臺”運動,如今被互聯網大廠們默默地按下了暫停鍵。

最近,阿里、京東等公司先后開啟了號稱“N年以來”最大規模的組織調整。在數年前被當做“變革靈藥”的中臺,作為嫁接在“前臺作戰單元”和“后臺資源部門”之間的組織模塊,曾經讓互聯網公司屢戰屢勝,但在這場新的業務與權力分配運動中,被不約而同地選擇“做薄”。

以阿里為例,高峰時期超過1萬人的中臺隊伍,正面臨著一個將被重新“化整為零”的命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3月28日,張勇發出公開信:阿里巴巴將啟動“1+6+N”的組織變革。在阿里巴巴集團之下,設立阿里云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菜鳥、國際數字商業、大文娛等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公司,并分別成立董事會、實行CEO負責制。

阿里同時在公開信中表示:中臺將被全面做輕、做薄;這意味著阿里巴巴從2015年以來建立的“大中臺”能力會逐步被更強有力的前臺吸收。

張勇的公開信剛剛發出,脈脈上便出現了一條提問:“阿里這么調整,業務中臺那邊會大裁員嗎?”點贊數最高的一條評論寫道:“逍遙子會無緣無故謝謝中后臺的兄弟嗎?”

面對這個遽然的變動,阿里的技術人員們并不感到意外。阿里后臺技術員工徐子麟對「市界」透露:實際上從2019年左右開始,阿里“拆中臺”的行動便已悄悄進行。“統一的數據和業務中臺,在2020年已經整合完成。只不過如今終于等到了大中臺退場的實錘,但技術人員多數早就被打散到業務單元里去了。”

徐子麟表示:兩三年前,阿里云通過合并達摩院、構建技術中心等方式,已成為了阿里事實上的技術中臺。此后大中臺事業群便一直處于逐漸分拆的過程。

而逐漸去中臺的變化,也得到了多數業務人員的認可。“阿里的各個業務形態差別太大了,統一的中臺完成了歷史使命后,已經開始阻礙業務的發展”,徐子麟說。

有趣的是,大廠之間不僅在業務上喜歡對標,他們的戰略調整節奏也往往整齊劃一。

阿里“巨變”數日后,4月9日,京東零售在經營管理會上,也出臺了一份與阿里架構調整的內核精神頗為“相似”的變動決策。

作為京東集團最大的業務主體,京東零售將調整同樣定義為“5年來幅度最大的變動”。這次調整取消了事業群制,變為事業部制;拆分后的經營單元內,不再區分POP和自營,二者全面打通——同時,管理會上特別提到:中臺以及各職能部門將不參與其中。

據36氪報道:“從去年9月開始,京東對中臺的削弱就已經開始。一個表現是,生態業務中心技術團隊被合并到了中臺體系中。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京東零售的中臺體系曾接近萬人,如今這一人數已大幅縮減。”

實際上,大廠對于中臺的重新認知、反思與轉變,在2020年、2021年前后便已開始。徐子麟談到:早在2020年,張勇在推動四大板塊分立、實現多元化治理的同時,中臺的能動性就已大不如前。

無獨有偶,2021年11月,字節跳動新任CEO梁汝波宣布:將公司架構變為BU制,將決策權交至事業部負責人。同時梁汝波明確:“中臺能力會逐漸拆分進各個BU,中臺將持續變薄。”從那時起,大廠“做薄”中臺的舉動就已頻頻傳出,中臺的理論作用也日漸式微。

那么,“中臺”為何會從百試百靈到快速退燒?技術資深人士張沫直截了當地對「市界」表示:“中臺的出現,成因很復雜。”

一方面是內因,“大廠一直在尋找大公司病的藥方”。而2015年前后,互聯網公司日漸龐大,開始向組織要效率——內部需要進行能力整合,拆除“煙囪”。“這時打造中臺,更便于公司從組織層面集中力量辦大事”。

另一點則是很實際的業務考慮。彼時大廠普遍面臨從線上向線下滲透的需求,行業中“賦能”成為關鍵詞。“當時又正逢云生態競爭的關鍵時期,如何向客戶輸出和傳達大廠的數字化能力,中臺概念就成了一個完美的抓手”,張沫說。

是不是一場泡沫?

