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過千億門檻后的這兩年,伊利打破了乳制品行業發展的慣例,絲毫沒有觸及增長的天花板,在龐大規模下仍在“狂飆”。
4月28日,伊利股份開盤就出現了大漲,最終每股報收29.56元,總市值一日增加112億元至1891億元,相當于一日之間就漲了一個小巨頭。
(資料圖)
資本市場對伊利的看好,與前一晚伊利遞交的亮眼成績單不無關系。4月27日晚,乳業巨頭伊利股份發布2022年年報,營收凈利雙雙再度增長:營收同比增長11.37%至1231.71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8.34%至94.31億元,在收入超過行業二三名之和的龐大體量下依然保持著高速增長。
「市界」梳理發現,伊利已連續30年營收穩健增長。不僅如此,作為行業“超頭”,伊利與競爭對手的差距也在越拉越大,最初比行業老二多100億元,后來拉大至200億元,如今變成了300億元。2022年,伊利的營收比行業老二和老三的營收之和還高20多億元。
業績仍在“狂飆”
“千億只是起點?!?021年,當伊利戴上“中國首個千億乳企”的桂冠時,集團董事長潘剛躊躇滿志。按照他的路徑規劃,伊利的終極目標是“全球乳企第一”,圓夢期限定在2030年。
而今,隨著最新財報數據出爐,伊利離目標又近了一步。
4月27日晚,伊利發布2022年年報,營收凈利再創歷史新高。具體來看,其營收為1231.71億元,同比增長11.37%,歸母凈利潤為94.31億元,同比增長8.34%。同一時間,伊利緊接著披露2023年第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公司一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334.41億元,同比增長7.71%,歸母凈利潤36.15億元,同比增長2.73%。
營收凈利依然在雙增?;乜催^往,這是伊利的常態。「市界」梳理伊利上市以來的財報發現,公司自1996年掛牌滬市主板以來,業績連年保持著上漲的態勢,從來沒有間斷過。
既然如此,該如何審視伊利最新的這份財報?或許有兩個維度:和自己比,和同行比。
縱觀伊利的過往30年,雖然業績持續向上,但不同之處在于,其突破關鍵節點的周期在縮短。從營收破百億、五百億,再到破千億,伊利的用時分別為12年、9年和8年。換句話說,在已經具備長生命周期、可向上升級等特性的基礎上,業績突破在伊利身上只是時間問題。
“過去三年,在宏觀環境不確定性持續增強的背景下,伊利是唯一一家穩健增長的綜合型規模乳企,扛住了‘壓力測試’?!庇袠I內人士向「市界」感慨,伊利業績增長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可見一斑。
另一個維度在于與同行比較。從營收規模來看,過去五年,伊利和行業老二的差距從100億元拉大到如今的300億元。甚至于,2022年,其營收比行業老二和老三的營收之和還高20多億元。
賺錢能力方面的差距同樣如此。不同于友商們凈利潤增長不穩定,自2012年以來,伊利的歸母凈利潤增速持續為正,2022年,其歸母凈利潤是行業第二和第三之和的1.66倍。
對于伊利的當前表現和未來預期,資本市場顯然給予了充分肯定。4月28日,也就是財報發布次日,伊利股價高開高走,收于29.56元/股,漲幅6.33%。同天,包括招商證券、申萬宏源、興業證券、中信建投在內的多家券商公司給出“增持”評級。
基本盤穩如泰山
乳業江湖從山頭林立走向唯一超級巨頭,差距是從什么時候拉開的?
