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給兄弟們“發(fā)房子”了
京東創(chuàng)始人劉強東是懂得兄弟們的疾苦的,一番“發(fā)房子”的舉措戳中了無數網友的心房。
(相關資料圖)
事情的起因還得從五四青年節(jié)說起,在這個廣大青年人的節(jié)日里,劉強東決定要在北京亦莊京東總部大樓附近建一座“京東青年城”,從名字就能看得出來,這是給青年人提供的。
▲(圖源/京東黑板報截圖)
據京東黑板報顯示,“京東青年城”總建筑面積為30多萬平方米,預計總投入將超60億元,建成后將有4000套家電、家具齊全,可拎包入住的公寓供員工們使用。
當然,這些房子不是免費使用,也是要交租金的,只不過租金價格比市場價便宜一半。也就是說,京東員工只用花一半的錢,就能住高品質的房子,過條馬路就能上班打卡,出門能逛街、看電影、打籃球,吃喝玩樂應有盡有,里面還貼心的設置了幼兒園。
這么好的房子,是不是只有京東高管才能申請上?目前,由于房子還在建設中,相應的標準還沒公布。不過,京東已經表態(tài)承諾,將從4000套中拿出千余套專門預留給初入職場的實習生,剛踏出校門的他們住宿壓力最大。
消息一經公布后,就在網絡上引發(fā)熱議,“剛剛,劉強東出手!4000套房”“劉強東給兄弟們蓋房子了”“京東60億在京建員工房”等多個話題引爆社交媒體。
一位京東員工告訴「市界」,內部員工聽到消息后,都開心壞了。“尤其是在北京沒有住房的,有房屋租賃需求的同事。”
“不知道公司會不會分我一套房。”看到熱搜后,一位在京東總部1號樓上班的員工立即打開小紅書,寫下了這幾個字,配圖就是對面那塊要建成青年城的空地。“如果分給我的話,以后我在家躺著打卡,下樓就能干飯看電影。”
“提供住房補貼的公司有很多,但能買地蓋樓的企業(yè)很少。”一位人力資源專家告訴「市界」,劉強東豪擲近百億給員工蓋房子,這對人才是很有吸引力的。
不少網友就動了入職京東的念頭:“就問一句,京東還招人嗎?”“這福利絕了,看的我也想去京東上班了。”“現在去京東上班還來得及嗎?”“想去京東送快遞。”
▲(圖源/社交平臺網友評論截圖)
據了解,京東新建的這塊青年城是在亦莊拍下的第五塊地,前四次拍下的土地屬性都是商業(yè)用地,只有今年2月拍下的這塊土地還帶著住宅的居住屬性。外界一度對這塊地的用處猜測紛紛,當時就有傳言,劉強東要拿這塊地給員工建房子,沒想到最終傳言成了真。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為員工們建福利住房,京東可以說是互聯網大廠第一家。
亦莊的核心區(qū)位于北京東南五環(huán)和六環(huán)之間,近幾年隨著京東、小米、奔馳、拜耳等大公司的入駐,亦莊的房價是水漲船高,近兩年,亦莊核心區(qū)的房價漲幅平均在30%左右,一度被稱為是“小海淀”。“京東青年城”附近二手房均價更是超過了6萬元/平方米。
因此,拍下這塊地的花費不算小,據北京市規(guī)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消息,這塊地的成交價為31.12億元。算下來,京東單單在這個福利房項目上的支出就已經逼近百億,幾乎等于2022年京東一整年的凈利潤。
這還不是京東第一次大手筆在員工房上下功夫。去年11月,劉強東在內部信中提到,公司會拿出100億元,為包括德邦在內的所有京東基層員工設立“住房保障基金”,讓工作五年以上的包括快遞和客服在內的員工實現購房的愿望。
而早在十年前,京東就已推出過“安居計劃”,向符合條件的員工提供最高100萬的無抵押、無擔保、無利息的購房借款。京東去年發(fā)布的ESG報告顯示,集團于2018年至2021年共向員工發(fā)放無息借款7.5億元,約1900名員工從中受益,平均每名員工能獲得40萬元左右的無息借款。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京東本身業(yè)務的獨特性,需要在國內各地廣建產業(yè)園區(qū),京東會在拿地建造產業(yè)園區(qū)時相應地拿下一些配套的住宅用地,建造商品房或員工住房,這些員工住房也是不少京東一線員工津津樂道的話題。