作為中臺概念的始創者和旗手,“大中臺、小前臺”的提法最早是由阿里在2015年創造,并由馬云親自下場背書。

眾所周知,“中臺”最早來自于馬云參觀芬蘭游戲公司Supercell 的一段經歷。在后來諸多圍繞“中臺”的著書立說中,這個故事都被反復提及:馬云看到Supercell能用極少數的工程師,研發出許多世界級的游戲,其秘訣在于擁有一個能整合各業務能力的“中間態”團隊。回國后,馬云便將這一經驗四處推廣。

“中臺”在國內快速被奉為圭皋,除了馬云的“帶貨”能力,還有一個重要的背景:2015年前后,中國的互聯網公司紛紛成長為業務包羅萬象的龐然大物。而阿里作為其中代表,囊括了電商、金融、文娛、本地生活、云服務、醫療健康等多個巨型板塊,開始被冠以“阿里帝國”的名號。

如此龐雜的業務,既是勢能,也成為困境。這讓阿里面臨著巨大的數據打通、技術積淀與復制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帝國”內的權責該如何合理分配。而中臺在此時,便承載了沉淀通用能力、響應前端業務、提供統一后臺體系的美好愿望。

其后若干年,“大中臺、小前臺”模式被京東、字節、騰訊、美團、百度、滴滴等公司競相效仿——大廠們紛紛以此為核心,重塑組織體系。跟隨著大廠的步調,更有國內無數公司,一齊加入到了這場火熱的數字化中臺建設熱潮之中。

不過當下,隨著阿里在組織層面開始讓“大中臺”淡出舞臺,大廠“大建中臺”運動已經在事實上宣告落幕。回溯往昔,將“中臺”定義為一場泡沫化運動,又是否冤枉?

張沫對「市界」表示:實際上在大廠內部,中臺也經歷了一個被期待、發揮作用,又逐漸被揚棄的過程。

例如,阿里在將交易、用戶、支付等重要能力和數據整合入中臺后,曾僅用一個半月的時間,便在2019年成功重啟了聚劃算業務。而盒馬成為明星產品,阿里大中臺給予的支持也功不可沒。“更重要的是,中臺的沉淀為阿里云積累了重要的技術實力與市場口碑。”

此外,被稱為“App工廠”的字節跳動,也是行業內舉足輕重的中臺玩家。2018年前后,通過沉淀的中臺能力,市場上開發一款App普遍需要6個月的時間,而字節上線App則僅需要3周左右。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中臺完成了積累基礎能力的歷史使命后,其要響應的業務也越來越細碎,這讓中臺逐漸不堪負累。

例如,馬云所推崇的Supercell游戲中臺模式,在游戲產業里也做不到一通百通。

一位騰訊游戲內部人士對「市界」表示:大中臺因為經常要同時響應數個項目,正在變得效率低下。現在更常見的運行模式是:“每個工作室都有自己的中臺、小中臺,各個工作室通過引擎小組,解決一些技術難題,這些小中臺則是生成式的。”

類似的大中臺、小中臺,與小前臺之間的相互轉化,已經逐漸成為了過去幾年中,大廠業務運轉的常態。

以字節為例:隨著抖音體量的逐漸壯大,如今字節內部正在演化出無數個“小前臺”,以服務于抖音豐富的個性化服務。在新業務的裂變中,又會不斷孵化出新的“小中臺”。

2019年,抖音和火山曾合并組成了“直播小中臺”。直播中臺在字節內部隨著業務不斷膨脹,最終又拓展成為了“直播大中臺”。通過大中臺的賦能,會有新生業務生長起來。

例如,當下已有超1億月活的“剪映”正是影像小中臺所演化出的獨立業務,不久前,其海外版Cap Cut的月活超過2億,更是多次霸榜北美應用商店下載排行榜。而曾服務于字節大中臺的火山引擎,又可通過能力的積累,轉化為獨立的云服務平臺,目前已是字節跳動企業級業務市場的重要一員。

事實上,據「市界」了解,如今大廠雖然已越來越將“大中臺”邊緣化,但在新興業務單元中,作為集中處理數據和行為分析的“中樞大腦”,“小中臺”的存在仍然必要。甚至在人員配置層面上,“小中臺”還有著越做越重的傾向。

例如,「市界」從調研機構數據處了解到:截至2022年底,字節本地生活機構約有3500名員工,其中運營中臺的員工數量便占到了2500名左右。而在美團的某新興業態中,多達5000人的團隊,其中被定義為中臺的人員也有接近1000人。

中臺給云業務做了嫁衣

經歷了持續數年的“大建中臺”運動,在大廠的組織層面上,“大中臺”正在從“靈藥”日漸成為技術雞肋。但在市場中,“中臺”概念卻已完成了用戶教育。或者說,多數公司都通過中臺,認識到了數字化與組織效率的進化意義。