從時間軸上看,從2011年開始,伊利一騎絕塵。
伊利的制勝法寶很多,但歸根結底在于基本盤——液態奶業務足夠穩。
伊利是中國第一個成立液態奶事業部的乳企。早在1999年,29歲的潘剛便大刀闊斧進行組織架構改革,成立液態奶事業部,并先后砸下3億元擴建液態奶產能,引入利樂包裝生產線。
放在當年,3億元絕非小數目。改革那會兒,公司一年的凈利潤也才9000多萬。但事實證明,有了堅實的液態奶基本盤,伊利便有充足的發展動能。2000年,僅液態奶事業部的銷售收入就有5個億,是同期行業老二總營收的1倍多。
時至今日,液態奶業務仍然是伊利的基本盤。
2022年,伊利液態奶業務實現營收849.26億元,規模、市占率繼續穩居第一。從數額上來看,其液態奶業務營收和行業老二總營收幾乎相當。華創證券研報指出,憑借著消費高頻等特性,伊利的基石業務——液態奶已形成深厚全產業鏈壁壘。
與此同時,伊利一方面積極著眼于品牌力建設,另一方面“向上向下”兩條腿走路——“向上”建廠規劃上游產業鏈,“向下”多維度拓展銷售渠道,逐漸構筑起堅固的護城河。
2011年,這是行業老二失速的時間點。業內解析觀點很多,歸根結底就三點:其一,蒙眼狂奔,沒有解決奶源問題;其二,過分依賴經銷商;其三,大力營銷,靠廣告撬動營收。
此后,伊利仿佛是充分汲取到行業老二的教訓,在上述三方面同時發力,給自己的營收增長上了三重保險。
▲(圖源/視覺中國)
奶源方面,不同于“買買買”策略,伊利走的是多元化路線,通過自己建廠來規劃上游產業鏈。緊接著,伊利又開始整合全球資源,逐步構建起自己在全球市場內的產業鏈布局優勢。
渠道方面,伊利先是采用直營+分銷的模式,深度參與銷售網絡的運作,之后又積極進行消費渠道變革,開創生鮮平臺等線上新零售渠道。
最后則是營銷。外界感知品牌力的方式通常較為淺表:廣告數量、推廣力度。但事實上,乳企真正的品牌力藏在財報數據里。
以2022年財報數據為例,盡管伊利的銷售費用與行業老二的差距不大,甚至略高于對方,但其銷售費用率(銷售費用率=銷售費用/營業收入)遠低于競爭對手。這就意味著,依仗更強的品牌力,伊利能用相同的宣傳費用撬動更大的營收。
“穩重求進,靜待經營持續改善”“龍頭地位穩固,基本面拐點向上”“2022年平穩收官,2023年經營趨勢向上”......對于伊利,資本市場默契地給出了一致高預期。
新業務遍地開花
雖然伊利光靠液態奶就已領先全行業,但是這份高增長的年報,很大一部分功勞其實來自于百花齊放的新業務。如果說液態奶是伊利業績最穩健的壓艙石,那么以奶粉、奶酪為代表的新業務就是伊利業績增長的發動機。
具體而言,2022年伊利奶粉及奶制品業務實現營收262.6億元,同比增長62.01%,是三大業務板塊中增長最快的。不管是嬰幼兒奶粉還是成人奶粉、奶酪業務,增速均為全行業第一,成為了伊利收入增長名副其實的火車頭。
在市占率方面,去年伊利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占率約12.4%,正在成長為國內第一梯隊的嬰幼兒奶粉品牌,伊利成人奶粉更是遙遙領先行業,穩居市占率第一。奶酪業務方面,去年伊利終端市場零售額份額比2021年提升了3.5個百分點,再度實現跨越式增長。
與此同時,在伊利一向具備優勢,已經穩坐28年頭把交椅的冷飲業務方面,伊利同樣保持著穩健增長,去年冷飲業務實現營業收入95.67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0%以上,增速和市場份額均保持行業第一。
最近幾年,冷飲行業的一大趨勢是,雪糕、冰淇淋等產品已經不只是夏季防暑降溫的季節性產品,而是逐步轉化為一年四季都被消費者接納的休閑食品,越來越多消費者將冷飲作為日常甜品食用。行業新趨勢下,伊利也成功抓住機遇,通過巧樂茲、甄稀、須盡歡等明星品牌不斷推新,并持續受到用戶喜愛,實現了行業No.1基礎上的高速增長。