堪稱豪華的員工宿舍還一度在網絡上爆紅,在一段青島物流園的視頻里,京東的員工宿舍為包含獨立衛(wèi)浴的兩人間,同時還配有洗衣機、空調、書柜,每層樓配備冰箱及自助購物機,宿舍還配備專業(yè)物業(yè)團隊,24小時服務,包含衛(wèi)生打掃等。
在江蘇宿遷,不少京東客服中心的員工早已摩拳擦掌,準備入住即將投入使用的三期智慧城。作為京東買地蓋員工房的標志性項目,該項目總投資在50多億元,園區(qū)內還建設了一座高達158米“宿遷第一高樓”,能為員工提供將近3000間精裝公寓。
“京東宿遷的精裝公寓確實高大上。”一位參觀過的人士如是點評。
讓兄弟們有尊嚴地活著
劉強東樂于給兄弟們“發(fā)房子”,是有原因的。
從農村走出來的他,知道年輕人在大城市打拼有多么不容易,住房是第一道坎,因此自己有錢了后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給兄弟們解決住房難題。
1996年,還在讀大學的劉強東靠寫程序賺了筆錢,為了讓他所開的飯店的員工住得舒服一些,即便手頭不寬裕,他還是在北京六郎莊租了三個院子,供員工們住。“有暖氣,有空調,能照到陽光”,后來回憶那段過往,劉強東用上了這三個描述詞。
21年后,53歲的劉強東已長年穩(wěn)坐富豪榜。提到給員工們謀福利,“房子”兩個字仍舊被劉強東掛在嘴邊。
當年,一段在網絡上瘋傳的視頻里,劉強東參觀完新建員工宿舍后大發(fā)雷霆,“我說的是高級單身個人公寓,現在一間房竟然準備住4個人到6個人,衛(wèi)生間里還是蹲便器”,劉強東眉頭緊鎖,數度直言“氣得想打人”。
“將來讓公司造房子,成本價賣給你們。”2017年,劉強東與“兄弟們”推杯換盞間,這句承諾脫口而出。在場的人淺笑點頭,沒幾個人把這句話當真。
▲(圖源/抖音視頻截圖)
賣不現實那就低價租,先讓兄弟們住上好房子再說,隨后一棟棟面向京東員工的精裝公寓拔地而起,從劉強東的老家江蘇宿遷,到如今京東的總部所在地北京。
劉強東是草根出身,其奮斗史被寫進292頁的《創(chuàng)京東》,也被不少人記作“全村湊500塊錢、76個雞蛋送其上大學,后者用現金回饋村民”的故事。但歸根結底,白手起家的劉強東有些“天下均平”的理想,理想的中心,是人人“有所居”。
對于打工人而言,房子的意義可大可小。往大里說,房子代表著歸宿感、尊嚴感,往小里講,這幾方墻面圍起的空間,其與公司之間的距離,都直接和便捷性、幸福感掛鉤。但更加露骨的事實是,尊嚴也好,幸福也罷,普通人面對買房,只得道一句“太難了”。
以北京為例。曾任恒大經濟研究院院長的任澤平做過一項跟蹤調查:2009年到2018年的十年間,北京市新房均價從1.4萬元/平米上漲至5.5萬元/平米,漲幅達293%,不僅跑贏印鈔機,更是把工資薪金漲幅甩出一大截。
一線城市以外,像是南京、重慶、天津等“新一線城市”,十年間房價漲幅也動輒三位數。居高不下的房價,長年慢漲的工資,讓不少年輕人望樓興嘆。
緊接著,便衍生出兩大景象。其一,年輕人買房“掏空6個錢包”是常事;其二,中國平均80%左右的家庭資產被押在了房子上。
再之后,人口流動加劇,不僅是買房,連租房都開始變得難于上青天。無數北漂、滬漂、深漂,租房的辛酸史都能拍成一部電視劇,有人北漂7年搬家19次,有人抱怨3000元在北京租不到像樣的房,有人滬漂6年為了省錢沒住過“正規(guī)”的房子……
“這屆年輕人正在被房租掏空”“月薪7000元,租房花了一半”“每個月發(fā)完工資,交完房租所剩無幾”等話題此前也都在社交媒體上刷過屏。
熱播劇《我在他鄉(xiāng)挺好的》里,幾個北漂年輕人租房的坎坷經歷讓許多人看了深有共鳴:周雨彤飾演的喬夕辰剛給中介交了半年房租,就遭遇中介卷錢跑路,無奈之下被趕出家門。兜兜轉轉找到一個合租房后,又和合租室友糟糕的衛(wèi)生習慣斗爭,每天因為瑣事爭吵,最后一氣之下想出來租個一居室,然而預算夠的房子又遠又破,光是每天擠上地鐵就能用上一個小時。
在一線城市租房,通勤時間、居住條件與租金價格這三項選擇往往只能取其一,而通勤時間又是令大多數人頭疼的選項,“熬過了996,卻要被通勤榨干了。”“在北京上班,是往返3個小時還是就近租房6500元?”