因此,雖然中臺仍在不斷退燒、趨于理性,但在云售賣等場景中,中臺概念也依然在發揮著作用——而其中需求豐富,也泡沫并存。

“2015年前后,中臺讓阿里等大廠的組織與企業服務聲望空前高漲。在云業務不斷擴張的過程中,中臺也就隨即被包裝為了一種可復用的解決方案”,張沫說。

特別是在2019年前后中臺的最強風口期,作為概念始創者,并掌握了最為龐大的交易數據和用戶畫像,且成功應對了“雙11”等多重極限場景,阿里云由此獲得了最多的紅利。

“一方面,阿里確實以數據處理能力著稱。另一方面,許多客戶來找阿里做中臺,因為阿里就是中臺的提出者。”一位公司管理者對「市界」表示。

據其透露,在2019至2020年前后,業內一個普通的中臺case,可能會花費企業最少300-400萬元,其中不少單子便是由阿里云承接的。根據調研機構數據顯示:阿里云2020年在數據中臺部分的收入,超過了20億元。

實際上,多數大廠的云服務均曾從“中臺熱”中受益。據數據顯示:2022年,騰訊公有云PaaS業務中,數據中臺業務占比也達到了20%。

2018年,業內曾傳聞:中臺技術服務商云徙科技在阿里云的撮合下,達成了一項巨額交易——茅臺采購了一筆合同超過億元的中臺服務訂單。不過在云徙科技與茅臺“磕磕絆絆”的合作過程中,中臺的泡沫也已暗暗浮現。

據36氪報道,茅臺和云徙的合作過程極不愉快。茅臺雖然最終沒和云徙中斷合作,但拖了至少13個月才正式簽約。最后云徙拿到的錢只剛過千萬,創始人包志剛對36氪承認:“的確沒有收回成本”。

當時間推移到2021年之后,結合彼時企業普遍面臨資金壓力的影響下,對于許多客戶來說,中臺的光環更日漸黯淡。

“現在企業更多會根據實際需求,選擇定制服務。此前許多請廠商定制的中臺服務,最終又要依賴于人力外包,沒解決問題,還造成了更多冗余。有些中臺的標準化產品,也經常難以與公司系統匹配,不容易復用”,前述企業管理者表示。

雖然對于中臺的行業采購已經變得越來越理性,但經過了數年的“中臺”教育和洗禮,更多公司已經通過購買企業服務或自建,搭建了形形色色的中臺團隊——整個“中臺”容量可以說更加龐大了。

例如,除了最為常見的技術中臺、數據中臺,許多公司根據自己不同的需要,衍生出了品牌中臺、戰略中臺、財務中臺等多種形態。據「市界」了解,僅珀萊雅公司的品牌戰略中臺,便有200余人之多。

所以回到最初的問題,大廠們為何在此時紛紛做薄中臺?

歸根到底,“中臺”的出現是為了解決每個公司的效率和組織命題,減少“重復造輪子”的現象。而在這個過程中,當“中臺”本身已成為重復輪子的一部分,它也就到了該被拆除的時候。

雖然對于業務、人員、權力階梯更為復雜的大廠來說,拆除“大中臺”除了時勢的發展,或許還存在著更多隱秘的原因。

張沫對「市界」表達了一種猜測:2015年前后,大廠在組織變革中,也普遍經歷了核心管理者的上位。建設中臺,也或有將業務單元權力聚攏回收,從而通過中臺加強集團人效的原因。“如今這個問題各公司已經基本解決,中臺也就自然地退出了歷史舞臺。”

現在,大廠們正在遇到新的煩心事:如何通過拆分子業務,調動更多能動性,為組織注入活力,“未來可能是小中臺更多發揮出作用”。特別是有些公司,還面臨著更復雜的監管難題。“例如TikTok前段時間在聽證會上,便被質疑與字節的業務交集,這些都需要更為徹底的底層能力和組織拆分。”張沫說。

(文中受訪者為化名,市界作者趙子坤對本文亦有貢獻)

作者 | 李原

編輯 | 董雨晴

運營 | 賈天宇

關鍵詞:

責任編輯:ERM523

相關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精品xxxxbbbb| 99国产精品热久久久久久夜夜嗨| 欧美人与禽交另类视频| 婷婷色香五月激情综合2020| 乱e伦有声小说|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免费国产剧情视频在线观看| 羞羞漫画成人在线| 国产偷久久久精品专区| 五月天综合视频| 国产精品第6页| chinese熟妇与小伙子mature| 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 最新夫妇交换乱的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深夜爽爽动态图无遮无挡| 全部免费a级毛片| 美女脱了内裤打开腿让你桶爽 |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双 | 国产美女网站视频| av网站免费线看| 婷婷激情综合网| 中文字幕一二三区乱码老| 日本丰满岳乱妇中文| 久久精品国产9久久综合| 极品校花yin乱合集|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 欧美黑人两根巨大挤入|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日本www视频| 天堂资源在线官网|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最新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免费真|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看| 茄子视频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在线观看剧情| 99re最新地址精品视频| 天天曰天天干天天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