最重要的是,和大部分企業燒錢創新不一樣的是,不管是奶粉、奶酪新業務,還是煥發第二春的冷飲業務,如今不僅正在為伊利貢獻越來越多的營收,同時在賺錢能力上也大顯身手,進一步增強了伊利的盈利能力。
財報顯示,2022年伊利奶粉及奶制品毛利率高達41.06%,冷飲產品毛利率高達38.48%,兩大業務板塊毛利潤加起來已經接近液態奶六成。雖然這兩大業務營收規模和液態奶還有較大差距,但是憑借著高出約10個點的毛利水平,在賺錢能力上毫不遜色。
其實,作為乳業行業這么多年來穩坐頭把交椅的老大哥,伊利早已不再只是單純的液態奶巨頭,憑借著多品類的集中爆發,現在伊利同時也是最頭部的奶粉巨頭、冷飲巨頭,不同業務板塊的齊頭并進,共同帶來了業務持續穩健的高增長。
隨著業務結構的不斷優化,2022年伊利股份奶粉及奶制品業務營收占比較上年提升8.2個百分點至21.7%;冷飲業務占比提升1.4個百分點至7.9%。業務的多元化,不僅給伊利帶來了全新的增長動力,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搶占行業新機遇
展望未來,伊利全力以赴搶占消費趨勢先機。
2022年伊利股份堅持“以消費者為中心”,把握多樣化、健康化新消費趨勢,全面布局新技術、新品類、新渠道,下好創新“先手棋”,持續培育了高質量增長的潛能。
在整個大消費賽道里,伊利都是罕見的技術型企業,不僅是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最多的乳品企業,同時還在全球專利申請總數、發明申請總量“全球乳業十強”中名列前茅,一直都走在乳品行業創新和改革的第一線。
例如在最近幾年消費行業備受關注的零糖、低糖、減脂等領域,伊利一直不斷加碼研發和突破,滿足了不同年齡和特殊人群的多樣化營養需求。
在席卷全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革方面,伊利同樣走得又快又穩,一手打造了全球規模最大、數智化程度最高的智造標桿基地健康谷,為乳業行業數字化改革立下了新的標桿。
▲(圖源/視覺中國)
不管是任何消費品牌,面對一批又一批成長起來的年輕消費者,都不可避免會陷入產品老化的困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喜好。而伊利始終堅持新品戰略,去年相繼推出了金典超濾、金典有機娟姍、金典有機A2等新品,以滿足用戶的全新需求。
新品貢獻度越來越大,創新爆品越來越多,成功讓伊利去年的新品實現了高速增長,新品營業收入占比保持在12%以上。沒有一成不變的用戶,就沒有一成不變的戰略,而伊利始終都在圍繞消費者的需求推陳出新。
過去兩年,消費行業的另一大挑戰是線下交付受阻,很多用戶無法到店消費。為了突破線下交付限制,伊利在渠道方面也進行了多重創新,開拓了O2O、社群團購、生鮮平臺等線上零售渠道,讓用戶能夠以更便利的形式買到伊利的產品。在全新渠道的助力下,伊利去年線上電商平臺及新零售業務實現雙位數的增長。
與此同時,伊利也在探索新的消費場景,讓產品進一步與消費者的生活緊密聯系。
從景區到寫字樓,如今伊利都在加大投入,同時在影院、餐飲等渠道,提高了專業定制化水平,以滿足特定需求?;谌蚬溇W絡布局優勢,伊利海外業務發展也顯著提速,2022年海外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2.2%。
其實對于一家消費品牌而言,不變的唯有變化本身,只有不斷變革創新,才能始終在市場競爭中不被落下。作為行業最大巨頭,伊利在經營上沒有變得笨重,而是始終靈活調整戰略,堅持不斷創新迭代,這也是伊利能夠保持龐大規模下高增長的秘訣。
作者 | 李丹 曾廣
編輯 | 陳芳
運營 | 解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