“要讓大家更有尊嚴地工作和生活”。這句話數度被劉強東提及,也多次出現在京東的公開信里。而實現的最快方式是讓員工安居樂業(yè),這也是劉強東為何會頻繁大手筆給兄弟們“發(fā)房子”低價住的深層次原因。
東哥,開了個好頭
大手筆買地蓋房后,劉強東有情有義的形象再次深入人心。
“東哥,真男人”“中國好老板”“東哥才是真正的企業(yè)家”“劉強東是有責任心的企業(yè)家”“這才是有擔當的企業(yè)家”“為員工謀福利的老板值得人尊敬”網友們恨不得將所有溢美之詞都送給劉強東。
壓力則來到了其他企業(yè)家身上。
▲(圖源/社交平臺網友評論截圖)
“比高啟強強上1000倍的強哥,他回來了,一回來就給全中國90%的老板們甩了一耳光。”“老劉你這樣做,其他中國老板怎么辦?”網友們態(tài)度鮮明地寫道:“東哥開了好頭,其他99%的企業(yè)家都應該學學東哥。”“像東哥這樣給員工‘發(fā)房子’的企業(yè)家可以來一打。”“多幾位給員工派房的企業(yè)家,房子就回歸住的屬性了。”
打工人黎明明看到劉強東給員工“發(fā)房子”的新聞后,立即把鏈接轉到了朋友圈,有幾個關系好的朋友看到后,私信他說,“真希望我們老板也這么大方,自討腰包給我們把住房問題解決了。”
黎明明算了一下賬,他目前在北京CBD公司附近租房住,租金一個月要三四千元,還是與人合租,如果單位有房,那光房租一年就能省下好幾萬。
“我也只是想想,所有福利好的都是別人家的公司。”黎明明說,只希望劉強東此舉能起到示范作用,未來能有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學習京東“發(fā)房子”,沒有所有權沒關系,能低價住就行。
“很多企業(yè)的財富都是員工創(chuàng)造的,能體諒基層員工不易的,都是良心企業(yè),老板對員工好,愿意為員工謀福利,員工自然也會回報企業(yè),這樣公司會越辦越好,如果處處壓榨員工,這樣的企業(yè)是走不遠的。劉強東是寧愿得罪高管們,也不得罪每一個基層員工。”一位網友的留言,獲得了無數點贊。
去年11月,京東的“一升一降”曾引發(fā)熱議。彼時,劉強東在員工內部信里明確表示,集團高級管理人員的現金薪酬降低10%到20%不等,職位越高降得越多。與此同時,基層員工的待遇會相應提升,包括投入100億元設立“住房保障基金”,劉強東本人捐款1億元擴充“員工子女救助基金”等等。
這和友商們的降本增效形成鮮明對比。在詳述“降本增效”的相關文章里,從洗手臺被撤走的紙巾,到幾度被傳消失的租房補貼,“性價比”三個字被大廠們明晃晃寫在臉上。
當友商們在默默降低福利時,京東反其道而行,把“讓員工安居樂業(yè)”落到了實處。
宣布“京東青年城”啟動當天,京東首席人力資源官張雱細數過往:過去20年,伴隨著京東業(yè)務擴張,公司已經在遍布全國的各大辦公樓、物流園區(qū)落地超過2.5萬套員工公寓,在員工的居住條件改善上累計投入超過220億元。
而此次被熱議的“京東青年城”項目,則將京東帶入一個新階段:在寸土寸金的一線城市,砸上百億給員工們建福利房。這是大廠們此前從未做過的事。
甚至于,跳脫出同行比較的層面,京東此次拿地建房,頗有些引領示范效應。廣東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在接受采訪時就指出,一方面,京東式的福利房政策能夠做到員工福利和需求的人性化解決,另一方面,這也是在推動“住房供應主體的多元化”。
“住房供應的主體開始多元化,不再是傳統(tǒng)開發(fā)商一家獨大,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購房者對房地產市場長期以來‘買房獨大’的心理預期。”在李宇嘉看來,隨著置業(yè)需求被分流,國家一直倡導的“住房消費健康發(fā)展的新模式”正在慢慢形成。
而回歸京東本身最樸素的商業(yè)邏輯,哪管他商業(yè)世界、叢林法則,員工福祉永遠至上。“我們追求商業(yè)的成功是為了讓企業(yè)對社會有價值,但首先是要讓為企業(yè)打拼的員工過上更有尊嚴的工作和生活。否則商業(yè)的成功與否、公司的股價高低沒有任何意義。”這是京東在2023年新春賀詞里的一段話。
▲(圖源/劉強東微博)
“我對員工好,員工就會對我好。”與很多企業(yè)家不同,劉強東從來不把員工當成損耗的成本看,而是無上的財富資源。
一個企業(yè)何嘗不是一個小型社會,像京東員工數已經超過了55萬,讓這群人有尊嚴地活著,就是讓55萬個家庭有尊嚴地活著。
(文中黎明明為化名)
作者 | 李丹 張繼康
編輯 | 陳 芳
運營 | 劉 珊