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嬰幼兒配方乳粉中7種母乳低聚糖含量的測定-液相色譜質譜法》團體標準發布。據了解,該標準由中國飛鶴牽頭,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等單位共同完成制定,是國際首個母乳低聚糖(HMO)的檢測方法標準。
據悉,HMO是母乳中僅次于乳糖和脂肪的第三大固體成分,具有調節免疫,幫助大腦發育及調節腸道菌群等功能,對嬰幼兒的成長發育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近些年添加HMO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也在陸續上市,但是一直以來,國內外卻沒有HMO的檢測方法標準,這給行業的發展帶來了不確定性。
而HMO檢測方法的標準之所以遲遲未面世,主要是由于技術攻關有很大難度。由于母乳組成復雜,其成分中大量的乳糖與乳脂肪是HMO分離檢測中較大的干擾因素。而HMOs本身無發色基團,在檢測器上的靈敏度低,增加了技術攻關的難度。
“我們很早就關注到這個行業難題,并對檢測領域進行大膽布局。”飛鶴相關負責人介紹稱,在建立HMO檢測方法的過程中,異構體的分離是最大的難題,直接關系到檢測方法的確定。“我們花了兩年多的時間,嘗試了各種梯度的條件,做了幾千次實驗。”
最終通過攻堅克難,飛鶴聯合其他科研機構,牽頭制定了《嬰幼兒配方乳粉中7種母乳低聚糖含量的測定-液相色譜質譜法》團體標準,并于近期公布。其不僅填補了HMO在配方食品中檢測方法的空缺,也為新產品的研發和生產提供了技術保證,更為相關產品的質量檢測提供了科學依據。(作者|李丹 編輯|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